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对策

2023-11-15 14:29叶克运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教学理念

叶克运

摘  要: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重要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基于此,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提醒学生勤思多问,夯實学生的学习基础,营造教学情境,以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文章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经验;双向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意识

一、研究背景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对教学构思、教学流程、思维过程等各方面的自我评价,而学生的有效反思则是对自身学习质量的自我评价和检测,学习方法的调整,学习习惯的改变。目前,在反思方面,教师与学生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师生无沟通,“你教你的,我学我的”。二是学习“无厘头”,方法不运用。三是学生在语数外主科的花费时间较多,把道德与法治课视为副科。四是教师还是传统的讲授者,学生在课堂仍然只负责聆听。五是学生的学习没有目标,为家长而学,为教师而学。六是教师和学生对交流合作、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七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反思不够重视。

课堂和谐的前提是师生和谐。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舍得花费时间,经常让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好习惯;要随时反思学生学习的知识,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提高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总结和学生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反思、合作反思,并让学生积极尝试,以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二、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反思

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学生的反思反省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计划进行反思,对学习习惯进行反思,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等等。

1. 阶段性反思。主要是针对复习时间相对较长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对照作业和综合测评的结果,反思自己在学习中是否有进步,并对进步的原因进行总结,对出现错误的地方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改正。反思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反思学习计划、反思对题目的理解、反思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思自身的学习现状等。其实,具体到每个知识点上,都有学生能够进行反思的地方。

2. 反思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反思。因此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当一个阶段结束后,要通过考试或外部测评来判断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如果实现了,学生需要反思自己的成功经验,也就是将自己的学习习惯内化为自己的成功经验。否则,就要反思失败的原因,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经验教训。

3. 在初三毕业班的下学期,模拟考试会增多,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反思各知识的内部联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联系相关的漫画题目让学生作答。例如,某个漫画中,国家将考试作弊列为刑事犯罪,这时教师进行提问:“对上述漫画中的‘考试作弊者,从道德角度而言,你有什么话想说呢?从法理上而言,该怎么做呢?这对大家的警示是什么呢?”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漫画,融会贯通理解知识点,了解诚信与法律基本特征等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及联系题目作答的能力。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要先反思:在国家考试中作弊,不仅触犯了道德,而且触犯了法律,个人的诚信最重要。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有效反思都能提高个人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相长。低年级的学生,要切实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他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反之,学生则会形成心理阴影,失去学习信心,对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反思、正确评价自我至关重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时常给学生激励性的评语,以便让学生带着良好的心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某些人认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教师的事,教师掌控好即可,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反思,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其反思的效果未必好。然而,反思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深化与吸收,学生要想有效地学习,就必须学会有效地反思。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只追求“空中楼阁”,则会忽视根基的重要性,无法提高学习质量,也就无法构建出和谐高效的课堂。

(二)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

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

首先,这部分内容有些复杂,教师经过总结,建立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教师说明中华文化涉及的领域,包括独特的语言文字、五十六个民族,以及不少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典籍;我国的四大名著名扬海外;我国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体现了深刻的道德伦理。以上都是我国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好这些知识,从而建立本单元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的侧重点在于:让学生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然后回归到交流反思的基点上,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教师的教学也轻松了很多。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反思“中华文化为什么会如此博大精深”“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经历了战火连绵,却依然可以保持原有的魅力”“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今天的”等问题。

再次,教师提问:“中华文化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一直发展到今天,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中华文化的?有哪些好的传统美德可以继承下去,又有哪些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陈旧思想应该淘汰?下一步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打造出先进的文化?怎样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抵挡住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华文化在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如何能让其本质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改变?中华文化的路在何方?如何迈出稳健的下一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追根求源,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思考。

(三)重视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

在教学的过程中,新课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导入贴切、感人至深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也是将一把开启新课程大门的钥匙交到学生手中,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正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甚至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为此,教师在教学导入上,要讲究情境,在教学前奏上,要注意分寸。

教师在新课程开始前,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出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主题进行联想。当然,导入设计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并与学生的实际和课型需求相适应,力求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使用下列方法营造情境,如:

1. 多媒体演示导入法

在七年级“珍爱生命”一课中,体现了当今部分低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不能承受一些小压力、小挫折,不珍惜生命,缺乏责任心,不能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提不起学习兴趣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献出宝贵生命救出几名学生的事迹,这样学生可以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染,从而加强学生对“珍爱生命”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导入形式,如诗朗诵、歌曲等形式,这能达到吸引人的效果,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故事导入法的引用

中学生都爱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把自己熟悉的或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故事片段选出来,讲给学生听,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导入身边学生的例子

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为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通过身边的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维护受教育权”的教学内容,引入身边某贫困学生因学校和师生的资助返校学习的案例。

4. 社会热点导入法的穿插

教师可以将近期电视、报刊、网络上的一些热点事件导入教学环节,营造相关的教学情境,如将2021年郑州水灾等导入“担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学习中。在课堂上导入社会热点事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还可以通过“共建美好和谐社会”等导入减免农业税、加强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等。

(四)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

信息技术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声音、图像等,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重点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上下功夫,以提升课堂效果,构建出和谐高效的课堂。

(五)突出“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在其他教学环节中,学生几乎“无所事事”。因此在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参与”,如何树立“民本理念”。对此教师要有“人本观念”,学生也要有“人本观念”,都要有“主体参与”的主体意识。把“人本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一切教学活动的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学习,为实现课堂目标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是解决好一切教学管理中的人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情感问题,还要解决好人的知识问题、技能问题,使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具有主体参与意识。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结语

总之,要想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课堂,学生就要成为学习的管理者,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多合作、多反思,增强学生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营造相关的教学情境和秉持“人本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绍栋. 如何活跃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气氛探讨[J]. 新课程学习:中,2014(10):109.

[2]徐雪花.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 学周刊,2022(32):157-159.

[3]朱冬芳. 浅析新课改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路径[J]. 智力,2021(20):125-126.

[4]张俊菊.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索与反思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2):47-48.

[5]汪海澜.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的设计思路探讨[J]. 名师在线,2020(35):89-90.

[6]张正礼.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甘肃教育,2020(13):72.

[7]梁霞. “乡村振兴”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以迤那二中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23(20):18-20.

[8]王云. 新时期法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养[J]. 智力,2023(20):143-146.

[9]陈佳倩.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J]. 教育界,2023(19):134-136.

[10] 徐凌俊.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業设计的五个策略——以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为例[J]. 安徽教育科研,2023(19):70-72.

[11] 黄妙红. 浅析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考试周刊,2023(27):146-150.

[12] 沈颖淼,沈雪珺.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3(06):38-40.

[13] 柯智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化式学习模式的实施路径探索[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6):95-97.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教学理念
善用习题,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微探小学语文的延伸阅读教学
构建桥梁,走进高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