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2023-11-20 04:07:10吴晓婷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道德与法治美育

吴晓婷

【摘   要】美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将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儿童在“拔节孕穗期”提升审美素养和道德修养。在《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挖掘美育元素,进行分层设计;立足学生视角,开展美育教学;优化评价方式,促进美善合一”,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华民族的美学积淀,鉴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表达。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美育;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美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1]美育与德育虽然承担着不同的育人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承担着协同育人的任务。可以说,美与德之间存在着深层的一致性。[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将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儿童在“拔节孕穗期”提升审美素养和道德修养。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美育为落脚点,逐层递进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逐渐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涵养美好品德,增强文化自信。

一、挖掘美育元素,进行分层设计

《意见》提出: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丰富美育资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中国汉字之美,了解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画卷中的智慧发明及科学巨人,继承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意识。笔者对本单元的审美元素进行了梳理,具体如表1所示。

美育具有层次性。新时代的美育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分层设计,向“多层次”转型,构建“感美—立美—创美”等层次化的教学体系。[3]本单元的美育教学也按这样的逻辑进行设计:《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着重“感美”,让学生感受古代汉字的线条美、书法的结构美,在美的形式中感知美的力量;《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的重点在于“立美”,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美是推动中华民族进步的力量,并在学习中增长智慧、丰富想象力;《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达到以美创美的目标。

教师以美育的逻辑逐层递进地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之美的丰富性,在感受美、向往美、践行美的过程中达到美善合一。

二、立足学生视角,开展美育教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遵守公共规则,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4]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使用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评价任务,正面激励学生,使学生形成美德,提升审美素养。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理解的深度,又要关注评价的效度,最终达到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互相浸润、相互促进的目标。

(一)开展跨学科学习,让学生感受美

汉字是优美的,中国的书法艺术更是灿烂多彩。教学《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认知与审美体验,教师可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以“汉字的文化之旅”為主题,利用语文课中的文学审美体验和美术课中的书法创作经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具体如表2所示。

1.借助文学视角,让学生感受意蕴之美

教学中,如果仅出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就会使审美教育停留在表层。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文学的视角出发去欣赏书法,让审美更有深度。

例如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的草书:“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蔡邕在《九势》中写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他指出汉字源于自然,具有象形特征,同时指出书法的美在于“力”“势”和“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讲到颜真卿的书法“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确乎达到美的某种极致,却仍通俗易学,人人都可模仿练习”[5]。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借助文学家的审美视角,不仅可以学会从书法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去欣赏汉字之美,还能深入感受书法作品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学生对书法的欣赏逐渐从浅层的观看走向深度的感受。

2.关注书法艺术,让学生感受书法之美

在日常学习中,部分学生对书写不重视,他们的书写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让学生把汉字写得工整、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可邀请书法教师挥毫泼墨,向学生讲解如何欣赏书法作品,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汉字的书写艺术。学生在书法教室练习书法时,教师从专业的角度规范他们的书写姿势,对他们写的字提出改进建议。

3.关注学科本质,让学生品味文化积淀

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了学科边界,但仍要回归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本质。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鉴赏美、书写美,还要让学生产生喜爱汉字的情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科本位的立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探寻汉字的起源、拆解汉字的结构等学习任务,学生充分感受汉字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学好、用好、写好汉字的愿望,坚定文化自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向往美

立美阶段是审美的中级阶段,是对审美内容进一步认知、内化及体验的阶段,是美的能力表达的阶段,还是推动“审美体验”走向“审美向往”的阶段。[6]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介绍了灿若繁星的古代科学巨人、历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不朽科技成就。古代科学、古代技术创造、中国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给人深刻的感受——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此阶段的审美教育注重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即教授古代科学知识,渗透蕴含在其中的审美情怀、坚毅品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对于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工合作,分别从“纸发明前古代人民用什么书写材料”“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故事”“纸发明前各国人民使用什么书写材料”“我也来试一试古法造纸”“未来的纸会是什么样的”“同学用纸体验小调查”等角度来研究,让审美教育有宽度、有广度、有深度。这样的研究与体验,是对学生审美表达的一次推进,能让学生在审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学习的场地不限于教室,教师应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进入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拓展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对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如调查、体验、查阅资料等,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性支持和示范性引导,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提升能力。

三、优化评价方式,促进美善合一

道德与法治倡导以评价促进学习,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教师可通过开放、多元、多主体的评价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美善合一。

(一)开展多形式评价,内化道德认知

教师应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对学生的学科理解程度、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对学科的理解程度,主要以单元作业、纸笔测试等作为评价载体。单元作业、纸笔测试的设计需要兼具生活性、情境性,且要富有时代气息,能够让学生内化自己的道德认知。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科任务的完成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态度和行为了解学生的素养发展情况。过程性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具体任务、过程记录、评价目标。教师可以借助观察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及评价。以《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为例,教师设计的过程性评价如表3所示。

(二)开展多主体评价,外化个人行为

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重视学生日常的个人行为。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自己、同伴、家长等。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活动园要求学生填写“我不愿意_____,我也不_____”,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及道德行为作出判断。开展同伴评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被某个同学关心过、幫助过或者包容过的经历简要地写在卡片上,附上自己当时的感受,再把卡片送给那个同学。这样的评价具有对话性、情感性,对于被评价者而言,是一种正向激励。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运用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华民族的美学积淀,鉴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表达,逐渐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9)[2023-09-2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11.htm.

[2]傅小凡.美与德的张力与合力[J].中国德育,2022(11):40.

[3]程岭,宋梦园.美育融入全学科教学的问题、路径与策略研究[J].中国德育,2022(11):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7.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45.

[6]程岭.感美、立美、创美:教学审美化的理路与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22(3):9.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道德与法治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美育教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