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梅,刘丽英,郑赣红
(德兴市中医院 江西德兴3342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性组织存在,多发于30~50周岁女性[1]。目前该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研究认为肌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具体机制包括正常基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以及局部生长因子相互作用等[2]。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妇科临床诊疗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主要应用于切除子宫肌瘤病变,但术后子宫肌瘤可能再次复发,还需重视术后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并定期复诊检查。无缝隙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指从患者进入医院至治疗后出院期间针对性地进行全方位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减少因不了解疾病和手术方案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正念减压训练是一种新型解压模式,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冥想、静坐等多种干预模式对患者的身心状态发挥调理作用,旨在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态,帮助其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生活[4]。本研究将正念减压训练与无缝隙个体化健康教育相结合,观察其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2月1日~2022年1月 31日于本院就诊的78例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或内镜检查确诊;②符合手术适应证,可接受手术切除治疗;③肌瘤未发生恶变;④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及随访。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②心、肺、肝、肾功能严重损伤;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④麻醉过敏;⑤合并恶性肿瘤;⑥生殖系统严重感染;⑦凝血功能障碍或先天功能不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年龄26~61(40.29±5.34)岁;单发肌瘤18例,多发肌瘤21例;肌瘤直径(5.16±0.43)cm;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中学至大专18例,大专以上9例。对照组年龄25~60(40.13±5.52)岁;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23例;肌瘤直径(5.09±0.55)cm;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中学至大专15例,大专以上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无缝隙个体化健康教育。入院时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流程和医院环境;术前由医护人员讲解疾病知识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和用药规范。住院期间结合集体和一对一形式对患者进行疾病、饮食、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干预。每周五18:30于示教室举办健康教育讲座,邀请妇科专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并解答患者疑惑。出院前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并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考核,对掌握不完全的部分再次进行讲解,患者完成考核后即可办理出院手续。
1.2.2 观察组 采用正念减压训练联合无缝隙个体化健康教育。组建正念减压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1名、普通临床护士3名、康复科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小组成员同患者进行协商,并确定合适的训练场地,每周二、周六18:30开始训练,采用小组活动结合居家练习的形式展开训练。具体内容:①活动开始时全面介绍正念减压训练内容,强调训练的作用和重要性,回顾之前的内容,预习接下来的学习内容。②为新加入的患者发放正念减压知识手册和演练视频,带领患者了解正念减压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正念瑜伽、静坐、正念步行;聚焦注意力,进而学习系统地扩展觉知范围,体验以积极主动的正念方式应对压力情境;对当日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及时回顾和温习,尽可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探索正念充分融入个人生活的多种途径;通过日常练习巩固正念技能,并熟练应用于生活场景。③练习中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训练方法,活动结束前邀请患者分享感受,交流体验,强化治愈信心。④建立微信交流群。患者每次训练活动时间为2 h。⑤训练结束后,患者自行在家进行每日30 min的正念减压训练并记录训练情况,鼓励患者在群内打卡反馈日常训练进度。⑥心理咨询师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负性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顾虑以及面对的问题,并进行解答。通过列举既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患者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训练小组的医护人员每周五收集患者反馈,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对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探讨,综合各方意见后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上述护理干预持续进行8周。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感受负担: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6]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自我负担感受程度,该量表由5个维度、34个条目组成,分别赋分1~5分,总分17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负担感受越重。②自我效能: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分别赋分1~4分,总分40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③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该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组成,共包含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照0~3分进行计分,总分0~21分,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④焦虑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8]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含14个项目,单项评分采用0~4分5级评分法,总分56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⑤患者满意度情况:对两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服务、健康教育、环境以及整体满意度情况。 评分范围1~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患者评分>8分为满意。
2.1 两组干预前后SPBS、GSE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PBS、GSE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PSQI、HAM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PSQI、HAM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大部分病变均为良性,可通过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微创手术切除。女性患者情绪变化较为敏感,治疗期间易出现自我效能感降低、焦虑不安等,且手术切除子宫肌瘤有影响生育功能的风险,导致患者产生对未来怀孕计划的担忧,或因身患疾病而产生自我负担感受,加重消极情绪,不利于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9]。因此,医院选择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以期通过加强疾病知识科普扩展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无缝隙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以改进,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体验,通过在院内组织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及时跟进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实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10]。自我效能感主要是指人对自我的认知强度[11],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担心生育能力受影响是造成患者丧失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原因。生育能力恢复进程不仅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关,同样也会受患者不良情绪影响。正念减压训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内容包含冥想、呼吸、瑜伽等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可帮助患者有效调节心理压力,减轻自我负担[12]。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两种护理干预模式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出院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自我负担感受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患者获得了更加理想的睡眠质量。赵红霞等[13]报道显示,正念减压训练对负性情绪干预效果显著。患者在正念减压训练中,既能够通过小组练习得到正确的方法指导,与其他患者进行有效交流,避免了独处时过度自我心理施压,也能够通过每日的自行练习不断巩固训练效果,使正念减压效果得到更好地发挥[14]。另外,随着对疾病认知的不断加深,患者逐渐认识到该疾病并非不可治愈,其对生育可能造成的影响也能够通过正规医疗干预措施予以减轻,因此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正念减压训练联合无缝隙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明显提升。正念减压训练能够帮助患者转移对情绪的过度关注,通过多次训练后,患者能够逐渐加强对自身意志力的把控,并通过不断克服训练项目提升对自我的认可度,自我效能感增强[15]。此外,观察组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随着负性情绪的缓解、心理压力的释放、自我效能的提升,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并且在不断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充实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因此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6]。由于环境满意度同医院硬件设施存在更多关联,因此两组环境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数量偏少,部分数据分析可能难以全面反映子宫肌瘤患者的整体情况。更确切的研究结论还有待大样本数据的支持。
综上所述,正念减压训练联合无缝隙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减轻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和自我负担,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以及患者对就医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