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薇
[摘 要]卡通形象幽默可爱,画面富有感染力,素来受到学生的喜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概念卡通材料,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研究科学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引入相关材料、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探究活动、拓展实践环境等方式,探索概念卡通材料的运用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概念卡通;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0-0087-03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与运用科学知识,教师引入概念卡通材料,以生動的卡通人物形象、丰富有趣的情节、栩栩如生的画面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阅读概念卡通材料的过程中发现科学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概念卡通材料的实践价值。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概念卡通的认识不够,难以将概念卡通材料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受限。概念卡通与普通卡通并不相同。普通卡通内容简单,以娱乐为主,大多数不具备教育价值;而概念卡通将科学概念融入图片,具有很多可以发掘的学习内容。概念卡通作为探究性学习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还能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引入相关材料,奠定学习基础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概念卡通材料,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科内容,保证其与所学内容的相关性,以便于学生在阅读概念卡通材料的过程中发现相应的科学现象,从而更好地开展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备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卡通材料,绘制有趣、可爱的卡通人物、植物与动物形象,配合简单的短句来编撰趣味小故事。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让学生阅读概念卡通材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科学知识,能够提升导入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问题探索与知识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土壤——动植物的乐园》的教学为例,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地球家园”有了一定的认知,且对土壤较为熟悉。教师可以根据该课“土壤及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们”这一核心知识点设计概念卡通材料(见图1、图2、图3),同时配合“我们都生活在土壤中”“我是土壤的搬运工”“我是土壤的伙伴”等句子,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概念卡通材料,将土壤、小石块、沙子、黏土、草茎、落叶、蚂蚁、鼹鼠、蚯蚓拟人化,绘制出形态可爱的卡通角色,配合“我是土壤,我体内有很多好朋友”等简单、俏皮的语句,为学生学习本课知识提供材料)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些图片,说一说这是什么故事呢?
生1:这是土壤爷爷和它的伙伴们的故事。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形象,同时想一想土壤爷爷与伙伴们的样子,土壤爷爷都有哪些伙伴呢?
(教师在学生观看卡通图片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主动发现科学现象。学生自行阅读卡通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能够对科学概念、科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同时引发对土壤及其中动植物的学习兴趣)
生2:土壤爷爷胖胖的、黑黑的,身体内有很多空隙,它的伙伴们都在它的身体里生长着。
生3:土壤爷爷的伙伴有小草、鼹鼠、小蚂蚁,它们有的帮助土壤爷爷更换空气,有的帮助土壤爷爷补充身体营养。
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组织学生阅读概念卡通材料,激发学生对卡通材料中“土壤”“植物”“动物”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片,阅读生动有趣的语句,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表述,更具体、准确地认识了土壤、土壤中的动植物,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效率,概念卡通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价值得以体现。
二、设置开放性问题,获取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结合科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设置相应的开放性问题。相较于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启发性问题,开放性问题重点强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想象,不能设置过多的限制条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如何做?”“你猜猜会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什么呢?”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就自己的回答进行解释与阐述。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就是将现有认知与所学知识进行融合思考与分析的过程。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从而直接获取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认知。
在《土壤——动植物的乐园》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概念卡通材料初步了解了“土壤”“小草”“蚂蚁”“鼹鼠”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土壤及其中的动植物”产生了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发散思维,巩固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师:观察卡通图片(见图4),请同学们找一找土壤爷爷还有哪些朋友呢?如果你是土壤爷爷,你还会交哪些朋友?说明你的原因。
(教师以卡通图片为基础,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土壤爷爷,回答开放性问题。学生在设想的过程中会联想土壤的性质与特点方面的知识,同时发散思维,获取科学认知)
生1:我是土壤爷爷,那我的成分就是砂子、黏土、细土壤等。落叶与花朵腐烂后,会变成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让我的身体更加强壮;蚂蚁与蚯蚓在我身体里活动,可以增大我的空隙,让我的身体结构更好;甲壳虫与鼹鼠排放的粪便是我所需要的有机肥料,给我补充营养;虽然我不喜欢腐败的坏物质与大量的蟑螂,因为这会使我丑陋,但是它们的确有利于我的生长发育。
生2:我猜,土壤还会吸引蒲公英来扎根,它会让土壤爷爷的外表看起来更加清爽!
