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纵向求联统整数学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2023-11-17 13:33吴志坚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整体性统整一致性

吴志坚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力求打通不同学段学习之间的关联。基于纵向求联进行数学教学,旨在以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为起点,用联系的观点为学生构建数学学习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在横向的数学知识积累上,纵向深化数学思维的发展。以“稍复杂的组合问题”的教学为例,通过对照、比较、抽象、提炼等方式,发展学生纵向求联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水平的提高,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数学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关键词]统整;数学教学;纵向求联;整体性;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0-0001-0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一大特点就是整体性,这是教学实践中应当突出的核心内容,要求呈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展现内容与观念之间的融合,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郑毓信教授提出数学教学中“求联”的观点,即用联系的观点对学习目标、学习程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数学学习中的诸多元素进行组合与排序,形成单向或多向的线性和网状认知建构,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掌握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这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数学课程整体性与一致性的要求相符合。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多以横向求联的观点进行教学,虽然横向求联重视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从单向呈现走向多向关联,但是容易出现学生被动关联、形式关联等问题。相比于知识简单积累的横向求联,纵向求联更加重视在教学中通过具有递进关系的对象,将其系统化联系,以提炼对象之间的本质特征,这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提升其思维水平、实现数学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更有优势。

为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生活与数学以及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本源性、一致性与整体性,笔者在“稍复杂的组合问题”一课教学中,基于纵向求联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与实践。

【课前思考】

“稍复杂的组合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搭配(二)”第三课时的内容,属于排列组合知识范畴。排列组合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思维方式也与二年级上册中有序思考、连线表示、用不同数字组合多位数的知识和思考问题方式有关,同时也为后续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围绕“找出四支球队的比赛(每两队赛一场)次数”这一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掌握稍复杂的组合问题中所包含的抽象的排列组合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无法用数学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和呈现解决问题的结果,缺乏有序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学生较少运用图解法、列表法等简洁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一方面,相较于直接数的方法,运用图解法、列表法等数学思维方法相对烦琐;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元认知。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直接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能解释算式的原理。另外,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给本节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如何运用抽象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如排除法、列举法、连线法、列表法等,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如何引领学生在横向、纵向比较各种方法中寻找联系,体会到“思维层次有别,但方法相通、意义相同”呢?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所发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且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的梳理、比较、反思、深化,对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也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思考,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比赛场次”这一类稍复杂的组合问题,并能运用连线、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比赛场次”问題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学会从整体出发,形成有序、合理的数学思维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问题解决,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生活数学与抽象数学之间的一致性。

【课堂实录】

以解决“比赛场次”问题为主线展开:四人小组,一个人要比几场→每个人分别比几场→整个小组共赛几场→交流、分析方法→五人小组一共握手几次→9人拍照一共几张(优化)。

一、前设铺垫:游戏激趣,唤醒经验

(一)课前游戏,激活经验

游戏要求:四人小组友好握手,每两人握手一次,相互道“你好”。

师:(随机采访学生)你握了几次手?

……

【设计意图】 采用课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握手中感受每人握几次,为后续的学习积累原始经验。同时,让学生对“比赛场次”这样的组合搭配模型有初步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做好准备。

(二)回归生活,提出问题

师: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小方、小王、小李、小林分到同一个小组,要求每两人进行一场比赛。面对这样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方在小组赛中要打几场?

生2:整个小组共赛几场?

大屏幕呈现:小方、小王、小李、小林参加乒乓球比赛,被分到同一个小组,要求每两人进行一场比赛。小方在小组赛中要打几场?整个小组共赛几场?

……

【设计意图】 教材提供的“三年级4个班进行足球赛”这一学习素材,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倾向于直接用数学序号代表班级,无法更好地体会符号代表的简洁性。因此,选择具有相同模型的乒乓球比赛问题,并通过握手游戏的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境中的问题。

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多样

(一)初步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方在小组赛中要打几场?你能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选择部分学生的作业在大屏幕上展示,预计学生会出现以下方式)

生l:小方——小王,小方——小李,小方——小林。

生5:4-1=3(场)。

师:(问生1)你在每两人之间画一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1:在小方和小王之间画一条横线,表示小方和小王要打一场比赛。因此,三条横线就表示小方要打三场比赛。

师:用一条短横线表示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非常好。

师:(问生3)这里的A、B、C、D表示什么意思?

生3:A表示小方,B表示小王,C表示小李,D表示小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表示方法好吗?好在哪里?

