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彧昭 陶庆
[摘要]本文讨论了独立自主理论与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关系。这两种理论都强调立足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空谈理论。它们都是为了实践服务、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要根据不同研究对象选择适用的理论与方法。两种理论的产生都基于对实践的洞察,着眼于解释社会现实,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它们都强调研究者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实际问题。此外,这两种理论在实践中可以相互补充,为研究者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来源、分析技术和理论框架提供指导。
[关键词]独立自主;扎根理论;演化路径;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5—0074—08
[作者简介]罗彧昭,男,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策人类学与地方治理;陶庆,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政策人类学与地方治理。
一、独立自主的内涵与价值
独立自主理论是一种政治思想,主张一个国家或民族根据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自主确定其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而不受外部力量的干扰或限制。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的收集和分析数据产生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源自被压迫被剥削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经验和实际需求,反映了他们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觉醒与斗争。这两种理论也都强调以实证调查、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理论和自力更生作为其核心原则。
本文认为,独立自主理论与扎根理论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有着相似的进化路径和内在逻辑。这两种理论可以在实践中相互补充,为研究者根据不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来源、分析技术和理论框架提供指导。
(一)独立自主的内涵
独立自主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1
独立自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的重要结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国要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保持民族自信和自尊,不受外来影响。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中国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独立自主理论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中国长期处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迫之下,深刻理解自主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也面临巨大的發展任务,迫切需要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当今世界,中国也呼吁不同国家和文明相互尊重,共同促进人类进步。独立自主理论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世界多极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丰富,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实践需要。中国要在符合时代潮流的同时,坚持自身利益,为推进国家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独立自主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原则。它来源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现实需求,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理论内涵,为中国和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解释。
独立自主理论指导我们“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1既要坚持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社会正义等基本原则,又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条件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策略。它既主张维护自身的独立自主,又倡导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平等合作和互利互惠。它既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又开放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其灵活变通的方面体现在独立自主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固执己见,不是唯我独尊,是偏信则暗,兼听则明,是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去探索自己的道路,同时,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也不是只吸收好经验,同样也要对其失败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避免同样的错误在自身重现。而必须坚持的方面则体现在“不是因合作和统一而牺牲党派和阶级的必要权利,而是相反,坚持党派和阶级的一定限度的权利”2。
独立自主不是排斥外来,但外来经验的借鉴要慎重,分析其长短得失,避免失败经验重演。理论指导我们在国际合作中维护自主权益。我们既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也要坚持自身发展权和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我们尊重不同国家与文明,支持多样性,但也要维护自己的价值定位。总之,独立自主理论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二)独立自主的价值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3这一结论是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意愿,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运用,是体现了独立自主理论的价值和意义。独立自主理论不仅指导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方向,也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方案。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体现了独立自主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独立自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内外严峻挑战、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再到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独立自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一理论强调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特点,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照搬外国的模式或者依赖外部力量。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是不同文化维护自身特色和价值的方式,而文化间的差异往往是独立自主原则所捍卫、所保护、所坚持的部分。同时,独立自主理论也强调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这一理论还强调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与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4的现状中,作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先进理论,独立自主理论体现了人类社会从单一中心向多元中心转变,从强权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从文化冲突向文明对话转变,从零和博弈向共同安全转变的历史方向,为构建一个公正合理、民主包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秩序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方案。
