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来 陈云霞
【摘要】“幼儿生活圈”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场域,每个幼儿都是这里的主角。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通过对园所环境进行创设与改造,创造“对话+”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不断拓展自我成长的场域,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迎接“生活圈”中的“挑战”,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圈”中学会生活。
【关键词】幼儿生活圈;资源;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全域教育视阈下幼儿生活圈建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B/2021/04/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来(1978—),女,江苏省无锡市和鸣幼儿园。
陈云霞(1995—),女,江苏省无锡市和鸣幼儿园。
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这一话题由来已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随着“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在幼儿园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逐渐开始重视生活化教育,但将视线落于“幼儿生活圈”建构的研究和范例还未有。城市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已有关于打造“生活圈”的研究,这让笔者意识到“幼儿生活圈”的建构将为幼儿教育提供新路径。在“幼儿生活圈”下,幼儿教育不仅关注幼儿、关注游戏、关注课程,更指向情感、意识层面上幼儿生活中“共同体的打造”。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围绕第一、第二、第三支架的阶段性要求,教师要实现从“教材实施”转向“幼儿生活圈”,寻找“资源”与“课程”的有效联结,与幼儿共同建构课程。资源是撬动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支点,我园实行“资源+N”模式,打造“幼儿生活圈”,以“资源特征”和“关键经验”两条主线作为价值研判的依据,选择贴近幼儿兴趣,符合幼儿需要,促进幼儿发展的自然、生活、社会、人文等各类资源,架构“共同生活”课程体系,建构属于幼儿自己的“生活圈”。在资源开发中,我园坚持以“儿童优先”为原则,并不断思考:什么是儿童优先?儿童有哪些权利?我们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儿童会如何参与到生活、游戏中?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在以幼儿为主导所建构的生活圈中,幼儿与教师、伙伴、资源又会如何对话,怎样建立联系,怎样产生关系?
一、与自然对话:课程视角下户外资源的转化
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是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理想天地,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获得幸福感的源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感受着“天地之气”的变化,在这样的“活”教材中,用心感受,慢慢体会。
案例1:一起行动,改造沙水区
和鸣幼儿园在开园之初,设计师根据园所的需要建造了沙水区。开园后,幼儿在沙水区的游戏情况让笔者原先的想法发生了改变:现有的白沙颗粒太大,不易蓄水和塑形,不适合进行沙水游戏。教师秉持平等对话精神,尊重每名幼儿的话语权,通过直接感知、组织讨论的方式,不断进行聚焦式提问、追问,与幼儿共同商讨,引发幼儿思考。小班幼儿调动身体的多种感官进行比较,初步感受不同沙子在颜色、大小、感知觉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终,教师与幼儿共同决定进行“换沙工程”。
在运沙过程中,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感知工具的功效,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在观摩专业人员运沙过程后,尝试合作使用大推车运沙;在运沙遇阻时,请求大人的帮助。从个人到多人,这是小班合作游戏的萌芽。
在沙水区的改造过程中,幼儿和自然建立了联系,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遵循课程园本化发展的规律,研判资源是否适宜,并将更换资源作为课程,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案例2:一起爬坡,“留白”的惊喜
在户外场地中,操场前的两个大斜坡原先计划设计攀爬支撑物,但在一次中班“球飞上坡”游戏中,从幼儿兴奋的表情中,笔者发现幼儿对爬坡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对斜坡进行了“留白”,为幼儿提供了发现、探索斜坡的契机。斜坡不单单是一个空间,还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留白”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游戏的空间,激發了幼儿与斜坡“对话”的兴趣。每一次上坡、下坡,都是幼儿与斜坡“对话”的过程。一个不规则结构的、充满探索空间的斜坡,能够促使幼儿主动、持续、深入地学习,感受挑战的意义,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师在课程中适当“留白”,给予了幼儿更多自由的选择和独立探索的机会。教师要立足幼儿的视角,发现幼儿的成长需求,为幼儿创造更多有故事的环境。
二、与空间对话:课程视角下空间资源的优化
幼儿园空间是有生命、有意义的。幼儿园空间的本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个空间因为有幼儿在,才有意义,有生命。
案例1:共寻神秘,“百变光影区”