生6:简洁、方便。生4用数字表示四位同学,也很简便。

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字母、符号表示具体的事物简洁方便。

师:我对生5的方法很感兴趣,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5:因为小方不用跟自己比赛,而是跟另外三人比赛,所以减去1,就是减去小方与自己比赛的场数。

师:是的。自己不能跟自己比赛,应该减去1。

师:(指着前四种方法,最后停在生2的方法上)大家看,这四种方法在表示的时候都有一个优点,你们觉得是哪一点?

生7:都是先从小方开始思考,再从小王到小李,最后到小林,非常有顺序。

师:是啊!有序思考是一个非常好的思维品质,希望大家都能具备。

……

【设计意图】对于“一个人比赛几场?”的问题,学生能顺利解决,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存在差异,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也会不同。展示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产生的不同方法,既让学生体会到方法的多样化,又体会到多样化方法之间的共性;既让学生体会到有序列举的优势,为一些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理解和解决后继问题打下基础,又通过解读一些特殊的方法,消除学生的困惑,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二)制造冲突,引出问题

师:大家刚才都关心小方,现在来关心一下另外三位队员。在整个小组赛中,小王、小李和小林分别要打几场比赛呢?请学着生2的表示方法,交流汇报。

师:我们看到,小方要比赛3场,小王要比赛3场,小李要比赛3场,小林也要比赛3场,那整个小组赛打完共要多少场?

生11:12场,三四十二。

生12:不对,有重复,没有12场。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四人小组比赛完共需几场”的问题,要求不重复。

……

【设计意图】对于“四人小组比赛完共需几场”的问题,学生会出现分歧。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所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

三、纵向求联:对比交流,深化思维

(一)独立思考,呈现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选择各种方法呈现在黑板上,按一一列举法、连线法、图式法、算术法等分类,同时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解题方法)

生4:3+2+1=6(场)。

生5:3×4=12(场),12÷2=6(场)。

生6:3×4=12(场),12-3=9(场)。

(列表较复杂,估计列表法不可能有学生运用)

(二)交流想法,获得启发

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现在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请把自己的想法跟旁边的同学进行交流。

(三)分析梳理,博采众长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生1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生2用连线表示的方法,生3用图示的方法,后面几位同学用列算式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在相应方法的后面板书:一一列举法、连线法、图示法、算式法、列表法)我们先请生1上前来介绍他的方法。

生1:(指着板书)小方和小王、小李、小林比赛3场;到小王的时候,由于已经和小方比赛过了,所以与小李、小林比赛2场;到小李的时候,由于已经和小方、小王都比赛过了,所以只要和小林比赛1场;最后,小林和另外三位都比赛过,就不用画出来了。

师:他汇报时有一个优点,就是已经比赛过的场次不重复表示了。

师:接下来,请生2上前来介绍他的方法。

生2:(指着板书)写数字方便,所以用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小方、小王、小李、小林。先是①和②、①和③、①和④共比赛三场,然后是②和③、②和④比赛两场,最后是③和④比赛一场,总共比赛6场。我也和生1一样,已经连线过的比赛场次就不重复连线了。

师:生2用四个数字表示四位同学,非常简便;同时,用连线表示一场比赛,很清晰。

师:接下来,请生3上前来介绍他的方法。

生3:(指着板书)我是用字母A、B、C、D分别表示四位同学,中间用直线连接,表示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首先连线AB、AC、AD,共三场;然后连线BC、BD,共两场;最后连线CD,一场。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师用三种颜色的粉笔再描绘一遍生3说的连线。

师:还有同学用一个算式就表示出了比赛场次,请他也上来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4:3表示小方跟小王、小李、小林比赛了三场,2表示小王跟小李、小林比赛了两场,1表示小李跟小林比赛了一场,所以一共比赛了6场。

师:你在介绍自己方法的时候,眼睛却看着别人的图示法,那能借着别人的图示,再介绍一遍你的方法吗?

生4:(借用生1的圖示)3表示小方跟小王、小李、小林比赛了三场,2表示小王跟小李、小林比赛了两场,1表示小李跟小林比赛了一场,所以一共比赛了6场。

师:你是最厉害的同学!你能借用别人的图示来解释自己的方法,非常棒!

