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热点、现实困境与对策

2023-11-21 06:05刘翠燕王运钦
文教资料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教学

刘翠燕 王运钦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以此为起点,学界掀起了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关注和研究热潮。新时代这十年,“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应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对高校而言,“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阵地的必然要求,更是思政课传承时代精神、推动改革创新、践行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2]内容丰富多彩、富含正能量的中国故事可以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可谓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库,而高校思政课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如今,这一平台产出了诸多成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若干热点研究问题述评

(一)关于“中国故事”的概念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故事”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中国故事”是一个生成性的概念,其含义是指通过讲述关于个体或群体的故事而辨析和定位自身,指向“谁”“做过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叙事理路。[3]有学者认为,中国故事就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经历和情感,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民族特征、命运与希望的故事。[4]有学者认为,中国故事是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地展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和发展与进步,准确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与诉求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气质的故事。[5]还有学者认为,能反映和体现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6]对于“中国故事”这个概念,学者们的观点各有不同,但又有相同之处,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和中国气派。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中国故事就是反映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过程中创造出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故事。

(二)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思考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一方面,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思政课作为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任务的课程,无疑对巩固这一重要阵地起到了关键作用。鉴于此,有学者认为,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是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和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的需要[7],对弘扬党和国家的主流价值及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抵制西方落后文化大有裨益[8],肩负着与讲好中国故事战略要求高度契合的思想武装、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9]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非思政类专业,而思政课的一些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所授理论知识、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等兴趣不大,再加上一些思政课老师搞填鸭式的“硬灌输”,导致思政课课堂上普遍存在抬头率低、低头族多等现象,因而,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提升思政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一个摆在所有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难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种故事化、情境化的叙事策略和教育方法,它能够与抽象的理论阐述有效互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10]有学者认为,从内容上看,中国故事可以把抽象的理论体系融合到大学生易感、易知、易接受的现实生活中,从而启发其对具体情境进行体验,达到思想和情感的认同;从教学方法上看,“讲故事”这种文学载体,刚好与课程中深奥的理论阐述互补,符合年轻一代的心理特点和听课需求,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11]有学者甚至认为,每个高校教师必须明确和提升用中国故事让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生动起来、温暖起来的责任和能力。[12]笔者在多年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中,由衷地感到讲好中国故事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摆脱思政课教学困境、增强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进一步探索。

(三)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思考的第三个重要问题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有丰富的“好故事”,只有备好了“好故事”,才有可能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内容有明确指示,特别强调:“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13]学者们结合思政课授课内容进一步将这些故事进行细化,如有的认为高校思政课要把传统故事、红色故事和改革故事讲好[14];有的认为主要讲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故事,以及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故事[15];有的认为要讲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故事、中华民族革命建设改革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和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16];等等。

(四)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思考的第四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思政课不仅要讲“中国故事”,讲“好的中国故事”,更要把“好的中国故事”讲好。如何“讲好”是落脚点和归宿。有学者认为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要把握厚度、宽度和力度这三个“度”。[17]有学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中国故事进行本质剖析,对中国故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二是抓住教学的客观规律,把中国故事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发出来;三是通过课堂模拟实践,强化对中国故事的价值认同;四是注重课外实践,把中国故事的实践引领价值发挥出来。[18]有学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改进和加强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内涵建设上做文章;二是在优化思政课凝练中国故事的方法上下功夫;三是在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素养上全面提升。[19]有学者认为要抓好三个要素:一是要选好话题,二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三是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团队,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来把中国故事讲好。[20]以上论述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策略,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不足

(一)对应思政课某门课程的针对性研究不强

目前总体上重复研究比较多,宏观研究成果突出,微观案例十分欠缺,针对性不强。很少成果能够根据思政课六门不同的课程具体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而且以往研究多数以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较少。根据思政课不同的课程要求和特点进行分课程的专门化研究的学者也是凤毛麟角。关于具体章节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的案例偏少,联系实际深入分析教学案例的成果也偏少,因此可以说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推广价值也不高。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深度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21]因此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和要求。然而现有理论研究成果要么站在宏观角度,从应然层面进行阐述,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直接决定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明显不足;要么站在微观角度,从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分析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困境、重要性和策略时,提出了一些碎片化的对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懂得中国故事背后的“道”,使得思政课堂理论性不足、思想性不深,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较为欠缺。

