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2023-11-15 02:12马婧婧李亚娟朱媛媛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三位一体

马婧婧 李亚娟 朱媛媛

摘  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事业的奠基者、引路者,对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强化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建立具有操作性强、评价功能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不仅能够增強导师责任感、促使其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还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对我国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解析,运用数理评价方法,构建研究生导师科研学术能力、研究生培养成效和师德师风“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双一流”高校为例分析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丰富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提供新的理论框架,旨在为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益尝试与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动态评审;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8-0123-04

我国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1-2]。围绕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国家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具体的要求,如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明确了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对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提出了“制订导师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3]。各高校基于各自的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方向,制订了多样的导师考核评价办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导师负责制,以责权为核心,主要涵盖了导师选聘制度、基于师生双向选择的招生制度、导师岗位职责与权利制度和导师评价考核机制等[4]。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主要集中于遴选阶段,获得导师身份后,则主要侧重于考核导师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成果两方面,缺乏全面衡量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能力、敬业精神等多维尺度,而且评价多以规范性的泛化要求为主,缺乏可操作的实施标准[5]。这导致高校研究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经世致用、服务社会责任意识,影响了创新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和优秀文化传承[6]。

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对研究生导师队伍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2018年,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论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各项政策意见为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考核和评价提出了新的指导方向。基于此,本研究将构建研究生导师科研学术能力、研究生培养成效和师德师风“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期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和研究生培养效果,为我国高校探索引进与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各国根据发展实际,制订了不同的研究生导师评价理论,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功能的丰富而不断更新完善。英国实施导师评价制度历史最为悠久,从教学、科研、行政服务三个方面对导师进行考核,即绩效性评价体系(Performance Related Pay,简称PRP),并逐步探索形成通过中介实施的综合评价体系。美国导师评价制度主要为职后评价,基本上形成以学系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为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评价标准逐渐科学化、多样化。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普遍存在重视准入资格评价而忽视工作、绩效、评价标准考核的问题[7]。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多采用导师、研究生与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确定指标权重[8]。有学者从评价的内容、形式、结果等方面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尝试开放式述职评审、建立导师综合声誉榜等方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而建立有效反映专业型研究生导师能力和工作质量的考评方案[9]。

从国内外对研究生导师评选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基于不同角度构建了多样化的研究生队伍评价体系,但其评价指标的选取多数基于导师队伍自身,缺乏培养主体的反馈以及对导师道德素养方面的考评。在考核标准改革后,仍然缺乏研究生培养效果的评价和长时序的成效分析。现有的研究生导师评选制度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体责任规定较为模糊,缺乏导师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办法[10]。

二、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关系,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师德师风三方面出发,关注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能力、师范品德,以及研究生的培养成效,构建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

1. 科学研究

导师的科学研究不仅表现在科研学术能力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指导水平是自身科研水平的横向延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持或分解项目的实际到账科研经费数总额;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数量;学术论文质量评价是学术委员会对导师的代表作进行同行评议;创新型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数是导师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著作、教材和专利都是体现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成果;科研获奖主要表现为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获得排名前三的奖励数量[11]。

2. 人才培养

研究生导师是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引路人和奠基者,对研究生学术能力提升和正确社会意识树立肩负着重要责任[12]。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考评主要从所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德育以及培养质量三个方面入手。研究生学术能力评价为研究生创新成果数(含高质量学术论文、专著、发明专利等)、研究生获得校级及其以上立项项目数量、研究生校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和研究生参与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并做报告次数。研究生德育培养评价为参与课外校级及其以上德智体美劳活动所获奖项数量,参与社会服务是体现研究生奉献社会、提高道德境界的有效途径,担任院级及以上研究生干部或三助岗位能够使研究生服务社会,锻炼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为导师指导研究生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研究生毕业论文通过率(以因论文学术不端复制比检测、学位论文评审、论文答辩、教育部抽检等原因未能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数量与导师同意其指导的研究生申请学位数量的比值),研究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次数、研究生就业率、日常教学督导评价和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评价相结合。日常教学督导评价是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评价主要包括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指导水平等方面。

