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虞忠,王阳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务处,江苏常州 213003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发展医疗卫生相关产业,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没有全民健康,则没有全民小康。而医疗行业发展下,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是提高国民幸福感,满足国民保健健康需求的机构,需求提升推进医院建筑体量、数量不断增长,病患、职工、家属与医院空间频繁接触。为此,医院不仅要提高诊疗水平,也要打造可靠安全的诊疗环境,做好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建设安全文化,使得工作人员自觉负责医院各类设备、系统建筑等基础的安全运行,为民众提供安全的医院空间。
现阶段,医院后勤保障设施国内外对此均有研究,国外学者提出医院环境十分重要,必须加强环境及空间安全风险控制。国内学者则秉持“治未病”原则,强调现有服务模式无法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要求,必须提高人员管理能力。还要解决保卫、信息、后勤等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况。此种情况下,针对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必要性,管理者需形成系统管理思路,循环改进方式,改善管理工作内容,提高最终安全管理效果。
传统的中西方医院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特定区域,或是拥有少量由于医疗需求设置的特殊设施,以设施使用为核心,无管理理念。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深入研究下,提出了医院设施管理、医院安全管理等概念。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是针对后勤保障部门进行管理的,支持医院开展医疗机构的设备、基础系统的安全管理,对保障医院安全十分重要[1]。我国医院各部门尽管分工不同,基本设备、设施由负责保卫、基建、后勤的科室管理,内容包括医院建筑、配套基础系统、安防系统、楼控系统、物流系统、公共区域、餐饮设施、交通系统、办公家具、特殊环保设施、被服洗涤设施、废弃物处置设施等。后勤保障设施工作要求全面又整体,不仅要做好日常维护,也要优化前期设计规划、控制施工过程、后期运行维护、应急管理等。而医院管理中,由于建筑体量大、建筑物年限长,多次改造后,受限于人员与时间,对后勤保障设施无法每一区域、每一系统进行管理,检查多侧重各系统机房,关注进出记录、维护记录等资料,对阀门位置、管路走向、紧急供应系统等有所忽视[2]。以上工作为有效落实,应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以思维影响行动,使其自觉维护后勤设施安全,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在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中,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缺乏重视,忽视安全文化重要性,对机构设置、培训体系、资金投入等较少,相比其他部门工作对比鲜明。并且,后勤相关工作人员对安全文化缺乏准确认知,认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征集安全口号、横挂安全标语、宣传保护知识等活动,未能以发展性、系统性角度看待安全文化建设[3]。此外,社会环境变化下,医院体量、设备不断增加,数字化转型使得设施管理形成了电子档案,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从广义角度理解安全文化,将安全理念与意识落实到行动中,自觉遵守管理制度。
现代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只有规范制度方能引导工作者向系统化、规范化道路前进,制度规范可反映各环节安全管理内容,是防止员工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也是管理质量的保障。现阶段,后勤保障设施制度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仅涉及显性医疗设施,忽视隐性管线安全,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还有安全监督评价机制,其作为约束人员行为的“软文化”,是以规范制度反映安全文化,需要员工全情参与,及时监督反馈,通过制定监督规章制度,确定各级人员责任,监督设施管理水平、安全技术应用及人员行为,确保顺利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医院收支情况、规模大小差异,使得后勤保障设施管理人员结构也有不足,人员配备较少,行动力不足,难以建设安全文化,发生安全事故后,仅将责任归咎于设备,为设施管理工作埋下隐患[4]。并且,部分医院未能适应信息化要求,设备管理仍采取传统方法,高新技术引进不足,缺少维护设备专业人才,人员配置失衡,对建设安全文化工作造成阻碍。
建设安全文化中,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较少,软硬件设施是构成设施管理的重要资源,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关键内容,物质好坏能够影响员工行为与思想,营造良好环境,方能让员工自觉落实安全管理。但是,现有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中,投入资金不合理,难以让员工体会到后勤保障设施重要性,激发员工安全意识,动员员工主动参与安全文化建设。并且,安全培训中,形式较为单一,多是部门管理人员组织讲座,集中观看视频,或是灌输性授课,无法达到培训效果。应急演练方面,需要各部门协作,保证发生紧急事件能够有序处理,却由于执行中协调组织困难,演练环节缺失,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员工难以认同安全文化。
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培育安全精神文化,将“文之教化”作用发挥出来,培育员工正确安全价值观、安全情感,进而产生安全行为。而培育安全文化精神中,需以人为本,增强安全管理影响力,提高后勤保障设施安全宣传向心力,形成人人关心后勤保障,后勤保障关系人人的文化氛围。一是提高安全管理影响力,人员是后勤保障管理的执行者,文化宣传、制定制度、采购设备等均需要人员配合、辅助,员工却无法直接对“安全”进行感知[5]。而后勤保障设施的某些风险、危险,及事故灾害、损失等,员工能够感知,可增强安全管理影响力,以此宣传“安全第一”文化精神,树立员工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管理重要性[6]。为此,医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领导作为表率,以宣传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方式,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弘扬“工匠精神”与“楷模精神”,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员工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全体员工安全宣传向心力,利用线下、线上双媒介,发挥“行动以思想为纲领”的意义,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7]。医院可借助“安全生产月”开展宣传工作,以“消除隐患,筑牢防线”为主题,开展相应安全宣传活动。还可利用线下、线上媒介,线下组织人员学习《消防法》《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办法》等标准制度,参与日常活动学习,宣传维护、应急、管理等知识。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后勤保障设备安全知多少”内容,为公众及员工普及安全知识。组织全院人人都参与的“安全随手拍”报告安全隐患,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通过提高医院员工后勤保障设施安全文化宣传影响力与向心力,增强员工责任感,强化安全意识,推进建设安全文化[8]。
