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娟,上官涛华,唐 雲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80万,死亡人数约为88万[1]。现阶段,临床针对结直肠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案,通过在造口手术基础上采用回结肠造口回纳术,以达到消除病灶部位的治疗目的。而回纳手术成功的首要前提条件则是科学的肠道准备管理。但因患者认知度较差,加之缺乏护理人员专业指导,常导致患者无法按规定完成肠道准备,从而降低肠道清洁率[2]。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工作分为4部分,计划(Plan)、执行(Do)、检测(Check)及处理(Act),通过在胃肠道准备管理工作中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查询不足,并探究改正方案,以实现改善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管理措施。根据靳连惠等[3]研究可知,通过对脑梗死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其焦虑状况。因此,对上述管理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文选取回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本院收治的361例回结肠造口回纳术患者和20名本科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实施永久回结肠造口回纳术;②病灶部位无转移,符合手术指征;③患者符合《NCCN 结直肠癌诊治指南》[4]中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④护理人员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排除标准:①肠造口无法正常使用者;②对手术麻醉药物过敏者;③腹腔内广泛粘连者;④护理人员中途转岗或离职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1例。对照组男94例(52.22%)、女86例(47.78%),年龄(43.57±4.55);病程(3.22±0.63)个月;疾病种类:腺癌102例(56.67%),左半结肠癌35例(19.44%),右半结肠癌43例(23.89%)。观察组男99例(54.69%)、女82例(45.30%),年龄(44.11±4.75)岁;病程(3.18±0.56)个月;疾病种类:腺癌108例(59.67%),左半结肠癌38例(20.99%),右半结肠癌35例(19.3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均参与两组护理方案实施,且岗位不变。护理人员年龄22~25(24.21±0.21)岁,工龄8~18(12.65±2.14)个月。
1.2 方法 护理人员将两组患者区分于病区两侧,研究开始前如实告知患者,两组患者互不影响。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制订和落实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知识培训计划,要求人人掌握,护士长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内镜检查前1 d 以低纤维饮食为主,使用缓泻剂,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加水配制而成,于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直至排出大便为清水样。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普及胃肠道准备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明确了解结肠造口回纳术等相关知识。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胃肠检查的常规准备、工作中的无菌处理及常用器械和物品的检查;护理人员根据胃肠准备工作流程,将各类物品严格按类型放置,并做到定期开窗通风。护理人员如实记录每次消毒清洗的过程、器械的数量及操作流程,严格遵守相关操作原则,每月不定期对胃肠道准备医疗器械的数量进行核对,如发现丢失或毁坏,立即上报。
1.2.2 观察组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
1.2.2.1 计划(P) 由本院胃肠外科护理人员对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工作进行综合性回顾总结分析,通过查询临床文献资料,重新测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了解程度及患者胃肠准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针对便秘患者,护理人员未短期内补充水分和及时评估生命体征;大部分胃肠检查护理人员年龄偏低,加之工作经验不足,导致未能对患者肠胃规范准备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肠道准备工作较为简单,未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健康教育等。鉴于此,护理人员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本院临床管理现状拟订针对性管理方案,不断总结分析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将优化方案融入日常干预中。
1.2.2.2 执行(D) ①评估:检查前,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进行综合性测评,包括性别、年龄、大便性状及饮食习惯等。针对便秘者,告知其检查前3 d开始,增加水分和纤维素的摄入,以半流质饮食为主,并持续增加肠道缓泻剂药物,当患者达到软便时再进行检查。②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胃肠道检测等相关培训,包括胃肠道准备健康教育资料、操作流程、药物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定期参加科室内部交流学习,并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合格后方可实施工作。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书籍或视频等方式向每位患者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包括检查方法、注意事项等。④改善工作流程:评估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的工作过程,从胃肠道检查开始至结束,根据交班情况查看胃肠道准备的操作情况,将干预重点放在患者饮食后的排便情况。
1.2.2.3 检查(C) 科室内护理人员实施互查,且护士长每周不定期对工作内容及质量管理内容进行抽查,设立奖罚机制,抽查结果与个人奖金有关。主要检查内容为患者及其家属对胃肠道准备的知晓程度及实施洗肠液后的排便符合情况。
1.2.2.4 处理(A) 每2周进行1次工作总结,分析近阶段检查部门的检查效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不足设计质量改进措施,并归纳到下一次循环中。
1.3 评价指标 ①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呕吐、腹痛及饥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肠道清洁度:结合本院既往手术记录,参考电子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清洁程度分级,分为1级(患者造口近端存在少量清澈液体或无粪便,且肠道准备情况良好)、2级(患者造口近端存在较多清澈液体或少量粪便,且肠道准备情况较好)、3级(患者造口近端存在较多粪便粘附于肠壁或大量浑浊液体,且肠道准备一般)、4级(患者造口近端肠壁充满粪便或浑浊液体)。1级+2级+3级=肠道准备合格,4级为失败。③肠道准备情况:采用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BPS)[4]进行评估,右半部分结肠3分(升结肠和回盲肠)、左半部分结肠3分(直肠和乙状结肠)及中段部分结肠3分(降结肠和横结肠)。3分:不影响观察和进镜,且视野清晰;2分:不影响观察,且视野尚可;1分:严重影响观察,视野较为模糊。评分越高表明肠道准备情况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72,效度为0.765,信效度较好[5]。④工作质量:采用护理工作质量测评量表[6]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技术操作、药物使用及器械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满分100分,评分与工作质量呈正相关。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肠道清洁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清洁度比较[例(%)]
2.3 两组BBP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BBP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分,
回结肠造口回纳术治疗回结肠癌效果显著,而合格的肠道准备则是护理人员能够清晰观察肠道黏膜和病变部位的前提之一[7]。由于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手术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手术治疗效果,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疾病预后。护理质量水平的降低对肠道准备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术前肠道清洁度[8]。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完善术前肠道准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PDCA循环管理可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节,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改进措施得以实现[9-10]。
3.1 对BBPS评分及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BPS评分、肠道清洁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及BBPS评分,提升整体检查效率,降低患者痛苦。分析原因:通过PDCA循环管理中计划、执行、检测及处理4部分,可显著增强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的管理效果,对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管理工作的每项环节实施有检测、有计划、有措施、有反馈及有改进的良性循环管理,间接性达到理想目标,使干预方案更加流程化、专业化。在计划方面,护理人员针对结肠造口回纳术患者在肠道准备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之后,在执行与检查方面,通过规范肠道准备干预的过程及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专业、有效化的各个流程环节。提升护理人员的培训强度,即可改善其护理能力[11-12]。同时,护理人员于检查前,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向患者详细普及结肠造口回纳术和肠道准备的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针对每位不同情况排便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增加维生素和水分摄入为基础,配合肠道缓泻药物,降低肠道对水分的重吸收,可有效促进患者排便,从而提高肠道清洁度和BBPS评分[13]。
3.2 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工作质量的影响 据调查,肠道准备清洁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通过定期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密切观察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情况,合理使用造瘘袋,避免粪便污染,既可减少细菌的滋生,减轻患者腹部疼痛感,还可维持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其饥饿感和呕吐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针对肠道准备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因素进行分析,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适当锻炼,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叶秋容等[14]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经PDCA循环管理后其工作质量有所改善。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加强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工作管理的培训学习,在不断分析中改正临床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执行。科室主任定期组织胃肠道准备等相关学习活动,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培训强度,改善其护理能力。通过及时查询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干预,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并根据其表现情况,给予奖励,最大限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通过多次的循环往复,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护理人员也可不断完善自身的操作技术与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质量更佳的干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15]。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