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11-21 03:10王方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共情脑梗死护理人员

王方玉

(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山东临沂 276000)

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常伴随运动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1-2]。 感觉运动训练将视觉、触觉等感觉刺激进行有机结合,可促进患者整体协调性,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将感觉运动训练用于老年人、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训练中效果显著。但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加重机体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对康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需实施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 共情护理不仅能够密切关注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生理健康,还能够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3-4]。 基于此,本文选取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 年10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118 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旨在分析共情护理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对其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8 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初次发病,均为恢复期;(3)依从性好;(4)生命体征平稳;(5)肝肾功能正常;(6)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1)以往存在心肌梗死者;(2)存在其他影响运动功能的疾病;(3)存在恶性肿瘤者;(4)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自身免疫功能障碍者;(6)存在严重精神疾病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25 例;年龄46~79 岁,平均年龄(62.76±2.48)岁;病程3~6 个月,平均病程(5.11±0.21)个月;体质指数18.6~27.5 kg/m2,平均体质指数(23.15±0.26)kg/m2。 观察组:男36 例,女23 例;年龄47~79 岁,平均年龄(63.02±2.35)岁;病程3~6 个月,平均病程(5.08±0.20)个月;体质指数18.3~27.2 kg/m2,平均体质指数(23.22±0.24)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获得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感觉运动训练。(1)浅感觉训练,护理人员轻拍、触摸患侧肢体,指导患者早期进行闭眼训练,若患者运动障碍明显,则指导进行睁眼训练。(2)深感觉训练,护理人员将弹性绷带缠绕于患者患侧各关节处,随后进行被动运动(按摩、推拿等)、主动运动(左立走练习、上下楼梯等)。 (3)复合感觉训练,聚集不同材质物体, 护理人员引导患者闭眼触摸,并辨别物体,一旦出现错误,可睁开眼睛,重复训练。(4)平衡运动,患者通过平衡板、平衡垫等物品,展开渐进程序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先睁眼完成,随后闭眼完成。 随后指导患者双脚分开站立于泡沫垫或地面上,练习重心移动。 (5)功能活动,护理人员积极鼓励患者协调运用上肢。以上训练1 次/d,30 min/次,6 次/周,连续训练2 个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 (1)换位思考:部分患者因对急性脑梗死疾病认知较少,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需对其心理状况仔细观察,主动、亲切与患者交流,并理解其心情,及时缓解其不良情绪。(2)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对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及关怀,使得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共情体验。受疾病影响,患者会产生各种疑问和诉求,需主动、耐心倾听患者想法,依据患者动作、语言分析其心理状态,为其解答疑惑,满足患者需求。患者在进行主动倾诉时,需回应患者,眼睛直视,通过点头、抚摸患者背部与手部等行为表示对其理解,充分传达共情,纠正患者错误的情感认知,使急性脑梗死患者感受到真诚,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4)积极引导。了解患者情感诉求后,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为患者介绍负面情绪的不利影响。同时,充分鼓励家属参与此次护理,增加沟通频率,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共情护理1 次/周,连续护理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 护理前后,采用Fugl-Meyer 评估量表(FMA)[6]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2)平衡功能。护理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7]进行评估,满分56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力越好。(3)不良情绪。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8]、焦虑自评量表(SAS)[8]进行评估,其中SAS 评分低于50 分代表无焦虑,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重;SDS 评分低于53 分代表无抑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重。(4)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9]评估,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5)创伤后成长:护理前后,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10]进行评估,此量表共20 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成长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BBS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BBS 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对比[(±s),分]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对比,aP<0.05。

组别FMA 评分护理前 护理2 个月后BBS 评分护理前 护理2 个月后对照组(n=59)观察组(n=59)t 值P 值54.06±11.28 54.13±10.98 0.034 0.973 67.98±13.12a 80.33±15.46a 4.678 0.000 27.96±5.44 28.76±5.27 0.811 0.419 37.56±6.12a 44.77±6.84a 6.034 0.000

2.2 两组不良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DS、SAS 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得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得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对比,aP<0.05。

组别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2 个月后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2 个月后对照组(n=59)观察组(n=59)t 值P 值51.26±4.58 52.04±5.51 0.836 0.405 45.77±3.26a 37.81±3.11a 13.571 0.000 56.78±4.55 57.03±4.63 0.296 0.768 49.15±4.39a 35.67±3.12a 19.225 0.000

2.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创伤后成长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PTGI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DL、PTGI 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创伤后成长得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创伤后成长得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对比,aP<0.05。

组别ADL 评分护理前 护理2 个月后PTGI 评分护理前 护理2 个月后对照组(n=59)观察组(n=59)t 值P 值43.11±5.48 44.09±5.36 0.982 0.328 61.28±6.42a 76.19±7.83a 11.311 0.000 60.14±1.84 60.16±1.79 0.060 0.952 68.53±2.08a 74.26±2.65a 13.065 0.000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眩晕、 半身不遂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入恢复期,病情逐渐进入稳定状态,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功功能障碍。同时,急性脑梗死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需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减轻负面情绪,促进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FMA、BBS、ADL、PTG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提示采用共情护理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创伤后成长。 分析其原因为:感觉运动训练借助不同硬度、高度的平衡垫产生的不稳定平面,形成渐进式平衡训练,训练患者重心转移,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中枢系统运动,整合神经感觉运动系统,促进患者平衡力提高[11]。感觉运动训练将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训练有机结合,运用到运动过程中,刺激患者皮肤,促进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对不同感觉传入冲动的反应,使患者注意能力增加。同时,感觉运动训练能够通过感觉信息控制运动肌肉,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 但因急性脑梗死属于创伤事件,可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导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康复进程。 因此,在改善患者运动能力的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其不良情绪,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共情护理是一种心理干预手段,指护理人员通过体验患者的内心世界,使用语言及非语言暗语,认识、察觉患者情绪状态及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给予正确、恰当的反馈,形成感情共鸣,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12-13]。 通过共情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将自身投射至病患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了解患者自身感受,感受其内心世界,根据实际病情,实施护理措施,帮助其建立正确、健康的心理状态。 同时,共情护理能够使得患者充分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鼓励,以及家属的支持与陪伴, 进一步改善自身的抑郁、焦虑等情绪,促进自身创伤后成长。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应用共情护理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

猜你喜欢
共情脑梗死护理人员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