二、扎根理论的定义与特征
(一)扎根理论的定义与发展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是田野方法的一种形式,旨在产生可解释所研究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的理论结构。也就是说,它由一系列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的,用以解释现象的假设组成,与大多数研究方法一样,它是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结合。在扎根理论的使用过程中,研究者根据有意识的选择过程来抓住研究重点。这里的选择代表着研究者决定研究A而不研究B。在得出研究结论时,扎根理论的使用者必须像其他所有研究人员一样,解释所得出理论的一切意味着什么。”1
从数据中归纳和构建理论,而不是从预设的假设或框架出发,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2
不带预设,不做筛选,从原始资料里归纳经验,以经验证据做背书,从具象的现实切片里抽象出新的概念和思想,“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3
而最终理论的得出应该来自对原始资料的深入研究和重构,而非一厢情愿的推想与编撰。“但实际上扎根理论之‘扎根所强调的是研究的结果(理论)必须来源于资料,不可通过逻辑演绎和推理的方式获得。”4
扎根理论方法在经年的发展和演化之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与理论取向。原始版本侧重理论发现,其方法论机制主要为理论生成服务。这一版本最能体现扎根理论方法的理论生产目的,但在操作性上可能略显笼统。这可以理解为该方法的原型版本。程序化版本在原始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具体步骤与流程,增强了方法的可操作性。但這也有可能被过度依赖程序而限制研究者的理论敏感性与创新思维,这需要我们在应用该版本时保持高度的理论意识。建构主义版本吸收了更丰富的方法论资源,在社会建构论的影响下对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了重构,其理论取向更加明显。但由于建构主义哲学的引入,该版本的理论框架与基本假设已有一定变化,这可能影响我们对原始扎根理论方法的理解,需要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而“随着理论框架的拓展及其与研究实践的结合,当前扎根理论衍生出了第四种研究形式:后现代视角下的多样性扎根理论取向。扎根理论从最早的以观察和访谈为主的理论创建方法,逐渐转变为融合了多种资料描绘形式的后现代分析工具。”5
不同版本之间既有连续性也有差异,作为研究者需要理解各版本产生的理论与实践语境,辨析其方法论主张之间的区别,这有利于我们在具体研究中选择与运用最为恰当的版本。这也需要我们在学习扎根理论方法时,对其版本演变过程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各版本之间的血缘关系与理论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在捕捉不同版本之间的共性的同时,也理解其差异并在具体研究设计中作出恰当选择。
“总体而言,扎根理论是由下而上生成理论的过程,强调数据的收集应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基于研究的资料本身,借助不断比较的方法与意义追寻来推进理论建构”1资料收集与分析同步进行可以实现理论建构的循环迭代,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不断比较数据与发现暂时性现象来调整研究机制,这有利于理论创新与案例深入。
而理论构建也不仅仅是建立在对原始资料的拆解分化提炼上,更需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结合,这是产生高质量研究的重要条件,“分析的上限是无止境的,重要的是研究是否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颖的理论,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地解释研究现象。”2
高质量的研究不仅需要清晰地提出一个观点,也需要在具体分析与例证的基础上深化我们对该观点的理解,研究方法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与步骤上,更需要去理解其中的理论关键与要求。
(二)扎根理论的特征
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扎根理论在其运用过程中需要恪守科学的研究原则,但有原则并非死板,并非固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在遵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为力求研究过程能反映社会现象,研究者可以视环境做出适宜的决策,如样本数量、理论性抽样等。”3背靠“一些系统而又灵活的准则,”4 根据实际情况“搜集和分析数据,并扎根在数据中建构理论。”5
扎根理论的使用可以类比为在广袤的土地上挖掘宝藏,宝藏的价值恰恰来源于土地的无垠,以及未知所赋予的神秘,如果在扎根中做出过分演绎,过多筛选,就好比把挖掘的范围限制在可预知的一隅,那么所发掘的一切便显得有些淡然无味了,而“演绎式编码完全抛弃了自然呈现的原则,概念的产生被设定在一个事先确定的计划里,资料被硬塞进预想的概念中,最后强行促成了一个理论,丢失了资料的本真,并使扎根理论窄化为一个公式化的程序。”6
在一手资料的收集方面,扎根理论重视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人文性,互动访谈体现了这一人文关怀,“在访谈中,研究者与受访者不是一种‘冷冰冰的问答关系,而要在访谈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7访谈不是简单的问答关系,它不应是研究者机械地提问和受访者被动回答那么简单,它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人际互动基础上。研究者和受访者需要在访谈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这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营造友好的沟通氛围,因为良好的互动可以提高访谈质量。如果在访谈中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可以更好地消除不信任感,鼓励受访者敞开心扉,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这有助于提高访谈研究的质量。
而扎根理论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如何处理分析收集到的一手资料,并抽象概念,提炼理论,其“新颖性不在于与之相关的调查模式,而在于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的方式。为了进行这种分析,研究人员必须培养一种识别材料中抽象概念的能力,和在不同层面概括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一种使用我们所谓的‘创造性理论想象力的能力也很重要,而融会贯通这些技能的最简单方法是举例。”8
理论敏感性是实现理论发现与建构的前提,这一点扎根理论方法理解得非常精确。作为一种理论生产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方法必然要对理论保持高度敏感,这是其作为理论建构方法的内在要求。“研究者无论是在研究设计过程中,还是在资料收集或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都必须对资料中呈现出来的理论线索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注意捕捉资料中呈现出来的理论建构的线索。”1
理论敏感性要贯穿研究全过程,从研究设计到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者均需要保持理论思维并捕捉理论线索,这可以使理论建构成为研究过程的内容与产出。理论敏感性有助于研究导向的形成与资料的过滤。这可以使研究在面对庞大资料时聚焦于理论上重要的概念与发现,有利于理论创新。
三、独立自主与扎根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和实践互补性
(一)内在一致性
扎根理论的目标是生成新颖和有用的理论,而不是验证或支持已有的理论,研究者应该在扎根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议,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任何理论或经验都有其局限,需要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面去吸收,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他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实际,提出新的理论和见解,才能真正达到理论创新。
通过比较独立自主理论与扎根理论,两者在起源、目的和方法上具有共通内在逻辑,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扎根理论版本和策略,而不是盲目跟随或模仿他人的做法。扎根理论有多种形式和流派,每种都有其优势和局限,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灵活运用和创新扎根理论的方法。
