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崇明 黄帅帅 章 帆 沙 迪 忻立萍 马睿杰 杨鑫月#
1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2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笔者选用电针骶四穴疗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31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泌尿外科、盆底康复中心及针灸科治疗的患者,共7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例患者(观察组4 例,对照组3 例)脱落,实际共纳入63 例。对照组32例,年龄62~78岁,平均(70.00±3.96)岁;平均病程(4.42±2.79)月;肿瘤分期:Ⅰ期10 例,Ⅱ期17例,Ⅲ期5 例。观察组31 例,年龄57~79 岁,平均(69.03±4.99)岁;平均病程(4.00±2.64)月;肿瘤分期:Ⅰ期12 例,Ⅱ期15 例,Ⅲ期4 例。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使用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患者先取侧卧位,将探头放入肛门内,然后患者取仰卧位,将电极连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处方行“前列腺术后尿失禁+凯格尔盆底肌训练模板”,逐渐增大电流强度,调到患者无不适感,能耐受的最大强度,刺激时间20min。隔日治疗1 次,每周3 次,连续治疗3 月。另嘱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自行进行凯格尔盆底肌训练,每日100~120次,分3次训练。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骶四穴疗法联合温和灸治疗。①电针骶四穴疗法:患者取俯卧位,会阳穴(阴部神经下针刺点):左右各距尾骨尖端0.5cm处两穴,使用0.35mm×100.00mm 长针灸针,向外侧(坐骨直肠窝方向)斜刺,约90mm。白环俞(阴部神经上针刺点):平第4 骶后孔,骶骨左右边缘旁两穴。使用0.35mm×100.00mm 长针直刺,刺入深度约85mm。两穴通过对针灸针大幅度的提插捻转,使针感向肛门、尿道或阴茎放射。同侧上下两针刺点针柄与电针仪相连。波形选择连续波,频率为2Hz,逐渐增大电针强度,直至患者感觉盆底肌有强烈收缩,而无明显疼痛感为度。治疗每周3 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3月。②温和灸:取穴肾俞(双)、膀胱俞(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神阙、关元和气海、中极隔次交替使用,距离以患者能感受到温热而不灼烫为度,灸后皮肤微微发红而不起泡,每穴灸1 壮。每周3次,连续治疗3月。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24h 尿垫试验、尿失禁程度目视量表(I-VAS)、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问卷评分、盆底肌电评估。
3.1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n)=[(治疗前ICI-Q-SF评分-治疗后ICI-Q-SF 评分)/治疗前ICI-Q-SF 评分]×100%。无效:尿失禁的症状没有改善或者较治疗前加重,n<30%;有效:尿失禁的症状稍有改善,24h 尿垫试验+,30%≤n<60%;显效:尿失禁的症状明显改善,24h尿垫试验+,60%≤n<100%;治愈:无尿失禁症状,24h 尿垫试验-,n=100%。愈显率=(治愈+显效)/每组总例数×100%。
3.2 两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1。
随访5.23±2.03*#△7.75±2.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1 32治疗前15.90±2.40 16.06±1.91治疗后6.29±2.75*#8.28±2.89*
3.3 两组治疗前后I-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1。
随访2.61±0.88*#△3.97±1.4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1 32治疗前7.55±1.29 7.56±1.41治疗后3.23±1.31*#4.72±1.61*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1。
随访4.61±1.69*#△8.28±2.8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1 32治疗前14.61±2.82 14.81±3.53治疗后6.19±2.15*#9.34±3.05*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尿垫增加重量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垫增重比较(±s,克)
表4 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垫增重比较(±s,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1 32治疗前92.74±24.89 91.41±29.11治疗后28.39±14.85*#58.75±26.85*随访21.29±11.18*#△51.25±26.12*△
3.6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评估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评估比较(±s,uV)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评估比较(±s,uV)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1。
随访43.41±9.20*△39.97±8.90*38.74±7.38*#△32.03±6.47*△36.58±6.35*#△29.00±5.36*△肌电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平均值耐力收缩平均值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10.51±2.93 9.75±1.81 8.74±2.19 8.50±2.38 9.26±4.40 9.25±3.72治疗后39.19±7.42*37.66±9.65*34.94±7.93#*28.00±6.53*32.03±7.42#*25.72±4.20*
3.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古代文献中虽没有关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记载,但与尿失禁临床症状相一致的中医病名如“遗溺”“膀胱咳”“小便不禁”早已在我国古代文献之中有所记载。本病病位在膀胱,病机多归于手术对尿路的损伤,膀胱气化不利,且老年男性患者本就肾气亏虚、下元不固,久病脾虚,升提乏力,不能升清降浊,而致小便失禁,与肾、脾、肺脏腑功能失调最为密切,又与心、肝、三焦等脏腑相关。
阴部神经作为尿道括约肌最主要的支配神经,对于排尿功能的维持也至关重要,其解剖功能的受损也会直接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学者发现阴部神经重复电刺激可提高该大鼠模型中神经元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模型中的阴部神经的再生,并显著增加尿道外括约肌的活性,从而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1]。骶四穴(会阳穴、白环俞)刚好就在阴部神经的体表投影上,通过准确长针深刺可将针尖抵达阴部神经附近。阴部神经的分支包含会阴神经和肛神经,其分别支配阴茎的皮肤感觉纤维和肛门,因此针尖刺中阴部神经后会向肛门或阴茎放射。在这些穴位上加用电针刺激,患者会明显感觉到盆底肌以尿道为中心有节律的收缩,通过会阴超声对盆底肌收缩幅度、运动曲线及盆底肌肌电的测量发现,电针刺激可有效促进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增强盆底肌的肌力,并提高阴部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改善控尿神经及肌肉的控尿能力[2]。
《医学入门》云“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温和灸既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益气温阳的作用,肾气充足,肾阳得煦,则膀胱开合有度,气化有司,小便控制自如,本研究取穴神阙、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膀胱俞,诸穴相配,肾气得补,脾气能升,膀胱得以制约,共奏益肾固脬之功效[3]。艾灸又具有一定的温热效应,通过温热效应的刺激,改善盆底及膀胱的血供,加强局部的营养,促进盆底肌肉神经的恢复,缓解尿失禁症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