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少了我可以,我少了教育可不行”

2023-11-21 13:01:13张一骁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班级教育学生

张一骁

【人物简介】张春娟,2003年毕业于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为砚山县民族中学一级教师,曾先后担任班主任、年级分部长、年级部长、办公室主任,现担任九年级一分部主任及2班班主任。先后获得省级“优课名师”,州级“七乡教学名师”,县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政协委员”等数十项荣誉,2023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主持并参与多个课题,发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困境与对策》《弥漫“烟火”味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外阅读课开展主题阅读的思考》等多篇论文。

美丽的砚山县民族中学坐落在砚山听湖之侧、墨山之下,学校依山而建,越往上走,越富有层次感。校门口的景观石上,“珍惜当下 幸福一生”的校训最先映入眼帘。正从景观石旁走过来的,是该所学校的教师张春娟。看到我,她满脸堆笑,一副和蔼。寒暄中,她并没有说起太多关于教育、关于班级管理、关于学生之类的话题,而是说要给我看一些东西。听说我要过来,她特意做了准备。她要给我看什么?有些神秘,我很期待。

进入办公室,她小心翼翼地把办公桌抽屉打开,里面满满当当是贺卡和信封。令我惊讶的是,不止一个抽屉,另外两个抽屉同样是满满当当的贺卡和信封。突然间,我似乎猜出了一些什么。她微笑且自豪地说:“这并不是全部,都是学生自发写给我的,有的学生甚至大学毕业几年了,仍会从不同的城市给我寄贺卡。”我随手抽出两张贺卡,上面是这么寫的:

“你像鹿,虽历经千帆,却仍怀赤子之心,温暖的,柔软的,有一双看透万物的眼睛和怀抱学子的心。张女士,你看过《楚门的世界》吗?如果以后再也见不到,那祝你早安!午安!晚安!以后的每一年,都要岁岁长安。”

“印象深刻的,是您从一栋楼飞奔到另一栋楼给我们上课的匆匆样子,每当您跑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总觉得那一瞬的您格外温柔与美好。我敬佩您的负责与认真,也感动于您对我们的爱和对课堂的享受。愿您未来能够少忙一点,好好休息!”

这些来自学生深情的祝福,她一直珍藏着,她说,这是她这辈子最引以为傲的育人“勋章”。

我想叫您一声妈妈

2003年7月,张春娟从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学生时代瞬间过渡到教师角色,她并没有经历太多角色转换的“阵痛”,用她的话来说,“似乎我生来就是要干这个事业的,做什么都得心应手”。

看似与生俱来的“天分”,其实并非如此,上师范学校,选择师范专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读书时,她刻苦努力,不仅学业各门不落下,还一味沉迷于教育教法的探究,不会的,敢问多思,会的,继续精进。她笃定了教书育人这个理想,并且从未动摇过,她愿意未雨绸缪并为此奋斗。

走上光荣的三尺讲台,她所学的所有育人技能得到充分运用和彰显,小获成功。她并没有停下学习和提升的脚步,公开课、研讨课、集体备课……哪里和育人有关,她就出现在哪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看其辛苦,同事和家人总是好言劝慰,她总是以“没事!力气是用不完的,睡一觉,第二天力气又都回来了”这样的话语打发。

相比于讲台上的育人付出,张春娟对学生投入的爱更多。2019级的小杜同学,因为家庭原因,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她出现用刀片划手、用圆规戳头皮等自残行为。

张春娟扒开小杜的头皮,星星点点的红血点就像一把把猩红的刀子直插她的内心,眼泪瞬间就滚落下来。周末,张春娟约上同班教师和心理教师,前往小杜家。在那个偏僻闭塞的村子,促膝长谈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解开了孩子的“心结”,也彻彻底底斩断了横亘在孩子与其家人中间的牵牵绊绊。

那天后,小杜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自信、大方、从容,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上升,最终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小杜本可以有选择就读更好高中的机会,但她毅然选择留在砚山民中就读高中。她说:“我要离张老师近些、再近些,看到张老师,我才能安心,她就像我的妈妈!”