二是要在扎根理论的过程中,保持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敏感性和尊重,而不是忽视或否定自己的特色和价值。扎根理论要求研究者对数据保持开放性和敏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判断,而是要在承认差异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找共性和规律。
三是要在扎根理论的结果中,体现出自己的贡献和创新,而不是仅仅重复或复制他人的理论。扎根理论的目标是生成新颖和有用的理论,而不是验证或支持已有的理论。
(二)实践互补性
根据自身经验和特点来决定党的前进道路,这是我党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原则,帮助我党规避和化解了许多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而如何知道本国的特点,本国的国情,从而引导党的建设,这需要大量扎实田野调查,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并扎根于此,才能获得最适合本党的建设方针,这就体现了扎根理论与独立自主理论的实践互补性:
一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帮助独立自主理论的研究者从实际数据中发现和建构理论,而不是依赖于先验的假设和框架。扎根理论可以使独立自主理论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更加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意愿,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指导力。
二是提供了一种批判的视角,帮助独立自主理论的研究者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的检验和修正,而不是固守于既定的观点和教条。扎根理论可以使独立自主理论更加灵活和适应,更加能够应对社会变化和挑战,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是提供了一种对话的平台,帮助独立自主理论的研究者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而不是孤立于世界的边缘和对立。扎根理论可以使独立自主理论更加开放和包容,更加能够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更加具有影响力和贡献力。
(三)真理有限性与有限真理
扎根理论是一种认识论理论,旨在解释人类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它认为人类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自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根源,而不是先验或神秘的力量。因此,扎根理论也提出了知识和经验的有限性。与扎根理论类似,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产物,真理的发展也是有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产物。马克思认为,真理是在历史过程中反映和表达出来的,它是在人们与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真理也有其局限性。随着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变化,真理也会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变化。然而,扎根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在真理有限性方面存在一些不同。扎根理论认为,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主要来自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根源。因此,扎根理论认为改变社会和文化环境可以扩大我们的认识和经验。而马克思主义则更注重真理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以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变化。
在实践中,扎根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都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有限的。扎根理论认为,知识和经验的相对性和有限性可以通过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比较和对话来加以扩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则认为,真理的相对性和有限性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由此可看出,扎根理论的有限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有限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两者都是对理论本身真理性的反思。扎根理论提醒我们,任何理论的真理都具有历史性和局限性,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工业社会,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其次,两者都强调理论的社会依赖性。理论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社会历史条件。扎根理论强调理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理论的真理依赖于对社会现实的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根据19世纪欧洲社会现实构建的,并深刻影响着后续的社会变革。
最后,两者都说明理论可能存在的不足与局限。由于理论真理的社会依赖性,与社会现实的变化相比,理论本身可能显现出滞后性、不足或局限性。扎根理论提醒我们在应用理论时考虑其文化语境的局限,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也面临着发展的要求。
总之,“扎根理论的有限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有限性”都是对理论知识本身的深刻反思。两者都强调理论真理的社会依赖性与历史局限性,认为任何理论都需要根据社会变化不断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反思和权衡中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框架。
四、独立自主与扎根理论的内在逻辑何以相同
(一)皆需实事求是的调查
推进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查社会情况,发现新问题新矛盾,总结新经验,“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1社会调查可以凝聚人民意见与心声,使政策符合人民需求,要进入被调查社会和群体,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和真实理解社会的基础。
“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2任何原则或规律都应该源自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与理解,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强加于自然与社会。换句话说,真理应该从事实中抽象出来,而不是相反。原则不是研究出发点,而是研究的最终结果。研究应该从观察事实开始,最后归纳出原则,而不是从预设原则出发。原则不是被强加于自然与历史,而是从自然与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原则应该源自对事实的观察与理解,而不是主观臆断。研究的出发点是观察自然与人类历史,而不是预设原则。我们应该从观察获取信息开始,而不是强加自己的观点。
在这方面,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可以参考前人的资料为自己的理论建构做一定补充,“但是前人资料的应用必须与现有的原始资料相匹配作为现有资料的补充。虽然使用前人的文献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开阔 研究者的思路,但是不能过多地依赖前人资料,否则前人的资料会束缚自己的研究思路,从而影响对现有资料的分析。”3即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参考但不依赖,借鉴但不可照搬。
所以,总体来说,知识和真理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基础上。研究的正确出发点是观察与理解事物本来面目,而不应预设结论。
(二)都要在联系实际、在代表性问题上做出深入研究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同的研究对象能带来不同的研究发现和结论,影响研究的普遍性和分析深度。“选择对象时,要处理好代表性和典型性之间的关系”1。代表性要求选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对象,确保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典型性要求选择最能体现问题实质和矛盾的对象,增强研究的说服力和深入性。如果研究只追求代表性,容易造成研究过于肤浅、笼统。如果只追求典型性,研究结论可能过于具体而缺乏推广价值。所以,要在两者之间达到恰当的平衡。选择好研究对象,是获取准确和深入数据资料的关键。不同的研究对象可以带来不同的研究发现,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在设计研究和采集数据前,要慎重选择研究对象和样本,这是研究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之一。
