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亚丽,邱 玉*,郭秀美
(1.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山东济南250000;2.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颅脑损伤为常见外伤,常由外部暴力因素所致[1]。有调查显示,我国颅脑损伤发病率呈增加趋势[2]。气管切开是常见急救措施,可帮助患者维持呼吸,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纠正机体缺氧状态[3]。有研究指出,多数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处于昏迷状态,各项身体机能明显受损,实施科学护理辅助临床治疗能改善预后[4]。症状管理策略指针对性靶点症状的干预措施[5]。但在临床中,患者通常存在多种症状,必须提供相应的多套干预措施。多维度协同护理强调护理工作的协同性,组建合理分工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小组,根据患者护理需求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6]。本研究融合症状管理策略、多维度协同护理,提出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目的在于提高症状管理效率与干预精准性。为探讨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对198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 31日收治的198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颅脑CT或MRI确诊颅脑损伤,且在颅脑损伤后24 h入院;GCS评分≤8分;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视听、沟通障碍患者;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研究期间死亡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男58例(59.79%)、女39例(40.21%),年龄(52.63±5.98)岁;GCS评分(5.86±1.04)分;受伤原因:摔伤26例(26.80%),车祸伤58例(59.79%),钝器致伤9例(9.28%),砸伤4例(4.12%)。研究组男63例(62.38%)、女38例(37.62%),年龄(51.21±6.02)岁;GCS评分(5.73±1.11)分;受伤原因:摔伤28例(27.72%),车祸伤54例(53.47%),钝器致伤13例(12.87%),砸伤6例(5.9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病房消毒,2次/d;持续心电监护,备好常用急救设备。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①组建多维度协同护理小组。科室护士长任组长,负责疾病症状管理工作的设计与安排。小组内商讨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设计症状管理计划表,统计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常见症状,以此为依据制订行为检查表,采取多维度协同护理措施,由责任护士具体执行后做好相关记录。②营养支持维度。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无法进食,则可经由留置胃管提供营养液,循序渐进提高浓度、增加剂量。③生理维度。a.患者清醒状态下采取半坐卧位,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昏迷状态下采取侧卧位,重视体位护理,以防发生误吸。b.定期检查气道情况,同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c.气管切开后密切观察有无渗血,及时更换污染纱布;气管切开皮肤要加强消毒,75%酒精棉球消毒,4次/d;稳定气管管套,内套管8 h消毒1次,外套管每周更换1次。d.配置湿化液湿化气道。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40000 U+生理盐水20 ml+α-糜蛋白酶4000 U,间歇滴入气管,每次20 ml,滴注时间60 min。e.增加病房巡视频次,重点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f.床单元清洁,定期更换衣物,定时翻身(每3 h 1次),勤按摩(每3 h 1次,每次15 min),被动活动四肢(每5 h 1次,每次15 min)。g.向患者介绍服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等,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h.强化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口腔pH值呈酸性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擦洗,口腔pH值呈碱性时用2%硼酸液擦洗,口腔pH值呈中性时用生理盐水擦洗,2次/d。④心理维度。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共同回忆美好事情或通过牵手、拥抱等身体接触方式传达情绪。⑤社会支持维度。向患者介绍治疗效果,列举成功案例,平复患者情绪。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医保报销政策与流程。⑥环境维度。根据患者喜好装饰病房,摆放绿植等增加温馨感。病房内安装挂壁式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1次/d,每次1 h。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500 mg/L)拖地,2次/d。限制探视人数、探视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脉搏。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7]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思考能力(7个条目)、情绪和自我评价(8个条目)、独立性和日常生活功能(8个条目)、总体感觉(6个条目)、人际关系(6个条目)、消极感觉(5个条目)、身体限制及身体状况(8个条目)、总体困扰程度(1个条目),各条目均按1分(一点也不)、2分(有一点)、3分(一般)、4分(比较)、5分(非常)标准计分,前5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状态越好,后3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状态越差。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黏膜损伤、呼吸道阻塞、脱管、感染。
2.1 两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QOLIBR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QOLIBR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气管切开是颅脑损伤患者的常用抢救措施,可快速建立呼吸通路,改善通气状态,保证全身器官氧供,但气管切开后护理不充分极可能引发并发症,加重病情,影响恢复效果,甚至危及生命[8-9]。本研究结果显示,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可缩短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实施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清晰罗列了症状的发生,并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既符合个体化护理原则又能实现全面照护,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周到的照护服务,保证呼吸道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通气,促进转归。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MABP、心率、脉搏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生命体征。分析原因: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能够在临床护理中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生理维度干预能有效解除机体生理负担;从心理维度干预能“对症下药”,针对性消除消极情绪,增强生理舒适度;从社会支持维度干预能提供有力情感支持;从环境维度干预能促进环境适应性提升。QOLIBRI是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测量工具[10]。结果提示,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改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相关研究[11]结论一致。分析原因: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能满足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需求,全方位给予妥善照护,因此,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气管切开可通畅呼吸道,支持生命体征,但很可能削弱呼吸道屏障作用,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2]。本研究中,研究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减少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通过分析潜在并发症并制订适宜护理措施,可减少护理缺陷,最终提升护理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可缩短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改善生命体征、生活质量,有效减少并发症。本研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来源单一,存在地域限制;观察时间略短,未能明确远期效应。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尚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观察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本研究所获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