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棹
慷慨号(HMS Bounty)是一艘三桅全帆装商船,长27.7米,宽7.4米,1787年5月转卖给英国皇家海军,此前曾用名“贝西娅”(Bethia)。慷慨号最广为人知却终未完成的任务是前往南太平洋,把那儿的面包树苗引种至西印度群岛,为当地奴隶提供口粮。它历经转售、改名、受命、改造、出航,最后被叛变的船员焚毁,永沉皮特克恩岛水域——这一切发生在短短三年之间,包含了帝国殖民的全部要素:帝国沿着地球弧面推行它的意志,移植植物,移殖动物,编排航线、巨舶、人力物力。一切生命被碾碎,研磨成颜料,供帝国绘制、命名它的世界地图。
《潮汐图》中,运送巨蛙的世界號即是以慷慨号为原型。历史上类似的航船何止百千?15至19世纪的五百年间,殖民者的帆船掠过大陆、岛屿和生灵,把拥有个性和历史的主体榨成资源。原生地的另一个名字是“故土”。被从原生地偷走的物种,将失去名字、回忆和进入梦境的权利。
谁会梦见面包树?也许是波利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食用面包树的果实,也用面包树材造独木舟和房屋。他们正是驾驭“面包树船”,把面包树和与之相关的词语、仪式、技术随风播撒。同时播撒的还有同属南岛语系、族群的种种结晶和种子。面包树苗和波利尼西亚航海家同行,以一种温柔、自然的方式,温柔自然一如以风为媒。这趟漫长、多方向的人与树与风的旅程至晚始于3000年前,考古发现和民族植物学研究显示,其起点可能是中国台湾或邻近大陆。
而我会梦见波罗蜜——面包树的同属表亲。我曾让波罗蜜树伫立在《流溪》的校园小径边,也曾让浓香的波罗蜜果实落在《潮汐图》的夜色深处。波罗蜜来自印度。相传摩揭陀国达奚司空渡海抵达广州,在扶胥古港登陆,将随身携带的波罗蜜树苗种在南海神庙旁,从此南海神庙就有了俗名“波罗庙”。这个蜜香浓郁的词根继续扩展:神庙前段珠江——“波罗江”,南海神诞——“波罗诞”,神诞庙会吉祥物——“波罗鸡”,如此等等。汤显祖有诗:
“司空暹罗人,面手黑如漆。华风一来觐,登观稍游逸。戏向扶胥口,树两波罗蜜。欲表身后奇,愿此得成实。树毕顾归舟,冥然忽相失。虎门亦不远,决撇去何疾。身家隔胡汉,孤生长此毕。犹复盼舟影,左手翳西日。嗔匈带中裂,?咙气喷溢。立死不肯僵,目如望家室。塑手一何似,光景时时出。墟人递香火,阴风吹崒峍。上有南海王,长此波臣秩。幽情自相附,游魂知几驲。至今波罗树,依依两蒙密。波声林影外,檐廊暝萧瑟。”
可惜,距离此诗四百年后的今天,神庙前江水、渡头或“波罗树”都已不在,只有一段截取的遗迹,被围栏框定,像标本,像框中之画。好些龟养在围栏之内浅浅水中。我们仅能拥有的,是树的旧梦,或梦中之树。
一棵树。一只蛙。一艘船。一群人。一串星星点点、点点星星岛链。一块大陆。一段历史。我们来来回回地追溯,在最幸运的时刻,也许能窥见穿梭其间的诗神的身影,它虚构着,填充着,缝补着,以美,以善。
作者为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