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鑫
摘 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之一,2021年,我国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品广泛出口至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以及北美洲等129个国家和地区。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为中国茶叶产品出口提质增效带来了巨大的历史契机。本文基于SWOT模型对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对茶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论述,从农户、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助力我国茶叶产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叶出口;SWOT分析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经同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为我国茶叶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契机,对于我国的茶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一)出口规模
中国茶叶出口规模增长迅速,由表1可以看出,2012年出口量31.35万吨,到2019年出口量达到最大,为36.66万吨,但是在2020年出口又出现了下降。总体来看,中国茶叶出口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
通过对2010至2020年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进行测算发现,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较高,始终保持在11%以上,2014年首次突破20%,2019年突破30%,占有率达到30.16%。总体来看,中国茶叶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
(二)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茶叶出口的类别多样化,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出口的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和黑茶,其中绿茶的出口常年占据优势。以2022年为例,绿茶出口量占比超过了80%。
(三)出口市场结构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较为集中,如表3所示,以2021年为例,我国茶叶出口的前几大市场分别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俄罗斯联邦和毛里塔尼亚,这其中对摩洛哥出口量最大,达到了7.46万吨。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茶叶出口的SWOT分析
(一)S(优势)
中国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许多省份的自然条件都可以满足茶叶的生产。我国西至西藏自治区的易贡,东至台湾省东海岸,北至山东荣成市,南至海南岛榆林,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产茶,并形成了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四个一级茶区。
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茶叶品类,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等六大茶类,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的国际市场需要。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在2020年,全国共有7000万名茶业从业者,包括2600万名茶农,3300万名采茶工人,1100万名加工流通环节人员。并且我国设立了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各大产茶省份以及茶企都设立了茶叶的相关研究机构,多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茶学专业与茶文化专业,为茶叶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性人才,这种高级要素将会对提升我国茶叶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巨大作用。
(二)W(劣势)
茶叶机械制造业作为茶叶生产链中的上游产业,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当前,国内多数地区的茶园开荒、灌溉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茶树修剪、采收、病虫害防治采用了半机械化,而茶叶的采收仍然是手工采茶。虽然有机器耕作、除草,但仅限于小型、低能的窄幅机器进入茶园进行单行作业,因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以小型采茶机、修剪机等机种的机械化应用为主;而云南、贵州、陕西、河南等主要是山地茶园,目前还很少使用机械设备,仍然是手工操作。总体来讲,我国的茶园机械化还处于“区域带动整体,单项技术带动全面推进”的初级发展阶段,许多加工制作设备还依靠国外进口,茶叶设备制造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茶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包装对于茶叶的销售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茶叶包装不仅具有传统的储存功能,还应注重和本国文化元素的结合,我国的包装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甚至出现了我国出口的茶叶在经过二次包装后返销我国的情况,因此应该在包装管理上加大力度,使其更加规范。
(三)O(机会)
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同中国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欧盟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消费能力较强,我国茶叶企业在这个契机下,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市场,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在这些市场的消费者会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这将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努力提升茶叶质量,从而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提升知名度,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新零售模式的兴起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发展。对于茶行业而言,茶企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更好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并利用新型線上营销手段精准营销,以此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方向和创新内容,这将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网的建设,发展新零售模式,节约时间和成本,推动茶叶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实现快速贸易。
(四)T(威胁)
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国经常处于前列,中国和印度作为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尽管出口的茶叶品类不同,但在红茶上却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世界四大红茶三个产自中国和印度,中印两国基本上占据了世界红茶产业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构成了有力的竞争对手。
最近这些年来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上不断提高,欧盟在多个方面对茶叶的农药残留等进行了检验调整,检测项目越发复杂多样,这致使我国的茶业企业渐渐陷入被动,出口范围变得狭小,出口速度严重放缓,进一步导致中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降低。
四、 “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我国茶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一)农户层面的对策建议
1.建设生态茶园
我国茶园目前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茶农采取措施建设生态茶园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农户应该求助于有关机构,了解清楚茶园的土壤性质,使用能够改善土壤肥力的有机肥,而不是化学肥料,这有助于改良土壤,使其重新恢复肥力。其次,停止胡乱开垦,严格按照政府规划开垦,无序开垦会损失不适合种茶的土地,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最后,农户可以向当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咨询,在茶园里种植一些防护植被,增加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保护植被,这些措施会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生态茶园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茶农在茶叶的种植中,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茶叶出口中,农户是源头,在茶叶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中,茶农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茶农在种植中,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很多农户文化知识水平欠缺,对绿色贸易壁垒缺乏认识,卫生健康意识也很薄弱,他们没有意识到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的危害,不会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虽然茶园病虫害多,他们是为了防止其对茶树的伤害,但是防治病虫害不一定非要使用化学手段,例如可以对茶园进行放空,这对病虫害也能起到防治作用。
(二)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企业正面问题,积极应对
企业在茶叶出口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进口国的反倾销,对茶叶设置农药残留标准,各式的绿色贸易壁垒等,这些都会对企业的出口造成巨大影响,若是企业不积极采取措施直面这些问题,将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
对于绿色贸易壁垒,企业要提高自身生产水平,与国际的检测标准接轨,生产前不用农药残留过高的原料,生產中加大技术检测,要尽量与进口国检测制度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贸易壁垒的阻碍,获取可观利润,赢得出口市场。
2.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出口市场
品牌建设是一个行业的脸面,代表着企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茶叶可以将名茶与地名相结合,生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打造出我国自己的茶叶品牌。还要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在茶叶生产中加入科研成果,加深品牌意识,创造属于自己的茶品牌。
对于我国茶叶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情况,企业也要更加重视,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在沿线国家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当地人们也慢慢有了饮茶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口味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要改变原有的以原茶为主的出口结构,要加大资金投入,延长茶叶产业链,生产各种茶叶产品,这样才能拓展出新市场,提高附加值,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三)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
我国的茶企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乏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大企业,因为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设备比较陈旧,科学技术研发不足,难以在产业链中提高附加值,与国际性企业相竞争,所以大多出口廉价的原料茶,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停留在产业的低端,靠数量获利。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以帮助企业获得市场地位。
中国茶叶的出口需要政府的扶持。首先,各地政府应该在茶叶生产上,给予茶企生产要素上的支持。其次,政府要组织学习茶叶种植技术,为生产绿色茶叶提供知识帮助。最后,政府要加强监管,确保从田间到车间无污染生产,对逃避监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罚,树立生态茶园,生态企业的典范,以保证茶叶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建立一部分数量可观的龙头企业,带动全行业快速发展。
2.建立预警体系,完善检测标准
对于出口市场国家不断变化着的茶叶进口检测标准,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预警系统,实时了解国际茶叶行业动态和相关检测标准,建立网站,并在网站上实时发布相关结果和信息,让广大茶商和茶企有办法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制定政策,克服挑战。
世界各国对茶叶检验有不同的严格标准,但许多标准比我国以前的标准更为严格,给茶叶出口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标准制定方面,要建立与国外标准相一致的茶叶标准体系,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同时,加快对国外茶叶标准的分析研究,使中国茶叶尽快符合国外标准,控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为了冲破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我国茶叶只能走发展绿色食品的道路,这样才能在逆境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