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建设安全文化需要以制度为保障,将安全理念融入管理工作,建立安全制度,适应后勤保障实际,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签署部门安全责任书,细化安全工作流程,网格化安全巡查制度上墙,使得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理念与制度[9]。
3.2.1 安全保护制度 医院后勤科室应基于信息环境与传统环境视角,制定安全保护制度。传统环境层面,后勤部门需落实防高温、防雷、防火、防尘、防鼠、防潮、防强光措施,分析对设施造成危害的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结合实际医院发展情况,借鉴规范性文件,制定安全保护制度[10]。例如,后勤科室对防强光问题剖析,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制定《设施防光管理制度》。而信息层面,可从保管、使用、维护3 个流程出发,明确制度落实,保证设施备案信息准确完整。
3.2.2 安全文化监督 医院后勤保障设施安全文化建设中,建立监督机制,以制度方式为建设安全文化提供保障,明确人员责任,提高人员执行力。为此,安全文化建设中,监督机制需符合后勤工作情况,内容简单明了,能够双向约束,督促员工自律,明确“后勤设施安全没有旁观者”[11]。医院领导则要以身作则,发挥监督作用,督促后勤人员学习相应规范制度,抓好后勤管理的同时,带头规范行为,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领导还要检查、督促建设安全文化,提醒各科室人员深入后勤保障设施工作现场,做好各阶段成员协调工作,形成超前预防、未雨绸缪的格局[12]。
安全文化行为分为员工工作行为及医院管理行为,为保证安全文化落地,将其体现到日常管理工作,则需要群体安全行为,建设良好安全文化环境。①成立建设安全文化小组,负责建设安全文化的工作计划,组长为后勤科室负责人,负责统筹安全文化建设,组员抽调其他科室人员,加强对现有后勤设施分类、数量、使用年限、维保情况等的了解,推动建设安全文化从精神层、制度层到行为层[13]。安全文化小组中,每个成员拥有特定工作安排,需在实践、思考中寻找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法,确定人员责任,保证设备使用、保管的安全性。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后勤保障设施安全工作需坚持预警、预防、预测,防范医院内部及外部的各项风险,提高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坚持员工为本,开展安全宣传教育[14]。为此,在医院职工入职时,传达后勤保障设施安全重要性,介绍相应规章制度,以事故案例使其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词汇不能停留在表面。医院员工日常工作,则要培训其安全技能,科室专兼职人员均需参与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后勤保障设备维护知识、运行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各类消防设施设备,微型消防站等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医院设施出现事故,其他科室人员也能及时应对,维护后勤安全[15]。③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协调群体安全行为,是确保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础,可开展安全大练兵竞赛,包括“设施保护知多少”“隐患排查知多少”“设施维护知多少”等活动,吸引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中,规范员工自身行为,进而为后勤保障设施管理提供力量[16]。
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中,物质文化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最综合、最有形的表现形式,加大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配套相应管理设施,改善员工环境,打造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品牌形象[17]。①建设安全基础设施,医院应加大设施建设,改造现有后勤科室库房,结合工作需求,采购相应空气净化器、温湿度控制系统、空调、防盗报警设施等,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后勤设施管理达到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虫防霉、防雷防鼠等要求,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医院后勤管理还要引进安全保护技术,将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实境等用于其中,打造“安全文化+数字技术”的模式。例如,引进人工智能,利用机械学习能力及预测能力助力后勤预警网络攻击,及时采取阻断方案,实现医院各设施的长期保存。还要引进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为智能安防提供保障,增加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安防等级,维护后勤安全[18]。②优化工作环境,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建设安全文化不是一成不变,属于动态氛围,每个发展阶段个人与组织的行为特征、思想特征均会根据工作环境有所变化。后勤科室改善工作物质基础,优化工作环境,建设设备档案系统,设置设施台账、防火防护台账、安全警示台账等,配备专职安全员、维护管理人员,保持人员结构稳定性,规范管理工作。
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建设安全文化具备鲜明特征,以往工作人员多采取纸质载体进行设施维护。数字时代下,信息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后勤工作更为便利,可将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融入后勤保障设施的管理、利用、维护中,确保设施安全性。例如,后勤保障设施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验证、存储数据,可利用分布式节点算法,对设施维护、管理等数据自动更新,通过密码学确保传输、访问数据安全,建立设施管理数据库。而设施数据存储中,区块链存储方式包括哈希值、区块链、元数据等,可根据医院经济实力,选择任意存储方式。医院规模较大,经济实力强,可选择全部元数据上链及全文数据存储模式,以区块链为计算机系统,将每次设施维护、故障处理等信息存储至链上,为后期设施管理提供支持。
医院后勤保障设施覆盖医院运行多个方面,设施安全运行是实现医院诊疗功能的前提,患者自进入医院院区后,后勤保障设施管理工作就对其就医体验造成影响,必须加强设施管理,提高整体医院服务水平。为此,医院后勤保障设施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培育精神文化、践行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打造物质文化、融入安全技术的方式,建设安全文化,促使员工自觉维护医院设施,减少医院安全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