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
【摘 要】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复习阶段,教师要杜绝“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复习方式,精心设计有层次、系统化、趣味性的复习内容和简单高效的策略。具体而言,教师可从科学知识复习、科学实验复习和综合应用复习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注重理解分析、方法运用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单元复习;实效性;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方面”,要求教师不管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复习阶段,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复习阶段,教师要杜绝“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复习方式,精心设计有层次、系统化、趣味性的复习内容和简单高效的策略。然而,在实际单元复习中,常常存在“重视科学知识,轻视科学方法,忽视思维能力”的情况。笔者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从科学知识复习、科学实验复习和综合应用复习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注重理解分析的科学知识复习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许多科学事实,依据科学事实形成科学概念。这些科学事实和科学概念组成了科学知识。但科学知识往往是零碎、散乱的,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复习整理时应在核心概念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復习整理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形成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思维导图,助力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梳理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科学概念和核心概念的联系,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科学概念体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之处和概念生疏之处组织重点复习,帮助学生理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单元内部的概念体系。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补充科学概念,逐渐完善思维导图。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搭建框架,初步制作思维导图,并在全班交流、研讨中优化、改进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完成后,建议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或在展示栏中进行展示,供学生学习、借鉴。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制作了如图1所示的单元思维导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光”单元知识框架体系。师生重点梳理了光源、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和反射等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渗透了复习方法,学生建构了知识网络,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梳理的能力。
(二)精选单元作业,引发学生思考
作业是诊断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概念形成的必要手段。因此,在选择、布置作业时,教师应精心安排,可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杜绝机械、无效、重复、过度注重背诵的作业。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作业本》中的单元练习就是很好的选择。《科学作业本》中,每个单元都有3~4页的单元作业,单元作业以选择题为主,以理解科学概念为主,旨在促进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批阅作业,能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概念的运用情况,找准复习起点。
在科学知识的复习中,引入思维导图和精选单元作业,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已学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注重方法运用的科学实验复习
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探究与实践。学生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观察、实验、推理、解释等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掌握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分析、论证的过程,也是思维获得发展的关键过程。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多设计与探究实践相关的复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学会应用。
(一)组织实验竞赛,强化方法理解
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在复习阶段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过程,强化对科学方法的理解。教师要认真挑选合适的、重要的、操作性强的实验,设计细化的评分标准。
如在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中,“检测电路接线盒”这一实验非常重要,蕴含着许多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和细节(电路检测器的组装、检测的方法、检测的顺序、连接方式的推测等)。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操作技能竞赛,让每个学生按照学号依次参加竞赛,通过给他们的实验操作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竞赛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查看打分情况,引导学生对各自实验操作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和查漏补缺,以此强化对方法的理解。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能再次探究实践方法,强化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感受探究实践的快乐。
(二)改变实验对象,促进方法迁移
复习教学不仅希望学生能够复习本单元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还希望学生能将学到的能力进行迁移,提高思维水平。不改变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只改变实验对象,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复习为例,前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制作玻片标本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方法,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科学方法并能在现实生活中高效应用,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换成了“观察多肉表皮细胞”。如图2所示,学生经历制作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多肉细胞的气孔、叶绿体结构等活动。改变实验对象后,学生积极地将本单元所学的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迁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复习阶段,教师通过组织实验竞赛和改变实验对象,逐渐帮助学生强化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促进科学方法的迁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多次学习,逐渐理解科学原理,灵活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发散思维,将学到的科学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真正提升了综合能力。
三、注重问题解决的综合应用复习
除了在科学知识与科学实验中加强对科学方法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还可以创新综合应用复习,出示思维训练型任务,如包含推理、应用、分析等思维的任务。这样的综合应用复习往往以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为前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真实合作,实现深度复习。相关复习活动可以是针对本单元的项目化活动或跨单元的项目化活动,也可以是跨学科的项目化活动。
(一)开发单元内的综合项目,促进推理论证
《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单元内的综合项目,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与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先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解构,接着在一个真實的情境下,按照学生的认知逻辑进行重构,设计进阶式或并列式的项目化活动,促使学生在项目化活动中进行推理论证,促进学生深度复习。
如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中,教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小小鉴别师”项目化活动。教师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实验室中有“紫甘蓝汁、紫色颜料溶液、碘酒、苏打水、淀粉水、白醋、糖水、盐水、清水”等物质,由于长期存放,瓶子上的标签都已被侵蚀。作为鉴别师,如何鉴别它们? 学生明确了“鉴别并补充标签”这一驱动性任务,经历自主设计方案、实验鉴别、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环节,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单元的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回顾了科学方法,提升了科学思维。
将整个复习阶段融入注重综合应用的项目化活动中,能帮助学生完善科学知识,内化探究方法,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合理分析与综合运用各种信息与证据,不断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推理。
(二)设置跨单元的综合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在复习阶段设计跨单元的项目化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新颖合理的想法,寻找改进优化的方法。
如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斜面、杠杆、轮轴等与简单机械相关的科学内容。为了检验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思维方法能否在其他工程项目中灵活应用,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教师设计了“新型工具”跨单元项目化活动,具体如图4所示。学生利用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在体验中发现不同工具的不同缺点,从各种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学生提出制作可改变支点的多功能剪刀、手柄可收缩的锄头、自带加长器的铅笔等,并绘制设计图,经历制作实施、测试改进的过程,最终完成作品。
通过跨单元项目化活动,学生完成了深度复习。不管是本单元还是其他单元的科学知识都得到了重温,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复习教学应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科学方法渗透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复习实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和策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