这只是张春娟关心关爱学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现象普遍存在,班上留守儿童众多,加之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孩子长期缺乏关心关爱,容易导致情绪波动,成绩起起伏伏。“我也是孩子的母亲,不忍心看孩子们与美好未来渐行渐远。”张春娟自然而然成了连接学生与家长的“视频中转站”,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特别是孩子的点滴进步,家长都了然于心。沟通多了,孩子与家长的心自然而然就近了。对于困难学生家庭,张春娟一直给予莫大的鼓励和帮助,一个个孩子成功越过叛逆期,走向美好未来。每年教师节,远在他乡读大学的学生,仍是一个接一个打来电话,有学生曾这样说:“我想叫您一声妈妈!要是没有您,我现在十有八九仍在面对灰暗的人生……”

如今,“有问题找张老师、有困难找张老师、有烦恼找张老师”,早已经成了学生的口头禅,她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可信赖可依靠的良师益友。“你想让你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去做什么样的老师,顺着这条道走,不会错……”她常这样说。

一句“她像我的妈妈”,正好印证了冰心先生曾说过的:“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张春娟就是播撒“种子”的那个人,并且一直如此,从未停下。

人要像竹子一样生长

“人要像竹子一样生长。”张春娟一直这样勉励自己和大家,在迈向更优秀的时候,一定要努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成功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竹子在探出地面之前,已经潜伏了上百个时日。

为了全面了解教情、学情,她俯下身子沉下心,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情况,摸清学生困难,根据实情合理调整自己的教法。20年来,她在全县11个乡镇间来回奔走,带领科任老师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家访,朝八晚八是常态,火塘边、牛圈旁、田间地头、院里院外,常常有她的身影。

多年来,她已经成了村民口中的“老熟人”,每次见到她,在“张老师”这一称谓的前头,往往还要加上“尊敬的”,可见村民对她的肯定是多么情真意切。这一切,她都是为了孩子。

教情和学情了然于心,接下来就是磨炼教法,提升业务水平。张春娟对自己非常严苛,课堂不满意,她挖空心思去反思、去改进;学生积极性不高,她又反反复复把课堂捋一遍。

功夫从来不会辜负有心的人,她的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课堂”,教学成绩连续九年蝉联全县第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省、州、县奖项。她的课例获州级一等奖1个,县级一等奖1个,县级优质课例多达9个,更是凭借《端午的鸭蛋》课例获省级“优课名师”称号。她曾连续6年被考核为“优秀”等次,2021年被文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记功嘉奖。同样,经她手的班级,学生阳光向上、豁达大方,每每成为同伴争相学习的榜样。

张春娟最喜欢讲一个“瞎子点灯”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位瞎子每晚都提着老式煤油灯,准时出现在道旁,人们打趣地说,一个瞎子,自己啥都看不见,点个灯有什么用呢?瞎子的回答让人羞愧不已:自己看不见,可以照亮别人,原来这个路口,摔倒的人很多,我点灯后,就再也没有人摔倒了。

这个故事映射的道理,张春娟已经深谙在心,一个人的优秀,如果不能传播和传递,优秀就是小范围的,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将不能体现。事实上,她一直在做那个“点灯人”所做的事,践行着“教育的最大成就是师生彼此照耀、彼此治愈、彼此成就”的理念。

要给别人“一瓢水”,自己要做活流水。她在自己多年深耕的语文课堂上,着重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古诗赏析三大块上发力,边抓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长年累月的付出有了闪光的成果,她摸索的“学会记事”“学写传记”作文专题、“月是故鄉明”古诗群文鉴赏、“单元群文主题阅读”教法,为语文老师提供了范例。特别是她倡导的“单元群文主题阅读”获得师生的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在语文阅读课中开展主题阅读的有效性探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被全县学校广泛运用,帮助广大教师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好的经验需要传承下来。张春娟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研究性成果,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刊物公开发表并获奖20余次。同时,她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向青年教师和盘托出,帮助一批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她开展专题讲座6次,受益教师1100余人次,辅导青年教师参加省、州、县课赛,6人捧回奖项。一批批青年教师在她的帮助指导下,已经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创造出实的成绩、新的业绩。

