李莹
在“知识建构型”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时就必须以学生知识的建构为核心。新教材的单元设计本质上就是以“知识—理解—学技能”的“三维结构”替代传统的“知识—技能”的“二维结构”。为了更好地领悟和设计出符合“知识建构型”学习活动要求的学习活动,笔者以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古代诗词鉴赏教学设计为例,尝试实践与探索这一学习模式。
一、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是以落实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根本,因此教学设计也必然是以落实学科知识为核心来设计。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古代诗文的阅读与鉴赏、现代文的鉴赏与运用,还是作文的撰写都需要相关语文知识的支撑。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就应当弄清语文相关知识的类型和特点,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语文知识习得的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知识,它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结合知识的分类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语文知识就是属于程序性知识一类。例如,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词鉴赏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学写文学短评就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文学短评是指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的过程。那么如何理解、分析、评价一个作品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單元八首诗词的学习来落实,从而完成文学短评的撰写任务。
设计中为了让知识学习不是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赏经典诗词,品艺术匠心”主题沙龙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发言,交流的内容围绕诗词如何展现深刻的意义和独特的艺术匠心进行。学生为了参加这次交流,就必须先学会分析、评价作品的方法,在单元学习的时候就会关注相关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每一篇诗词的教学中,就要有所侧重,设计不同的活动,展示不同分析、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诗词的艺术匠心和深刻含义。例如,探讨曹操的《短歌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在不同作者手中所体现的作用有何异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杜甫的《登高》中白描与工笔在表现作者情感思想时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杜甫的《登高》中透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来感受作者不同的精神追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却在情感表现上有着截然的不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豪放与浪漫的交织看到同样的执着与无奈等。通过这些具体诗词的对比学习,学生从中学到了鉴赏诗词的一些思考角度和方法,这样才能懂得如何分析和评价诗词的艺术特点,才能体会诗词的深刻意义和独特的艺术匠心,最终形成文字,完成文学短评的撰写任务,并在沙龙上言之有物。
二、在真实的情境学习中理解语文知识
教师在明确了第三单元古代诗词鉴赏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准备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文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归纳出撰写文学短评的具体方法和写作思路。例如,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分析作品的形象、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等。当学生有了这些意识之后,教师在设计时,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对本单元的诗词进行重新整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学习中,理解和认识撰写文学短评的意义和价值。下面展示三种学习活动设计的尝试。
学习活动设计(一):诗意人生
这个设计是围绕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个角度来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我们可以将本单元就按“人生的选择”“人生的际遇”“人生的风采”三个部分展开教学。“人生的选择”选用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两首诗展现了身处乱世,不同的选择书写出别样的人生。“人生的际遇”选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三首诗展现出不同的人生际遇所带来的异样的人生境界。“人生的风采”选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三首词借助多彩的诗风展现作者内心的呼唤。
学习活动设计(二):生命追求
这个设计是围绕赏析作品中的形象这个角度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我们可以将本单元的八首诗词从四个角度展开教学,分别是“文人的骨气”“生命的韧度”“自我的突破”“人生的追求”。其中,“文人的骨气”可以选择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两首诗展现的是诗人不愿与世人一样阿谀奉承、同流合污,只愿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的形象。“生命的韧度”选择的是杜甫的《登高》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两篇诗词呈现出了面对生活的无尽艰辛,依旧不忘心忧天下的形象。“自我的突破”选择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诗都抒写了诗人仕途坎坷、贬谪异乡的失落与无奈,在字里行间却展现出不卑不亢的形象。“人生的追求”选择的是曹操的《短歌行》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位作者虽身处乱世,却不被乱世扰心,展现出志存高远的形象。
学习活动设计(三):艺术匠心
这个设计是围绕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效果这个角度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曹操的《短歌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助典故表达他们的志向:曹操的求贤若渴、苏轼的廉颇之志、辛弃疾的北伐志向。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对比教学,前者用白描呈现朴素的日常生活画面,也是作者向往的生活;后者用抽象无形的音乐借助大量的表现手法化声为可感,让人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作者内心的起伏跌宕;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与杜甫《登高》的沉郁顿挫、真实朴素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性格迥异却有着同样壮志难酬的文人悲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无论是豪放或是浪漫所选意象无不体现了作者们对人生的感慨。
以上这三种设计都围绕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角度展开,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升华,进而了解撰写文学评论的意义和价值。即使设计的切入点不同,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是不能改变的,只是在侧重点上会有所调整。另外,这样设计也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每首诗词都是相关知识点的典型范例,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地理解相关知识。
三、在真实的交流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说过,“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习”是反复地做,靠在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结合费先生的说法来看,前面的两个部分只是解决了“学”的部分,那么我们的学习活动设计该如何来实现“习”,让它成为学生的一种做法,并能享用语文学习之成果的乐趣呢?
第一,开展主题沙龙,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评价观点。通过交流,学生不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在交流过程中听到了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评价的方式,这对掌握文学短评的相关知识是有促进作用的。第二,教师活动后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评论的内容进行点评,及时给学生作归纳总结,反复明确撰写文学短评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第三,要求学生结合活动中同学们的发言和查阅的情况,以及教师的归纳,重新修改自己的文学短评。第四,借助小组合作进行交叉修改,每个同学至少请三个同学帮自己修改,并邀请至少三个同学修改自己的短评,再成文,还可以采用教学班级之间的交叉修改,有助于打开思路。第五,请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在网络中查阅与自己所写内容相应的文章,并對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学习,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再次对自己的短评进行修改。第六,将大家的作品装订成册,发给学生。通过几次反复的修改,有助于学生习得和掌握撰写文学短评的方法,真正意义上完成一个知识的学习。
在这次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评价的对象转移到现代诗歌,借助所掌握的撰写文学短评的相关知识,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对第一单元中的现代诗歌进行二度思考并撰写文学短评,从而促进学生发现现代诗与古典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之处。同时,也让学生利用新掌握的知识对已学知识进行提升,为学习其他文学体裁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总之,“知识建构型”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定以学生的知识建构为设计的核心,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知识活动中展开学习,注重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训练,把知识变成学生的学习技能作为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