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苗 张鹏妮 荆雪琴
(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英文中,“课程”一词来源于“跑道”一词,认为课程即跑道,课程就是给学习者设计好的学习轨道。关于“课程”一词,从学术界来看,常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将其等同于教学科目;第二,将其理解为个体获得的学习经验;第三,将其看成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或是社会改造的过程。[1]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学习生活的第一个正规教育机构,此时的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尚处在懵懂无知的状态,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周围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周围生活世界形成基本的认识,学习实际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技巧。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周围现实生活为内容而展开的课程,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部分经验而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幼儿丰富自身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从中发现教育契机,融入教育活动,更好地教育幼儿。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具体是指教师在设计和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其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关注幼儿现实生活,指向幼儿全面发展[2];其课程的内容选择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能够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其课程实施过程,幼儿教师要巧妙采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体会、感受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探索,获得成长的经验,促进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学会感受周围事物,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
据调查发现,在以往的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文字教学,并带领幼儿学习基本的唱跳技能。[3]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更多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尤其是知识本身距离幼儿实际生活较远,内容晦涩、难以理解,课堂上纯粹是在给幼儿灌输知识。教学活动的设计由教师主导,课程内容来源于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幼儿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幼儿已有的部分经验、兴趣构成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做到尊重幼儿、关爱幼儿。幼儿在生活化课程的实施中能够有话可说,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与教师、同伴进行互动,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轻松。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课程以周围现实生活为导向,侧重联系现实生活,教给幼儿实际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供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使用。
首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不仅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更考虑到幼儿身体、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使幼儿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得到进步。其次,帮助幼儿形成独立的人格。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幼儿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能够在幼儿园以外的地方得到应用,减少对家长及其他同伴的依赖,从而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使幼儿联系已有经验,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让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设计注重儿童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并将这些经验纳入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比起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化课程通过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来提升其对自我、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知,使他们的经验体系不断从孤立走向系统。[4]生活化课程的实施,能够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周围生活世界的奥秘,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另外,生活化课程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愿意跟随幼儿教师的引导去学习,获得愉快的体验,这有助于让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拓展幼儿的经验范畴。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其教育的方式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拉近了幼儿与社会的距离,同样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生活化课程内容的来源以及拓展与幼儿生活的现实世界密不可分,因此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与在家庭中积累的经验是相互补充的。幼儿在园内学到的技能、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回到家中之后也能够得到练习与保持。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可以带动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亲密发展。生活化课程的实施必然也会让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家长可以通过更多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园联谊活动,增加陪伴幼儿的时间,也可以在联谊活动中与幼儿园教师或者其他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使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更加贴近生活,让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帮助幼儿掌握并运用知识。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把即将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越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越容易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和游戏的兴趣,幼儿在参与过程中的专注力会大大提高,也会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感,这些都可以提高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效率。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的互动性加强,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体验生活,一起发现生活的神奇之处,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枯燥教学方式,使幼儿乐意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与教师互动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幼儿教师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充满体验的学习方式也让幼儿对教师讲解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生活化”理念下的课程是引导幼儿按自己的节奏和内心秩序去思考,并建立内在秩序感的过程。[5]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侧重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经历与周围生活进行互动,通过互动使身体、情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围绕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展开,课程目标的制定以丰富幼儿的认知为基础,幼儿通过生活化课程的开展了解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又尊重了幼儿的兴趣。在进行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中要以“自由的全人教育”为核心[6],关注幼儿生活的过程性、趣味性、整体性和自然性等特征,建构满足幼儿现实生活需要的课程体系[7],在让幼儿获得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课程要源于幼儿日常生活,幼儿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将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提取出来,融入课程设计之中。课程的内容源于生活,是以存在于自然界有形或无形的东西作为载体的,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这也是幼儿教育最显著的特点。[8]以生活为导向的课程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认识到幼儿通过积极探索、游戏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所能达到学习效果最好,因此,生活化课程旨在为幼儿提供参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动手学习的机会。如为幼儿提供可以进行烹饪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学习做一些简单的食物;给幼儿提供打扫卫生的机会,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而体验劳动的辛苦,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社会教育中选择中国传统节日作为课程内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素的设计并组织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活动,让幼儿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总之,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也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儿童之所以为儿童的一种规定性[9],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探索、认识周围环境,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生活化课程是为了让幼儿获得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幼儿在周围的生活中成长。而游戏就是一种有趣的吸引人的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教育幼儿,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比如幼儿在玩一些涉及轮流、分享或与其他人交换的游戏时可以培养一定的社交技能。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并没有最终的结果,所以不能确立固化的评价指标。[10]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内容来源是否符合课程的生活化这一原则为指导,结合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方式,科学合理评估幼儿的发展状况。诊断性评价在课程开展前实施,涉及课程开始前评估幼儿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确定幼儿对课程的理解和准备情况,让教师对幼儿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过程性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进行,涉及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教学使用的材料和资源、幼儿对整个课程的参与程度、幼儿的体验与积极性等方面。过程性评价方式的使用,能帮助幼儿教师改进课程本身,优化课程实施方式,使其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生活化情境的保障,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缓解其学习的紧张感以及对环境的陌生感。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强调了环境的教育价值,并将环境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提倡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11]因此,要重视环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教育作用,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将幼儿日常生活中可接触到的元素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之中,以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积累。[12]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教师来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幼儿教师要利用好幼儿园的每个空间,比如幼儿园的各个区角、幼儿园走廊的墙饰、幼儿户外活动的操场等,幼儿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采用生活中常见主题,为幼儿打造更贴近生活的环境,使幼儿时时刻刻都受这些环境影响,在不自觉中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幼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时要以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为主要目标,要重视儿童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环境创设。幼儿教师应减少不必要的要求,不要在主题、内容、材料等方面对幼儿做过多的限制,要鼓励幼儿自主发挥,大胆表现。
另外,幼儿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充满爱的精神环境,良好的精神环境能为幼儿情感、交往方式、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幼儿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去创作、去释放自己的天性,给幼儿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里获得像在家里一样的爱和关心。
实施生活化课程能够让幼儿获得关于生活所需的直接经验和技能。幼儿教师在开发和设计课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幼儿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对生活化课程的理解决定了生活化课程实施的水平。幼儿教师只有提高对生活化课程的认知与理解,才能为幼儿设计和实施更有意义的生活化课程。
提高幼儿教师对生活化课程认知和理解的途径包括研讨会、教师培训等,幼儿教师可以了解生活化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在课堂上实施的教学策略。首先,幼儿教师要定期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积极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既要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思想方面的优点,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保持自信,继续让长处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幼儿园的领导、同事也应当为幼儿教师提供持续的反馈与支持,帮助其不断改进生活化课程的实施,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后,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生活体验。教师的教学要从生活出发,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培养自己表达美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幼儿教师还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好听的声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声音创编出动听的乐曲,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创编并与幼儿一同演奏美妙的乐曲。
幼儿的教育不仅仅依靠幼儿园,还依赖于家庭和社区。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社区是家庭和学校的一种延伸,较其他教育而言,其教育方式也更为多变。[13]家庭、幼儿园、社区可以通过定期会议的方式保持联系,家庭和社区成员可以随时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并向教师提供意见和反馈。幼儿园也可随时向家庭或社区寻求帮助,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此外,幼儿教师可以邀请家庭成员参与课堂活动;社区可以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参观当地公园、社区文化馆或者企业。总之,通过三方协同共育,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