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孙中芳
1.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胸外科,山东枣庄 277100;2.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护理部,山东枣庄 277100
胸外科收治的患者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为患者做各类检查和治疗时,极容易引起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质量,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是更大的挑战[1]。此外,由于胸外科护理人员需处理各类突发问题,如果科室排班制度不合理,很容易使护理人员面临较大工作压力,长远来看,容易影响工作质量[2]。因此,护理人员除了应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要点,更需要对胸外科护理风险引起高度重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本研究选取2020 年9 月—2022 年9 月在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胸外科任职的22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胸外科护理管理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择在本院胸外科任职的22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4~40 岁,平均(34.66±2.39)岁;护士12 名,护师7 名,主管护师2 名,副主任护师1 名;工作年限3~10 年,平均(5.13±1.29)年。
以2021 年9 月为时间节点,2020 年9 月—2021年8 月期间针对护理人员行常规管理,依照制度要求,规范护理人员工作,列出胸外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引导护理人员识别自身和患者面临的风险,同时针对护理人员工作状况开展考核工作,若发现护理人员考核不达标情况,需要重新组织培训[3]。
2021 年9 月—2022 年9 月期间针对护理人员基于常规管理增加风险管理,包括以下方面:①建立并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胸外科应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将风险管理工作置于第一优先级,每隔一段时间召开有关会议,由护理人员收集临床遇到的护理风险问题,由护士长带领,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建立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问题的正确认知[4-6]。制度应包括风险预警机制,对工作流程进行完善,细化过程管理要求,同时,制度应为护理人员留出专门的反馈渠道,保证护理工作开展的规范性。②应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加强关于相关法律条文和护理操作要点的学习,建立保护自身和患者的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和责任心[7-9]。培训时应为护理人员做基本示范,并指导做好护理记录,提醒护理人员每次需要对护理记录进行详细检查,避免出现书写和记录不规范的情况。另外,应强化护理人员对各类医疗设备的管理。护理人员应对各类医疗设备是否异常等表现进行检查,使医疗设备处于备用状态,通过各类警示标志的设置,强化安全防范,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率。③重视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监控[6]。护士长应针对各环节的潜在风险进行监督,尤其是重点环节、时段等。排班时应当以弹性排班为主,在胸外科工作压力较大时,增加排班人员数量。此外,护士长应以1 个月为单位,开会总结问题,并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针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提出纠正对策[10-12]。
对比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风险意识和管理满意度。上述指标均采用胸外科室自制问卷评估:①工作质量包括风险感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管理等维度,每个维度满分60 分,分数越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越高[13]。②风险意识包括用药前检查、药物过敏评估、护理防护、文书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知、风险制度知晓等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越好[14]。③管理满意度满分100分,≥85 分为十分满意,60~<85 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管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15]。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风险管理下,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管理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对比[(±s),分]
管理模式常规管理(n=22)风险管理(n=22)t 值P 值风险感知49.62±2.54 54.69±2.36 6.859<0.001风险识别48.29±6.34 55.47±3.65 4.603<0.001风险评估48.82±5.42 55.96±3.24 5.304<0.001风险处理49.66±2.07 56.32±1.79 11.415<0.001风险管理51.24±3.41 56.67±1.96 6.475<0.001
风险管理下,护理人员用药前检查、药物过敏评估、护理防护、文书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知、风险制度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对比[(±s),分]
表2 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对比[(±s),分]
管理模式常规管理(n=22)风险管理(n=22)t 值P 值用药前检查85.32±3.62 91.45±3.27 5.894<0.001药物过敏评估77.26±5.48 90.26±4.15 8.870<0.001护理防护81.68±4.22 89.93±4.34 6.392<0.001文书记录79.94±4.36 90.39±4.66 7.681<0.001患者病情变化认知78.86±4.92 91.16±3.05 9.966<0.001风险制度知晓76.28±5.59 91.07±4.45 9.709<0.001
风险管理下,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管理下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管理模式下管理满意度对比
胸外科是护理风险较大的科室,风险来源不仅和患者本身相关,也和护理人员以及药物使用等相关。具体而言,胸外科疾病患者病症复杂程度较高,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在工作中增加出错的概率[16]。此外,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水平较低,也没有熟练规避或处理各类护理风险的能力,加上串岗或脱岗等表现,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胸外科护理风险。药物使用风险则是因为一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注意到药物外渗对患者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17]。同时胸外科的护理资源配置存在疏漏,现有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工作能力,不能正确识别并处理护理中遇到的风险,均可能导致护理隐患,故胸外科应格外重视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18]。风险管理的管理目的是指护理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风险。由于护理主体为护理人员,因此需要从根本入手,通过明确科学的制度,保障护理人员工作规范性[19]。此外,护理人员自身技能水平,是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培训内容重点包括法律条文和操作技能等,能够使护理人员通过相关文件了解护理风险的规定,并通过示范,指导护理人员熟练操作,达到建立风险认知,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设备管理同样是管理的重点,也是常规管理下护理人员容易忽视的关键点。为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应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通过制订有效的排班制度,监督护理人员工作落实情况,并通过开会方式总结各类护理问题,进而减少护理风险[20-21]。
本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管理下,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P<0.05),证明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风险管理下,护理人员用药前检查、药物过敏评估、护理防护、文书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知、风险制度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P<0.05),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风险管理下,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管理下的81.82%(P<0.05),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风险意识均有提升,对工作的开展有积极影响,因此管理满意度也更高。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针对胸外科护理人员效果明显,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风险意识,令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在胸外科具备较大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