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寻径,以文育人

2023-11-17 13:34易冲邵晓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9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

易冲 邵晓珏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目标。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形式,探寻教学新路径。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和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特点制订教学目标;要坚持以文化育人的宗旨,设置具有层递关系的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要注重科学的、多元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树立文化自信。这样能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革命文化;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5-000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基于课程目标,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开国大典》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挖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并探寻此类课文的教学路径。

一、精准定标:聚焦单元主题,传承革命文化

(一)立足核心素养,挖掘文本育人价值

语文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 “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而革命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革命文化”编排的一组课文,整个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中,《开国大典》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走进开国大典,就是走进革命文化。教学《开国大典》,即指向核心素养的革命文化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深深体验革命文化,激起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二)依托教材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开国大典》是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前面既有《七律·长征》反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有《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所运用的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制订目标既要体现前后联系,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提升。基于此,确定了《开国大典》一课的学习目标。

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这里的“任务”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达成目标,根据文本特质和课型特点,笔者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见表1)

二、任务实施:坚持文化育人,优化活动设计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本单元教学创设了能够驱动学习任务群、匹配任务类型和单元语文要素的大情境:重温革命岁月,铭记历史声音,开启红色之旅。这一大情境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引领整个学习任务的方向。围绕开启红色之旅的任务情境,《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设置了“感大典盛况,当红色宣讲员”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情境任务,既符合单元学习主题,使课文变成学生完成宣讲任务的材料,又链接学生的现实生活,使课文阅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渲染了革命文化文本的阅读氛围,为学习任务群的完成打牢基础。

(二)开展进阶活动,强化学习实践

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言,在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中感受革命精神,在结构化的实践活动中落实语文要素。具体的学习活动如下(见表2):

活动一:绘制大典流程图,明了大典过程

此项活动是通过梳理开国大典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图示支架理清文本内容,深入了解解放战争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任务驱动,引出大典

(1)揭示情境任务“感大典盛况,当红色宣讲员”,引出“绘制大典流程图,明了大典过程”的学习活动。

(2)学生结合预习单,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2.借助支架,概览大典

(1)默讀方法我推荐:回顾默读方法,学生默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

(2)梳理流程有妙招:借助关键词列小标题,梳理群众从入场到游行结束的重要场面,完成大典流程图(见图1)。

(3)简述过程我能行:根据大典流程图,简述开国大典的过程。

开展以上活动,旨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圈画批注、理流程图等方法,简述开国大典的过程,在归纳、提炼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活动二:重温大典盛况,感受大典氛围

此项活动从文本内涵出发,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洞察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表达效果;同时,创设“朗读者”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朗读实践的机会。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化学生对开国大典重大历史意义的体悟。

1.重温盛况,整理专辑素材

(1)你说我绘画会场:学生读第2、第3自然段,交流会场位置和布置。教师相机板书绘制图示;同时,链接背景资料,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2)解读数据观详略:用柱状图呈现描写各场面的字数,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详略安排,明确重要场面。

(3)图文结合品点面:结合插图,抓住重点人物,让学生感受典礼的盛况。学生默读“举行典礼”这一场面(5~10自然段),聚焦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句子,揣摩一点一面的写作方法。

(4)对比点面悟写法:走进“阅兵式”,按顺序梳理“检阅部队—各兵种行进—群众欢呼”几方面的内容,揣摩多点罗列的写作方法。对比阅读“举行典礼”和“阅兵式”两部分,感受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不同方式,理解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

2.当朗读者,抒发爱国情怀

(1)读典礼仪式,颂历史新篇:品读课文5~10自然段,抓住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句子品读想象,读出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热爱。借助學习单、视频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要求学生读中悟情,体会全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2)诵阅兵仪式,扬军魂国威:出示图片、视频资料,深化学生对“阅兵式”这一部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用朗读再现“阅兵式”的庄严恢宏的场面,读出群众的激动、自豪以及无比热爱主席的情感。

以上学习活动,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融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维目标,强化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习得语言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活动三:当好红色宣讲员,厚植爱国情怀

教学革命文化主题的课文,要站在文化的高度构建课堂,通过回顾革命艰难岁月,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开展当好红色宣讲员的学习活动,能让革命精神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撰写宣讲稿,宣讲开国大典

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个场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撰写宣讲稿,以红色宣讲员的身份宣讲开国大典盛况。

2.参考评价标准,评选“最佳红色宣讲员”

开展班级“当好红色宣讲员,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分享宣讲稿,现场评选。交流:哪一位红色宣讲员的讲解最精彩?结合评价表(见表3)说说理由,评选出“最佳红色宣讲员”。

此项活动为学生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展开学习交流,将开国大典的伟大时刻铭刻于心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主动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多元评价:注重科学评价,建立文化自信

(一)过程性评价,推进渐进式学习活动

语文新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反馈、评价,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如在感知场面时,和学生共同完成板书,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是否准确、全面;在理解关键词句时,通过小组展示、汇报反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同时,我们还借助学习评价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设计总结性评价表,量化评价学习活动

在本课学习中,我们设计“ ‘红色宣讲员’评价表” (见表3),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学生对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的掌握情况,将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此评价表,围绕语文要素,从阅读鉴赏到梳理探究再到表达交流,既全面评价,又层层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既体现了语文课堂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对教学的及时调整,实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总之,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的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聚焦单元主题,充分发掘、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活动设计,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科学评价,唤醒学生内心情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