在项目活动“纸箱和你玩”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手电筒发出的光很感兴趣,经常在纸箱里玩手影游戏。但由于纸箱空间有限,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继续探索的需要,因此幼儿开始自发拿起手电筒,在幼儿园比较黑暗的地方探究光的奥秘。他们在教室里拉上窗帘玩,在地下车库玩……有一天,幼儿发现了一个地方—一楼楼梯洞。幼儿决定动手打造属于他们的“黑暗基地”,并进行了讨论:“你觉得在这里玩光影游戏怎么样?”“黑暗基地还需要什么?”幼儿向后勤教师申请了一块大大的窗帘,从美工室找来彩色透光砖,在自己打造的“百变光影区”感受光与影的神奇,展开奇妙的想象。由于楼梯较黑暗,玩耍时可能会撞到头,于是,幼儿向园长反映了这一情况,园长了解情况后给楼梯角包上了软皮垫。
幼儿园的墙面、角落是开放的,可供幼儿自主游戏和探索。幼儿在拓展游戏空间的同时,也优化了空间资源,赋予了空间资源独特的意义。
案例2:共同挑战,选择“大型玩具”
教师为中、大班幼儿设计的大型玩具经常受到幼儿“冷落”,询问幼儿后得到的答案是“不好玩”“太简单了”。于是,园部和教师们针对户外运动空间的利用展开研讨,决定利用户外现有大型玩具对面的场地,新增大型玩具。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设计之初,幼儿园教师征求幼儿的想法:“你喜欢玩的大型玩具是什么样子的?”“你希望玩哪些项目?”幼儿各抒己见,讲述了自己感兴趣的大型玩具。幼儿园将幼儿的想法和意见反馈给设计师,新增了秋千、荡桥、吊环、穿越线、弹跳床等大型玩具,并拆除了幼儿不感兴趣的大型玩具。改造完毕后,在开展户外活动时,幼儿会主动尝试这些大型玩具。在畅快运动、勇敢挑战的过程中,幼儿提升了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了大肌肉动作,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幼儿的真实生活需求,让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空间的改造、调整过程中,使得环境真正成为幼儿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课程对话的桥梁。
三、与人对话:课程视角下社会关系的交互
学前社会领域的学习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社会化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适应了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角色的社会人[1]。教师可以选取幼儿能够理解的社会化内容,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2]。
案例1:“无处不在的施师傅”
翻看最近一个月的游戏记录,教师惊奇地发现班里几乎全部幼儿都在不同时间记录过自己与施师傅一起游戏的情景,不禁好奇施师傅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经过观察,教师发现幼儿对施师傅变的魔术感兴趣,喜欢跟施师傅一起玩。于是,教师为幼儿和施师傅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便他们进行心灵的互动和对话。在游戏回顾环节,教师基于幼儿的游戏记录和精彩分享,让幼儿谈论和施师傅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为了满足幼儿体验施师傅一日生活的心愿,教师根据幼儿的提议,与幼儿共同设计“轮流跟岗体验表”。在与施师傅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施师傅是一名保安,并了解了保安的常规工作内容,感受到了施师傅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幼儿也被施师傅的热情所感染,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能够帮助他人、为他人带来欢乐的人。
案例2:“邻居,你好!”
因地缘关系,和鸣幼儿园与凤起和鸣小区存在密切的关联。为了将这一潜在的社区生活圈可视化,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与他人的密切联系,教师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住所分布情况,设计“邻居,你好!”生活墙,张贴幼儿居住的单元和楼层的分布图,让幼儿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家并认识自己的邻居;开展“我的邻居”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寻找邻居、与邻居合影、互换自制名片,认识自己的邻居,鼓励幼儿拓展在幼儿园、社区的朋友圈。慢慢地,晨间相约入园的幼儿变多了;混龄游戏中,跨年龄互动的幼儿也变多了;幼儿还会与朋友周末相约游玩。学期末,小、中班的教师一起准备了一份《邻里关系联络单》,在新生报名时发放。在暑假,幼儿可以提前认识,中、大班幼儿可以向小班幼儿介绍幼儿园的趣事,消除小班幼儿对新环境的焦虑情绪。
此外,我园形成家园合力,通过“一对一”家长会、家访、线上交流、幼儿成长档案创建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編写《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生活指引》,为家长提供一日生活指导,使家长与幼儿园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环境为课程的生成与实施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教师在发掘课程资源的过程中,由简单地梳理资源,细化到梳理每样人、事、物包含的发展指标,可能的活动和教育建议,以及能够与幼儿园游戏活动联系起来的课程资源,博采众长,多元融合,把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隐于环境中,并转化为一日生活中的惯例性环节和幼儿的惯例性行为[3],生成了“我们的餐桌”“水果的旅行”“啊呜,吃饭喽!”“纸箱和你玩”等班本项目活动。
灵动的课程资源在师幼互动中形成了一张张课程实施预设导图、课程资源图,它们既是一张图,又反映了教师的课程思维。和鸣幼儿园将园本课程的建设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根据幼儿生活的轨迹寻找资源,构建“生活圈”,为幼儿提供探究、发现资源的机会,搭建幼儿成长的支架,拓展和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不断促进幼儿的发展,丰盈园本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钱文.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包含的四个方面[J].福建教育,2015(29/33):8.
[2]钱文.3~6岁儿童社会认知培养的教育建议[J].幼儿教育,2015(7/8):7-9.
[3]韩康倩.华爱华教授访谈录之六 “安吉游戏”中的一日生活[J].幼儿教育,202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