所以,概括来说,社会科学研究在选择对象时,要在代表性和典型性之间达到平衡,使研究既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又有足够的深入和说服力,这是设计研究和采集数据的关键。
在如何选择研究对象上,毛泽东会“为了解在多变的斗争环境和社会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特别情况,有时也会发现已有政策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或纠正认识偏差,毛泽东经常利用一切可能的機会,做一些短暂的针对性极强的专题型调查。”2
专题型调查是毛泽东进行政治斗争和指导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调整,改进工作。这种灵活的、针对性强的调查方式,有助于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分析社会各方面情况,指导实践。对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联系实践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调查方式,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毛泽东的社会调查方法论,强调把一个地方研究透,然后推广,这种深入个案的研究方法可以真正了解问题的本质。“倘若走马看花,如某同志所谓‘到处只问一下子,那便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问题 的深处。”3社会调查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情况,更要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实践,即研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服务于指导实践与解决问题。
社会调查和研究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4,不应空谈理论或无意义的研究,而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所以,社会调查和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发现和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机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都需要依据实践构建理论
独立自主理论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认识论,是“认识主体通过自己亲自变革对象的实践,取得感受至深的实践经验,于是根据这种经验而总结起来的认识,并根据现实的条件和需要,进而确定自己在某一特定阶段上斗争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确定为实现这个目标、任务而需要的行动路线、计划和方法。”它不是从抽象的原理或表面的现象出发,而是从具体的实践和历史出发,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标准和目的,“这种深刻打上自己的烙印的认识是自己的认识,而不是他人的认识,所得到的经验是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他人的经验,对于认识主体者自身的感受来说,是牢固的、不可动摇的。在实践中,这些认识和经验又将转化为认识者的意志和信念,对既定目标、任务的实现起着方法论的重要作用。”1
这符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独立自主理论的历史经验和实践要求,即要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实际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这正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规律、提出理论,再指导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实践是认识万物的唯一途径,要坚持以实践论为立足点,不断总结新时代新实践带来的新经验,不断提高理论认识水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更广泛、更准确、更深刻地反映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武器。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也应该遵循这样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原则。
而独立自主原则体现在学术研究中,往往表现在学者的学术态度与对真相的渴求程度上,坚守初心,不为自身价值期望和外界因素所动摇,是对独立自主原则最好的践行。
“方法和材料会从客观条件上影响我们探索成果的真实性,而受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左右的认知态度则会从主观上左右我们对结论的阐释。”2社会科学研究涉及人这一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很难摒除自身的价值倾向和偏见,这使得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常常受到质疑。因此,研究者要紧密结合自身所研究领域的实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认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检验、修正和发展理论。既要尊重已有成果,也要保持理论创新的勇气;既要对历史充满敬意,也要展望未来。这需要研究者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前瞻性的思维,能从自身研究专业或领域的高度,审视历史与现实,把握大趋势,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同时,研究者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问题导向的原则,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特别是影响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论研究什么问题,都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回答时代和人民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四)差异亦能验证内在相同
独立自主理论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本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原则,强调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国情,走自己的路,不依赖外援,不盲从他人,不牺牲必要权利,它与扎根理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在于,兩者都强调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预设和教条,而是通过实践和经验来建立和检验理论。两者也都要求研究者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开放性,能够兼收并蓄,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时保持自己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区别在于独立自主理论是一种政治原则,主要针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而扎根理论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针对社会现象的解释问题。独立自主理论更强调自力更生和自主决定,而扎根理论更强调数据驱动和理论生成。独立自主理论更注重实现目标和任务,而扎根理论更注重发现问题。
结论
通过比较独立自主理论与扎根理论, 本文认为两者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践目的上有着共通的内在逻辑,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中相互补充。
这提供了一个框架,可指导研究者根据不同研究环境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者需要在理解两种理论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选择运用适合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理论,实现理论选择、运用与创新的目的。
这也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重要目的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真理,但也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选择和发展适用的理论。这需要研究者在理解现有理论的同时,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和见解,在重复理论与创新理论之间动态平衡,实现理论的提高与发展。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