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霞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要构建完善的幼儿园德育课程。课程资源是构成幼儿园德育课程的要素之一,教师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选择可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相关资源。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幼儿园要努力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德育课程资源库,让德育与生活、游戏、自然联结,充分体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形成一个根植园所、辐射家园、服务幼儿的园本课程体系。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幼儿园的课程实践,阐述了如何依托与生活联结、与游戏联结、与自然联结这三个方面开发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以期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游戏中发展、在自然中生长,成为走向未来、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儿童。
一、与生活联结,开发行为规范课程资源
一日生活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来说,生活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方式。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的培养,还有观察与探究等方面的学习都应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日生活里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既处于每天的小循环中,又处于三年幼儿园生活的大循环中。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幼儿教育对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行为规范的要求是不同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开发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德育课程资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幼儿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觉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一)小班重在生活习惯养成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积极参加集体生活,自觉遵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来园活动、进餐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等。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中是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结合幼儿生活活动,开展了“我会自己做”“我会洗手”“小熊不刷牙”等系列德育课程,帮助幼儿在直接操作感知中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中班重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經过一年的小班生活,中班幼儿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转移,他们对学习活动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具体的探索活动,支持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深度学习。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基于各类项目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生发了德育资源,开发了“爱护眼睛”“爱护牙齿”“我会保护自己”等课程,让幼儿从熟悉的身体部位入手进行学习,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引导幼儿关心自己的身体,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三)大班重在文明规范意识形成
对于大班幼儿,其所需掌握的行为规范内容要从关注自身行为向遵守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行为准则转变。幼儿不仅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还会逐步走向一些公共场所。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一定的文明规范,让他们领会规范的重要性。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基于大班幼儿的社会生活需要,开发了“你好,我的收纳箱”“我不采摘花果”“文明乘车伴我行”等课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责任,增强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从而为其进入小学乃至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二、与游戏联结,开发家国情怀课程资源
游戏作为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社会生活知识和交往技能。幼儿园可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将具有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作为游戏内容,融入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担负起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为造就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区域游戏中引入家国情怀因素,丰富
道德认知
将具有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有选择地引入区域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生活区一般是班级区域设置的主要区域,教师可以在生活区融入所在地区的民族传统元素,组织幼儿制作特色地方饮食,或认识民族文化服饰,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幼儿传承地方本土文化精神,让幼儿成长为不忘本的下一代。在益智区,教师可以投放算盘、日晷、五子棋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天文等方面的知识,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文明的伟大之处。
在建构区,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我国标志性建筑或所在地区地标建筑的模型,组织幼儿利用相关材料进行搭建,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幼儿对习俗活动“赛龙舟”非常感兴趣。基于此,幼儿园开展了“嗖,龙舟来了”建构活动,鼓励幼儿模仿龙舟模型进行搭建。又如,在“我的家乡美”主题活动中,笔者向幼儿展示了一些当地文化广场、船闸、大桥等的照片,帮助幼儿丰富搭建经验,萌发热爱家乡之情。
在美工区,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文房四宝,开设一些适合幼儿欣赏的中国画和书法课程,让幼儿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音乐区,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积极向上的红色经典歌曲、意境悠远的民族曲调,让幼儿从小接触、认识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滋养幼儿的民族情怀。在阅读区,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向幼儿讲解《狐假虎威》《猴子捞月亮》等经典故事,投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绘本,让幼儿享有更多阅读中华经典作品的机会。
(二)在民间游戏中渗透家国情怀,滋养道德情感
民间游戏是陪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成长的经典瑰宝,充满着民族智慧和地方乡土气息,其种类繁多,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传统民间游戏不仅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还具有较高的德育价值,能够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德育课程资源,以提高德育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主动参与,从而增强德育效果。
(三)在分组对抗性游戏中增强道德意志,萌发集体主义精神
在分组对抗性游戏中,幼儿会获得由输赢、成败等带来的存在感和荣誉感,体验到作为集体一员的重要性,形成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此外,幼儿还会产生“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如何成为集体中受欢迎的一员”“如何为集体做贡献”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实施德育,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与自然联结,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教师要鼓励幼儿亲近自然,接触多样化的生命,在劳动中了解各种生命成长的环境与变化,帮助幼儿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其获得关心与照料生命的感受。为此,教师要从幼儿园现有的园本资源出发,不断挖掘和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建立一个不断优化、充实的德育课程资源库。
(一)在养护班树中萌发劳动情感
幼儿园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树,因此,养护树木成了幼儿园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养护树木,在保护幼儿园美好环境的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笔者所在幼儿园让幼儿从小班开始领养班树,引导其在照看、观赏、劳动和创作中体验大自然的神秘,在连续三年时间历程中感受生命的奇妙,关注周围的生命,探究生长的力量。
同时,在养护班树的过程中,一个个充满热爱自然、热爱劳动情感的班本课程诞生了。例如,在“我与枇杷共成长”课程中,笔者引导幼儿持续记录自己与班树枇杷树之间发生的故事。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将枇杷树视为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小组照料枇杷树,每年与其他班級的小伙伴分享收获枇杷的快乐,既体会了劳动的乐趣,又萌发了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在种植活动中掌握劳动本领
随着运用虞永平教授的“全收获”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浪潮的兴起,大大小小的种植园地几乎成了各个幼儿园的“标配”。与此同时,四季农时课程也蓬勃开展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春天播种,感悟生长的奇妙;在夏天观察养护,感受生命的活力;在秋天亲手采摘,体验收获的美好;在冬天制作品尝,领略冬藏的意蕴。随着班级种植活动的开展,教师还要在其中挖掘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基于幼儿对种植工具的需求,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工具的前世今生”班本活动,继而引导各年级组建立种植工具研究资源库,让幼儿懂得劳动工具的重要价值,从而自觉爱护劳动工具。又如,在种植活动中,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发现有害虫影响蔬菜的生长,便引导幼儿开展了“捉菜虫”科学活动,并生成了一系列与防治虫害有关的课程,帮助幼儿简单了解防治蔬菜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再如,针对种植活动中收获的南瓜、红薯、萝卜等,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带领幼儿用这些食材制作美食,从而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样一种劳动价值观。
(三)在四季流转中提升劳动品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衣食农事,依季候而作,随时间而流转。幼儿园可以依据一年四季时间的变化,开展与农事有关的活动,对幼儿实施劳动启蒙教育。例如,在春季的惊蛰时节,教师可以开展“一起忙耕种”活动,让幼儿参与体验田间劳作;在夏季的小满和芒种时节,教师可以开展“趣玩节气”活动,让幼儿通过体验民俗、观看视频、走进田地等活动,了解各个时节最重要的农事及物候特点,与教师、家人一起感知和体验农事的辛苦;在秋季和冬季,教师可以开展“农场乐”系列活动,向幼儿介绍农民伯伯收割和储藏农作物的方式,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劳。
在四季流转中,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节气开展活动,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幼儿拥抱四季、融入自然、回归生活,不断建立自己与自然的联结。
结语
幼儿园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用心挖掘和开发德育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闸东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