3.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建设关乎导师队伍的品格,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在专业和技能上对研究生负责,也要以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使研究生获得全面发展。师德师风评价分为师德示范和师德评价两个方面。师德示范的三级指标为获校外道德模范、劳动奖章等称号和获校内三育人、最美教师等荣誉。师德评价分为研究生对其导师的师德评价和师德师风考核小组评价两个层面。师德师风考核小组评价由院系组织,由评审小组,对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级评审。

(二)评价指标选取与赋权

1. 评价指标

基于动态评审搭建多主体、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水平考核方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科研学术条件、研究生培养成效、师德师风“三位一体”的动态评价考核体系,考评导师综合能力(见表1)。

2. 指标赋权

采用两次赋权法,分别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赋予权重,将该评测体系的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Di(i=1,2,3,……)。假设参加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数量为n,第n(n≥1)位导师的综合能力评价量化值记为Qn。将24个三级指标权重定义为Dij(j=1,2,…,24),第n个研究生导师的第j个指标数据记为Cnj,则该单位在第j个指标处获得的份额为Fnj。如公式(1):

第n个研究生导师综合能力评价的量化值等于24个指标所得份额之和,代入公式(2)

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本研究将该评价体系用于综合性高校的某理科学院,该学院具备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生完善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学院将该评价体系的评估结果作为衡量研究生导师综合素质和研究生培养能力的标准,以此决定其是否具备下一年度的招生资格。评估结果优秀的导师可根据学科发展和招生情况适当增加培养人数,评估结果不合格者则减少本年度培养名额。若评估结果连续三年为不合格,则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通过建立实施研究生导师动态评审制度,在导师之间逐步形成淘汰机制,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激发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对该学院的综合实力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提升研究生导师及其培养对象的科研学术能力

基于动态评审的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弱化了“五唯”指标,向提升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服务社会、成果转化能力,为学生提供参与高水平科研学术交流机会,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向转变,更加重视导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学术能力水平的提升。

2. 推进学院师德师风和学风教风建设

在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强调了师德师风指标,重视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导师对学生思想道德、学术能力的关注。不仅有效规范了导师的行为,增强了导师的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地激励和调动导师的主导作用,改善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关系,形成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良好育人环境。

3. 为新时代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对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等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是实现研究水平提升、优秀文化传承和推动成果转化等高等教育建设任务的重要前提,进一步提升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纠正了研究生导师职业认知误区、推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对学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重要现实意义。

(二)讨论

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本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方向为目标,不应在具体指标选取上与同水平高校或更高级别高校进行攀比,须将重点落实在学生培养质量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将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作为基础和方向,为各个学院制订具体的考核指标提供借鉴,避免出现学校和学院双重考核以及内容相左的现象,加重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压力,影响考核效果。在具体的二级和三级考核指标选取上,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在学科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导师考核评估的大方向要稳定,具体指标可根据国家要求和学科发展进行适时动态调整,最终实现学科良性发展、导师队伍质量提升以及研究生培养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EB/OL]. (2018-01-1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2]新华网.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李克强作出批示[EB/OL]. (2020-07-2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007/t20200729_475754.html.

[3] 胡琼华. 构建研究生导师多维考核模式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6):158-162.

[4] 朱太锐,程翠玉,徐先蓬. 面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生导师责权机制建设[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2):18-23.

[5] 肖灿,王传毅. 我国导师评价制度的计量分析——以研究生院高校为案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4):30-34.

[6] 陈著.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绩效考评体系问题与优化——以中国科学院为例[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2):214-222.

[7] 谢宗波,朱业安,乐长高.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以东华理工大学化学专业为例[J]. 大学,2021(22):128-130.

[8] 施亚玲,向兴华,李若英. 培养质量导向的研究生导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55-59.

[9] 国兆亮,王楠. 关于研究生导师评价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2(01):56-58.

[10] 鄭爱平,张栋梁.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研究——基于12所高校1496名师生的调查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4):30-35.

[11] 马焕灵,黄丽静.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2020(08):84-92.

[12] 赵兴罗,刘晔. 增强创新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及保障机制[J]. 管理学刊,2011,24(01):94-97.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管理类)“基于‘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CNU20ZY0056 )。

作者简介:马婧婧(1984—),女,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人事部职员,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李亚娟(1987—),女,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教育;朱媛媛(1985—),女,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学、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三位一体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考核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