(三)系统性研究成果偏少

现有成果在研究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时缺乏系统思维的指导,很少能从宏观上整体设计把握、组织实施,从而难以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也难以形成一套可供思政课教师借鉴的、长效化的实践教学机制。总体上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专著数量也比较少。

三、当前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困境

(一)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不足

中国故事是极为丰富的,但如果不进课堂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进课堂的前提是思政课老师要重视故事的收集与运用,要解决思政课教师“爱不爱讲”故事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没有积极主动、自觉地把中国故事纳入思政课教学当中。究其原因,这些教师把思政课当作一种纯粹的思想政治价值观的灌输,对大学生的情感激发和价值引领作用不重视。

(二)故事的主题与教学内容脱节

重视运用故事教学只是教学意识转变的一步,选好话题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要素,只有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合思政课教学的中国故事,才能让其展现出应有的效应。现实中,一些思政课老师在课堂没有深入研究要运用的中国故事,没有认真考虑所讲故事的主旨与所授课程内容的关联性,难免会出现中国故事和思政课“两张皮”相分离,互不着调的现象。偏离思政课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故事不仅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也违背了教学的规范性要求。因此,在各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殊性和教学目标的差异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取中国故事,要保证所选故事的主题必须与教学内容契合,哪怕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思政课讲授过程中突出的重点也应不同。比如雷锋故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更应体现雷锋精神的内核,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其生成的历史逻辑,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教师更应突出其理论逻辑和现实影响等。

(三)没有足够重视故事讲述的效果

课堂讲故事不能仅为活跃氛围,必须考虑实际的教学效果。在各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问题中分析讲好故事的应然途径,在增强课堂教学亲和力的同时也可解开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可现实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目光,获得好评,把思政课上成故事课,只重“讲述”而不重“讲好”。有的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只“讲”故事而未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和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中国故事”应成为高校思政课的点睛之笔,不仅应烘托课堂氛围,做思政课堂的调味剂,还要使深奥的思想理论能够入脑入心,提升思政课堂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四、高校思政课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着力点

(一)在内容上重视讲好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

2022 年10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要“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2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十年创造的“中国奇迹”、展现的“中国精神”、彰显的“中国力量”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所在。思政课应当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抗击疫情”“科技创新”“奋战奥运”“乡村振兴”“美丽中国”“依法治国”等热点话题,讲好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新时代故事,宣传好钟南山、张桂梅、申纪兰、黄文秀、李保国、王亚平等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聚焦“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农业强国”“体育强国”等“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讲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新时代故事;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时代故事;聚焦党的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故事;聚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讲好十四亿中国人民学习宣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故事;聚焦对外开放,讲好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世界人民共商“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全球发展新机遇的新时代故事,等等。这些鲜活生动的新时代故事与感人事迹用“小切口”透视“大主题”,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经历勾画出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样貌,都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案例,能有效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立体化地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在原则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思政课是与现实生活关联程度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离开了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思政课必然会失去应有的生机活力。联系实际讲透原理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用理论来阐释问题、分析问题,回答时代之问。思政课讲道理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蜻蜓点水,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结合区情社情民情,要用好身边的事例和故事,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成果和创新做法讲活思政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让思政课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变得有趣、接地气。如在讲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内容时,教师可联系中国各地在疫情防控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故事;在讲授“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内容时,可讲授各地大力发展产业致富的案例;在讲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需联系各地的一些成功经验,让学生思考绿水青山是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使学生对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从而加深对这一哲理的认识。

(三)在方法上注重用语言激发情理

思政课不仅要传播真理,还要激发情理,通过教学既呈现出理论支撑的理性力量,又呈现出教师情感传递的感化力量,让课堂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在升华人的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能启发人的心智、感化人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23]充满激情、饱含深情,富有魅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是思政课应有的样子。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价值理念、哲理道理、行为规范、故事情节和民族气节等,通过绘声绘色的话语和得体的形态,讲出情理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说:“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24]思政教师要带着真情实感讲课,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五、结语

要让高校思政课成为一门学生喜爱、难忘和受益匪浅的课程,讲好中国故事必不可少。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沉下心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科经典,确保所讲中国故事与所授课程内容的“道”与“理”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博览群书,沉浸于知识的海洋,拓宽知识视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四史”,博闻强记,让“中国故事”随口而出,从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手和行家。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