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2016-06-17 22:25程亮明
2016年15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教训

程亮明

摘要:从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被打破,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斗争精神的有志之士,兴起了一场场革命运动。对于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是以革命为主要思想内涵,以思想价值为核心,在斗争哲学的理论支撑下,提倡、阐释、传播、实施革命理念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中,体现出斗争性、民族性、理想性的特征。对此,本文从革命文化的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重要贡献,介绍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建设的教训。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发展经验;教训

一、前言

在中国近现代,从1905年-1907年开始,革命文化主导了中国近百年的发展,毛泽东提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最有利的革命武器,是革命的思想准备,是个革命总战线中极其重要的一条战线。”在新时期,党在十七大中提出要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对于革命文化向和谐文化的转换,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因此,必须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特征、贡献、发展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为新时期的和谐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革命文化的特征

(一)斗争性

对于革命文化,是革命斗争的实践产物,因此,革命文化具有很强的斗争性,在五四运动时期,广大共产主义者对“中国不需要革命、不需要社会主义”的观念进行了批判,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和经验主义教条之间的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亡国论速胜论和持久战思想的斗争,有抗战与投降、团结与分裂、进步与退步的思想斗争,此外在解放战争时期,还存在着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斗争,由此可见,斗争性是革命文化本身具有的文化特性。

(二)民族性

革命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大众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被展现出来,平民意识的高涨也对共产主义者的立场造成一定影响,陈独秀提出“平民征服政府”,将诉说对象从以往的知识分子转向更多的平民百姓中,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民众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改造社会的主要力量。

(三)理想性

对于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承担着“大国”的重任,使得中国近代的社会背景十分复杂,一方面存在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还存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此外,还存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等,在这种情况下,无数革命者提出了“中国新生”、“和平中国”、“构建文明世界”的美好梦想,革命者也正是在这个伟大梦想的支持下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放弃,为革命事业而献身。

三、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重要贡献

(一)对革命事业的推动

在中国近现代,由于存在各种矛盾,从而使得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十分复杂,社会对革命的需求十分强烈。在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中,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道德规范是三纲五常,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手段对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笼络,并从采用极端的手段对知识分子进行镇压。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的精神即将崩溃,此时,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回归的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让广大中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革命理论逐渐形成,特别是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结合起来,发展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从而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对群众的激励

在中国近现代,在各种思想的引导下,文学艺术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这就对民众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在中国近现代众多思想文化中,革命文化对民众的影响最为持久和深刻。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学的思想主要是从学人文学、才人文学向志士文学的转变,这种思潮为革命文化的格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辛亥革命失败后,文学革命论逐渐兴起,特别是白话文的出现,不仅对文学进行了改革,还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揭示出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革命者和群众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在这种情况下,革命者和广大群众在革命文化为激励下艰苦奋斗,最终获得抗战胜利。由此可见,革命文化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四、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经验

(一)将世界先进文化与本国文化结合起来

在传统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天朝上国”,对传统文化充满了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民众的民族心理防线受到极大的挑战,崇洋心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在维新运动中,提出的“唯泰西是效”观念。在中国近现代,不管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人,还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人,从开始到成熟,整个过程都没有陷入简单的优劣之争中,而是从西方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观念,并将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经过革命性的加工、改造,从而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进步。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中,告诉我们,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能闭关锁国,也不能过于崇洋媚外,而是要积极的吸取外来文化的优势,补充自身文化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在新环境下,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我国本土文化中,这样一方面能加强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另一方面还能全面促进我国本土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极大的帮助。

(二)革命文化与广大中下层群众的结合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在中国近现代,由于救亡启蒙的任务比较急迫,民主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不仅加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也加强了广大基层群众的使命感,在革命文化中,革命人特别注重文化向的平民化发展,特别是共产主义革命人,对工农力量有深入的认识,在五四运动结束后,特别注重与工农的结合,这种经验对当今社会发展仍有很深的影响。常言道,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新环境下,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要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五、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建设的主要教训

(一)在理论认识上革命文化存在很多偏差

对于革命思想理论,在革命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到革命思想理论的重要性,对其研究不深入,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是建立在处于压迫剥削的中国国情下,其思想来源于西方国家和苏俄,这就导致革命思想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以及沉淀、研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功利化、表层化、激进化等问题长期伴随着革命文化。在辛亥革命结束后,孙中山的理论与给革命党之间的理论不断发生矛盾,在对待西方、民众、传统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偏差。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产党人都积极的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对革命文化的理论研究比较少,从而造成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这种现象一直到遵义会议后,才发生改变。

(二)在时机把握上革命文化出现转变失误

对中国近现代革命进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革命文化转变时机转变上,不管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变失误现象。如孙中山在革命者革命思想初步形成之际,在革命理论还不成熟阶段,就着手革命准备工作,群众还没有受到革命文化的洗礼,从而造成“应者寥寥”的局面。对于无产阶级,在大革命后,武装起义练练受挫,但是革命根据地内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照搬不误,从而给中国革命造成很大影响,引起左倾、右倾等现象。

六、总结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不仅对中国近现代革命胜利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下,对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康平.中国革命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7):122-127.

[2]宋洪民,宋喜岗.《中原音韵》研究视域的偏离探因——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文化革命对语言研究的影响例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77-82.

[3]左玉河.从传统文化史到社会文化史: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新趋向[J].河北学刊, 2015(1):49-55.

[4]杨鹏.罗福惠先生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J].名作欣赏, 2015(17):138-140.

[5]陈健.“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走向——纪念胡思庸先生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月刊, 2014(10):131-134.

[6]朱文镇,岳爱武.中国近代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变迁——基于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视角[J].阅江学刊, 2014(4):52-59.

[7]王倩雯.近30年来中国近现代“全盘西化论”文化观研究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4):134-136.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教训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教训
小麻雀的教训
教训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也要重视总结打败仗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