师:再看生5列出的算式,大家能看懂吗?请生5上前来介绍一下。

生5:3×4=12(场),因为每个人在小组赛里比赛3场,一共4个人,就是4个3。可是,这12场里有一半是重复的,所以除以2,即4个人一共比赛了6场。

师:现在请生6上前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6:我听了别人的方法后,知道自己的方法错了,应该列式为3×4=12(场)、12-6=6(场),因为12场比赛里面有6场是重复的,所以要把重复的6场减去,而不是减3。

(四)介绍表格,引入新法

师:大家知道实际生活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示比赛场次的吗?(呈现表1)请看——

师:能看懂这个表格的意思吗?不明白的地方请提问。

生7:为什么中间要用斜线?

师:(指着“小方,小方”一格)为什么这一格要用斜线?谁能告诉他?

生8:小方不用和自己比赛。

师:那别的格子也用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9:小王也不用和自己比赛,以此类推。

师:哪位同学的心里还有疑问?

生10:为什么有些格子空着?

师:(指着其中一个空格“小王,小方”问)为什么这一格要空着?

生11:因为在下半个表中已经填写了(小方,小王),上面如果再填(小王,小方)就重复了,所以要空着;其他空着的格子也是这个原因。

师:那空着格子多浪费啊!比赛时,空着的一格用来记录两个人的比赛结果。所以,比赛时往往使用表格来呈现比赛场次。这样既呈现了场次,又可以记录比赛结果,一举两得。

……

【设计意图】根据之前的调查,学生采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概率比较小,但在实际的体育比赛中却普遍应用。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会解读列表法;同时,从身边的体育比赛拓展到生活中的体育比赛,意在沟通解题方法和情境、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五)归纳比较,求同存异

师:刚才我听见有同学在下面悄悄说:“这些方法都差不多的。”请你找一找,方法与方法之间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生12:都是小方先和小王比,再和小李、小林比,共3场;然后是小王和小李比,再和小林比,共2场;最后是小李和小林比,只有1场。重复的6场或者不管,或者减去。

师:是啊!刚才有同学还能借别人的图示,来解释自己算式里每个数字的意义,就是因为方法差不多。

……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梳理,回顾方法的解读过程,学生能够发现这些不同的方法其实都是在列举,其本质是一样的。这样,学生体会到不同知识与思考方式之间的联系,实现数学元认知的纵向求联。

(六)总结揭题

师:刚才,我们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了“比赛场次”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与“比赛场次”类似的数学问题。

四、课尾练习:应用迁移,巩固提升

(一)握手问题,检验所学

1.呈现问题。

师:记得课前同学们都在小组里进行了友好的握手游戏吗?有一个小组比其他小组多一人,也就是有5位同学。每2位同学之间握手一次,那5位同学一共握了几次手?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学生思考)

2.汇报交流(选择三种方法在展示台上展示)。

生3:4+3+2+1=10(次)。

师:请你借用同学的图示,解释一下自己算式的意思。

生3:4表示第1位同学分别与另外4位同学握手的次数,3表示第2位同学分别与另外3位同学握手的次数,2表示第3位同学与另外2位同学握手的次数,1表示最后剩下的2位同学握手的次数。

(二)合影问题,拓展提升

师:“五一”劳动节,老师与8位同学相约去金沙湾水厂参观,因多年未聚,我们9人准备每2人合影留念一张。请问,我们总共拍几张照片?(学生独立思考后,展示各种方法,有的用连一连的方法,有的直接列算式)

师:请看这些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4:连一连的方法太麻烦了,密密麻麻的线,数都数不清。

生5:还是直接列算式好。共9人,每2人拍一张照片,那就从8开始相加,连续加到1,即8+7+6+5+4+3+2+1=36(张)。

师:看来,每种方法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如图示法形象具体,易于理解;算式法虽不易于理解,但当数目较大时,还是很方便的。

……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发现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生2:可以借用别人的图示解释自己的方法。

生3:我学会了看表格中的比赛场次,还知道了空的格子是用来记录比赛结果的。

……

【设计意图】 表格作为体育比赛场次记录中的一种普遍使用方法,有必要让学生有这样的实践体验,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用表格进行探究的活动经验。同时,通过握手游戏,意在让学生对“比赛场次”这样的组合搭配模型有深刻的理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后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横向求联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感悟排列组合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顺序对结果没有影响,但有难易之分”。这是学生探究排列组合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反思、提炼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不同解决问题方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实现学生思维方式上的纵向求联。因此,在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妨着力于学生的探究体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帮助学生建构脉络清晰、相互关联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数学知识、思维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学会用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求联的思维方式,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巩子坤,史寧中,张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视角:数的概念与运算的一致性[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6):45-51,56.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整体性统整一致性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