是的,张春娟做到了,像竹子一样地生长,在教育沃土中默默蛰伏,提升自己,优秀自己,又在教育一线迅速成长起来,带领青年教师一道成长为业界不可多得的育人标杆。

幸福的老师才能做出幸福的教育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育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张春娟仍在不断求思求索,一刻也没有停下。

近年来,各地相继吹响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同样,砚山县也吹响了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集结号”。张春娟积极响应,被聘为初中语文教研员,参与和指导砚山县“熊兴凤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坊”。她把“七乡教学名师”的担子担得更实了,她说:“工作有担子,才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幸福感。”

每次的教研活动,张春娟成了那个“最出头的”也是“最闪光的人”,她先后提供了《月是故乡明》《中考小说复习专题》《学会列写提纲》《太空一日》《学写传记》等9节课例,接着又做了《新教师如何驾驭课堂》《课题研究的行动策略》等4个课题研究讲座,为教学教研“开路搭桥”。有了她的身先士卒,教研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一人“独舞”变成“众人舞蹈”。

一位成员曾这样说过:“看到‘领头羊为教育为教研如此卖力,我们的教研等不得、缓不得,更停不得,我们得向优秀看齐和靠近。”她说的“领头羊”,无疑就是张春娟。

张春娟一心为教育的步伐迈得更快了。她积极参加“余玲名优校长工作坊”活动,先后随工作坊到者腊乡、维摩乡、稼依镇等地开展“把脉问诊”式调研活动。通过参观校园、问卷调查、听取报告、进班听课、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等方式,多维度、多视角了解乡镇学校的发展情况,因教施策,破解难题。

在工作的同时,张春娟看到了教学时间长、学生压力大等日渐凸显的教育问题。“让孩子爱学、乐学,既能学好,又能体验并充实美好童年”,成了她新的追求。“当然,这充满挑战,但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只能是看得见问题但看不见答案的事了。”张春娟说。

她参考借鉴国内教育先进地区的做法,结合本土实际和班级实际,创设了班级“积分管理模式”,只要学生当天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无违纪情况,即可获得1个积分,如有违反,当天不计分,情节严重的甚至扣分。一周记5个积分,当周值日小组根据本周同学表现情况,在班会上评选表现优秀的学习之星1名、纪律之星1名、卫生之星1名,3名同学可以在5个积分的基础上加2个积分。一个学期设20周,记100分,期末评比分高者可获得张老师特意准备的文创奖品,那些独特的奖励,自然成为学生独一无二的年度“功勋章”。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改进,班级管理获得较大成功,学生实现了爱学、乐学并学得好的目标,经验做法随即在学校进行推广。几年下来,学生在学习成绩、良好习惯养成、个人情感培育以及身心健康管理等方面与未实施“积分管理模式”前均有大幅提升,她的班级管理经验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张春娟所带出的班级,多次获得“州级优秀班级”“县级优秀班级”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班级标杆。

砚山县民族中学2021年创设的“六步三式”2.0课堂,即以“创设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解疑、展示提升、总结感悟、效果检测”为“六步”,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为“三式”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多方论证,将在全县中学推广应用。在学校“六步三式”2.0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上,张春娟提供示范课、研讨课例,开展专题交流13期,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张春娟因在教育领域做出的较大贡献,当选为砚山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她所提出的多个提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重点帮助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关于加强网络管理,引导青少年安全健康利用网络平台的建议》因很好反映社情民意,获评“优秀提案”。此外,她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史学习教育、民族政策宣讲等方面均有建树,很好地履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考核获“优秀”等次。

“要想做出幸福的教育,首先你必须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同样,要做幸福的事业,首先你要成为幸福的人。”张春娟做到了,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把自己执着的爱全部给了学生,给了三尺讲台。

当问起今后的打算,张春娟还是和蔼一笑,郑重地说道:“教育少了我可以,我少了教育可不行,是孩子们成就了我的幸福,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插上向上飞翔的翅膀。”

◇责任编辑 矣 勇◇

猜你喜欢
班级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