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燕
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习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意义,探讨了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生活化习作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需要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并参与实际的创作过程,使学生的习作更加真实、生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才能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征和细节。同时,观察能够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敏感度。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思考所观察事物的规律和内涵,在此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生活化习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情感。通过创作作品,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感受、情感表达出来,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和创作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获取灵感,展开自由的联想和構思,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习作作品。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生活化习作教学倡导学生思考并表达个人观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思考问题、分析情境,尝试不同的构思和表达方式,这有助于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锻炼学生的抒情能力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将作文题目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文题目,让他们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将这些情感想象转化为文字表达。
以习作题目“春天的花海”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一幅描绘春天花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象,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如花的颜色、形状和种类等,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花海中,感受春天花海的美丽景色,体验鲜花绽放的喜悦和希望。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情感词汇,如喜悦、欢快和美丽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图片中选择一朵花或一处景色,详细描述其特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抒情效果,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强习作的感染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下想象置身于花海时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描述花海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体验,表达自己对春天花海的喜爱之情,增强习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布置观察类作业,让学生完成日记写作
教师可以布置观察类作业,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并完成日记写作,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在开展生活化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校园内选择一个熟悉的环境,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并要求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观察该环境的变化与细节,再写一篇校园观察日记。为了使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观察指导清单,包括天气状况、动植物、人物活动及其他细节,具体如下。
在天气状况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简单写出天气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如“今天下了一场大雨,校园里到处都是水,路上很滑”“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树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雨滴”“雨后操场上积了很多水,不能进行体育活动”等。在动植物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动物和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数量变化及生长状态等。在人物活动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人物活动,并记录观察到的细节和自己的感受。在其他细节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建筑物的变化,如墙上的涂鸦,并写下自己对这些细节的思考和联想。
在列出观察指导清单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指导清单中的内容,每天写一则观察日记,包括观察对象、观察内容和个人感受。学生可以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写出自己对观察对象的了解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审阅学生的观察日记,重点关注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细致观察和个人感受的表达,提出具体的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开展细致的观察并记录。
在学生完成观察类作业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分享观察日记,让学生相互欣赏和借鉴,引导学生从其他学生的观察结果中了解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掌握更多观察和写作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开展趣味性游戏,发掘学生的创作潜力
教师可以设计并开展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他们的创作潜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创意故事”接龙游戏,先准备一些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一个词语,可以是名词(如狗、花园、书、星星、宝藏和玩具等),可以是动词(如奔跑、唱、探索、飞、隐藏和笑等),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快乐的、神秘的、漂亮的、炎热的、迷人的和闪亮的等)。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确保这些词语丰富多样,能够让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之后,教师可以将写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卡片进行分类,并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在每轮游戏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各抽取一张卡片,得到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和一个形容词。在卡片抽取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每组学生根据抽到的卡片上的词语,在限定时间内构思一个短小的故事或情节。如在抽到“狗”“奔跑”“炎热的”这三个词语后,学生可以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在花园里遇到了一只正在奔跑的狗。”教师也可以要求第一组学生将构思的内容写在纸上传递给下一个小组,让下一个小组根据自己抽到的词语续写这个故事,以此类推,要求每个小组连贯地进行接龙创作,最终创作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指导,如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引导学生运用形容词描写细节,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丰富多样的情节和人物。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并阅读各个小组创作的故事,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论,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观点。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技巧,从而发掘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利用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叙事水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有趣的故事素材进行叙述,增强学生叙事的真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叙事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叙事水平。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經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主题,如暑假旅行、生日派对、体育比赛等。在开始写作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与该主题相关的亲身经历,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回忆和整理自己的经验,找出与主题有关的最有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为学生开展后面的叙事写作奠定基础。
在写作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叙事的基本结构展开写作,包括引子、事件发展、高潮、结尾等。如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习作:“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旅行发生在去年暑假。那时,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度假。我们一起感受了清爽的海风,看了湛蓝的大海。我兴奋地跑到海滩上,感受着细软的沙滩(引子)。后来,我们在海滩上搭起了帐篷,准备在这里住上几天。我和弟弟玩了许多水上运动,我还学会了打沙滩排球,并和新认识的朋友们一起组队比赛(事件发展)。有一天的傍晚,我们爬上了一座小山,俯瞰整个海滨城市的夜景,夕阳将大海染成了橙红色,金色的光洒在我们身上,这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高潮)。在离开的那天早上,我和家人一起沿着海滩漫步,回忆这段愉快的旅程,心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结尾)。”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技巧指导,优化学生的习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运用时间顺序词和过渡词,使故事的叙述更加连贯流畅,鼓励学生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故事的叙述更加生动。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情感描写,细致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完成初稿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并修改,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其他同学阅读,并接受他们的反馈和建议。教师也可以给出具体的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叙事的技巧,增强习作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描述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以习作活动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际运用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习与生活融合,采用创设情境、布置观察日记、开展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表现力,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饶州街道五一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