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进
(平阴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南 250000)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已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由于该病早期症状隐匿,无典型症状表现,大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对预后恢复造成影响[1]。既往临床诊断结肠癌多采用肠镜检查,虽可清晰观察病灶边界、大小等情况,但无法显示肿瘤浸润转移程度、血管分布情况及肿瘤分期,在临床诊疗中存在局限[2-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于疾病术前分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明确肿瘤大小、侵犯程度、位置等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情况[4-5]。鉴于此,本研究应用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7 月—2022 年9 月平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结肠癌患者90 例,其中男性58 例,女性32 例;年龄48~79 岁,平均(63.92±3.80)岁;体质量指数19.84~23.05 kg/m2,平均(21.45±0.46)kg/m2。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多期MSCT 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②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治疗;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CT 扫描禁忌证;②对造影剂过敏;③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④病历资料缺少;⑤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⑥意识障碍或交流异常等,无法配合完成本次检查者。
要求患者检查前1 d 低渣饮食和采用泻药,保持肠道清洁。检查当日禁食4 h,扫描前嘱患者去除腹盆部金属饰物,指导患者学习屏气,适量饮水、憋尿以保证检查时肠道、膀胱充盈,检查前30 min 肌注山莨菪碱,扫描前经肛门向结肠内注入空气1 000~1 500 mL。检查时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128 层螺旋CT 对患者行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采用四维容积灌注技术进行扫描,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为120~140 kV,管电流为250~350 mA。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剂以5 mL/s 的速率注射1.3~1.7 mL/ kg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 mL),于腹主动脉上段设置Block CT 阈值100 HU 行动态扫描。以采集层厚0.625 mm,50%的重建间隔,软组织函数重建,其影像数据以MPR 及MIP 等后处理重组,MPR 可以任意平面显示肠壁有无增厚,积气,系膜密度有无增高,对肿瘤部位、大小、邻近组织器官、血管浸润程度、血管解剖位置等进行观察。由经验丰富的两名影像科医生进行阅片,若诊断意见不一,经讨论后获得统一意见。
①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期MSCT 增强扫描、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计算一致性;②分析多期MSCT 增强扫描的术前影像学征象。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 为一致性良好,0.4~<0.75 为一致性尚可,<0.40 为一致性不佳;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0 例疑似结肠癌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为结肠癌68 例,结肠良性病变22 例,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多期MSCT 增强扫描(P<0.05);两种方法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多期MSCT 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不佳(Kappa=0.391);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0.883)。见表1、表2。
表1 不同检测方式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多不同检测方式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诊断价值[%(n/m)]
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为结肠癌68 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16 例,腺癌20 例,微乳头状癌12 例,腺鳞癌4 例,印戒细胞癌13 例,肉瘤样癌3 例。具体影像学特征表现见表3。经多期MSCT 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检出病变部位、病变类型、病变表现、邻近脂肪间隙及扫描时的强化程度等全部征象,其中结肠癌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升结肠,以溃疡型病变及肠壁增厚表现发生率最高,经影像学检查可见邻近脂肪间隙较为模糊,中度强化(21~40 HU)发生率较高。
表3 多期MSCT 增强扫描结肠癌患者影像学特征表现分析
近年来,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及发展,将进一步侵犯尿道、阴道、膀胱及周围邻近的盆腔组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明确结肠癌患者病情及制定诊疗方案意义重大。
MSCT 现已成为鉴别诊断结肠癌的有效方法,具有无创性、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等优势,患者在一次屏气后便可完成完整的全腹部扫描,经容积扫描后可对获得的图像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从多角度观察病灶情况,如是否存在远端转移等,大大提升病灶诊断准确度[6-7]。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多期MSCT增强扫描,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P<0.05);两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Kappa检验显示:多期MSCT 增强扫描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不佳(Kappa=0.391);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Kappa=0.883),表明结肠癌患者应用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病情评估中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由于MSCT 对肠壁显示能力不佳,行增强扫描时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肠壁炎症或因肠壁纤维化等导致的肠壁毛糙或肠壁外缘条索影,出现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的征象,导致临床在鉴别肠道炎症及肠道肿瘤浸润程度等难度较大[8-9]。或因患者于MSCT 检查前肠道准确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使得肠壁外缘较为模糊,增加了肠道病变的判断难度[10]。而MSCT 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获得与实际解剖结构较为相似的图像,空间架构能力较强。将病灶设为重建图像的中心,可任意旋转角度,更好地显示病灶位置及周围血管分布情况,利于提升诊断准确度,尽早发现病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及漏诊率,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11]。
综上所述,结肠癌患者应用多期MSCT 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病情评估中可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变及血管分布情况,一致性较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进一步明确诊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可将其作为结肠癌术前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但因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在后续进一步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以明确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