师:还有呢?
生3:小草应该也是土壤爷爷的伙伴之一,它会在地面上为土壤爷爷提供更多的营养!
教师设置开放性的科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卡通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找土壤爷爷的朋友。在这一环节,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已有认知,发散思维,并结合新学的科学知识,思考土壤与落叶、腐殖质、昆虫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的结构等。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土壤及其中动植物的理解,同时形成对自然界中动植物关系的认知,提升了学科素养。
三、组织探究活动,加深知识理解
教师可以依托概念卡通材料的趣味性、形象性等特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与课程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散思维,产生更多科学的想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科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无法统一意见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该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确保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地球表面的地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与地形相关的卡通图片,设置活动探究主题,同时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组,让大家合作讨论,并派一名代表分享探究成果,再点评其他小组的观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掌握及应用与地形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卡通图片(见图5、图6、图7)。现在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三组,请每组同学选择一张图片,说说图片反映的是哪一类地形,并探究这种地形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分组后,共同探究所选图片表示的地形类型,并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选择图5的小组中,有的学生认为该图反映的是平原地形;有的学生则认为是高原地形。学生分享自己在图片中找到的线索,互相讨论后达成了共识)
师:好了,讨论时间结束。请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作为代表,说一说你们的结论。
第一小组:我们选择的是图5。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图5反映的是盆地地形。因为该图地形中间比较低,四周比较高,就像一个盆,与盆地的地形特点相符合。盆地地形中间比较平坦,有利于开展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而且,很多盆地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第二小组:我们选择的是图6,该图片反映的是平原地形。因为图6地形比较平坦,且农田呈块状分布,与平原的地形特点相符。平原不仅地势平坦,而且大多还具有土壤肥沃的特点,因此平原的农业比较发达。
师: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补充吗?
第三小组:我们认为第二小组说得不够全面。平原还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广阔的平坦土地,有利于工业发展;相比于山地等地形,在平原建设城市的优势也很明显,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建立在平原之上;平原还有利于公共交通等基礎设施的建设。
在以上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习和掌握了生活中常见的地形,还发掘出概念卡通材料中蕴含的信息,通过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达到了开发思维与锻炼表达能力的目标。教师将概念卡通材料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营造科学探索的浓厚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探索能力。
四、拓展实践环境,验证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卡通图片的情节搭建相应的情境,提出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去发现,从而验证所学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以强化概念卡通的应用成果,拓展概念卡通的实践环境。
在上述《土壤——动植物的乐园》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概念卡通材料,对土壤、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认知,激发了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此时,教师组织“去野外看望土壤爷爷与它的好朋友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获得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师:我们去野外看望土壤爷爷与它的好朋友吧!
生1: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师:需要准备放大镜、橡胶棒、小铲,同时注意看望的时候要温柔一些,不要伤害土壤爷爷和它的朋友。
生2:我们可以按照概念卡通材料中的内容逐步探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先前准备的工具和活动手册分工合作。一名学生负责观察土壤的结构、成分与其中的动植物;一名学生负责记录;一名学生负责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状态及特点,随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中,学生将对自然科学的主观认知与生活中的客观实际相对照,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更具体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了概念卡通材料的形象性、趣味性、准确性等特点,提升了对概念卡通材料教学的接受度。这有助于后续更多相关教学活动的展开,实现对概念卡通材料的拓展与延伸。
综上所述,卡通材料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践优势与教学价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让学生在阅读和探究卡通材料的同时,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选择概念卡通材料并灵活运用,设置启发性、开放性、引导性问题,组织探究活动,拓展实践环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概念卡通材料的实用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倪仁英.说与做:小学科学教学中学习力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9(35):38-41.
[2] 邵巍.开展科学探究 引入科学大门:一年级科学教学浅探[J].山东教育,2019(10):51-53.
(责编 李铉华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