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熙 卢 静
AI虚拟主播是指借助特定技术合成的“虚拟人物”。它通过语言转换、图像处理、智能翻译等手段,代替真人进行新闻播报等多样态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完成各类“人际”主持传播任务[1]。基于真人的建模,通过设定运行计算程序,AI虚拟主播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问题、不同观众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说话方式,极具真实感。AI虚拟主播有着多种呈现方式和互动形态,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当前,AI虚拟主播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方面有待完善,业界与学界对其多持较为稳健、保守的态度。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AI虚拟主播将实现新的飞跃。
AI虚拟主播作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产物,是传媒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有利于提高新闻生产效率,保证新闻准确及时,加强用户感官体验,促进新闻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AI虚拟主播的出现,转变了传统播音创作主体的新闻生产方式,提高了新闻的生产效率。一方面,新闻收集、加工、制作、发布、传播、反馈流程不断优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快速分析处理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制作视频,新闻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AI虚拟主播能够克服真人主播的弊端,全天候、高强度工作。在传统新闻播报工作中,播音主持人可能会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身体状况的影响,出现漏读和错读现象。AI虚拟主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可控性,可以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减少播报失误,产出差异化内容,实现全天候智能化播报。某卫视AI虚拟主播“小晴”在上线当天就制作了20条视频,吸引了大批读者,提高了卫视新闻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AI虚拟主播依托多种现代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与整合能力,准确度高、及时性强,具有持续性。一方面,虚拟主播能够满足实时传播的需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虚拟主播能够克服现实困难,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得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新闻播报,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能够及时捕捉时代热点,提升媒介信息素养。另一方面,AI虚拟主播能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优质内容。由于输入程序、输出模式已提前设定好,它不会因个人的喜好而随意变换,有利于保证新闻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充分实现新闻的自身价值。重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始使用虚拟主播,创建新闻数据库,优化新闻生产方式,提高新闻传播速度。
AI虚拟主播通过将视频、图片、文字、数据、表格等元素相结合,提升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加深了用户的感官体验。一方面,虚拟主播利用3D技术可生成立体视像,人格化特征明显,场景丰富多样,给用户以身临其境之感,使新闻播报更加鲜活、真实、自然。另一方面,虚拟主播娱乐属性鲜明,能够充分把握受众心理,满足个性化需求,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实现双向互动。
AI虚拟主播与传统主播相比,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外部形象多变、语言表达多样、应用场景丰富、技术属性明显。其特点鲜明,优势显著。
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AI虚拟主播的形象库也在不断丰富,不仅有2D和3D、全身和半身、女生和男生等基础形象,还可根据用户喜好选择五官,定制专属形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北京冬奥会期间,虚拟气象主播“冯小殊”正式上线。“冯小殊”以主持人冯殊为原型,在五官、气质、肢体动作等方面与真人高度相似,效果逼真、自然,为比赛提供精确的气象信息,既美观又高效。某市新闻客户端推出了虚拟主播“禧宝”,它是一个3D立体角色,性别可由用户自由选择。女性角色可分为三种,一种着白色衬衣、黑色半身裙,头发盘起,为标准的女播报员形象;一种着休闲运动装,扎高马尾,活力满满,是元气四射的少女形象;一种着淡蓝色长裙,半披肩发,气质温婉,文艺气息浓厚。这三种角色都是符合大多数人审美标准的女生形象。男性角色分为两种,一种着白色衬衣、黑色裤子,头发干净利落,是标准的男播报员形象;一种着深蓝色西装,戴金框眼镜,温文尔雅,翩翩如玉,更加亲切温和,受到用户的欢迎与喜爱。
依托语音识别与合成、语言翻译与转化等技术,AI虚拟主播表达能力较强,语言形式多样。它通过仔细采集真人播报时的声音和表情,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一系列算法程序,建立专属语音数据库和虚拟人物模型,生成清脆、厚重、细腻等不同音色,可以在英语、俄语、日语、法语等语种间任意切换[3]。用户只需要输入特定文字,选择自己喜欢的音色,就可以实现自动翻译并播报。除此之外,虚拟主播在语言表达时也注重情感表现,通过口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形式,表达多样化情感。科大讯飞AI虚拟主播自上线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它可以用30多种语言进行新闻播报,甚至还会部分方言。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熟练地与用户交谈,并通过变换语气、仪态动作等,实现感官交互。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无法将文字、视频与声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能通过后期添加字幕完成,导致呈现效果不佳。AI虚拟主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特定编码程序实现声音、视频、文字的无缝对接,使新闻更具表现力。
自AI虚拟主播诞生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娱乐、文化、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内容形式丰富。首先,AI虚拟主播可用于新闻报道领域,让新闻“活”起来。新华社于2018年推出被称为“全球首个AI智能主持人”的“新小浩”。它不仅能够完成日常新闻报道工作,而且还能与真人连线采访,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继“新小浩”之后,AI虚拟女主播“新小萌”、AI合成主播“新小微”、智能语音主播“梦瑶”陆续上线,虚拟主播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AI手语主播正式上线,并制作推出了手语版视频,运用技术手段克服了声音的障碍,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需要。其次,利用AI虚拟人物进行直播带货。在2020年海尔新品宣传会上,动漫人物“阳小葵”扮演虚拟主播形象,它凭借阳光、灵动、温暖的形象吸引大量用户进入直播间,带动新品销量持续增长。最后,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AI虚拟主播的功能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信息生产与发布,还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自动匹配,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AI虚拟主播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它依存于社交网络,技术属性明显。一方面,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新闻生产和制作,能够进行严密的逻辑判断,准确识别图片、语言、动作等,精准掌握有效信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某卫视虚拟气象主播“小冰”,通过采集、分析天气数据,能够精准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方便人们提前规划行程。另一方面,网络是AI虚拟主播的第一阵地,它的诞生离不开各种媒介技术的支持,如5G技术、云计算、区块链、传感器、数据算法等。运用大数据能提高新闻采编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运用云计算、高科技算法能进行智能化内容推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与传统主播不同,虚拟主播在多种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能够在短时间习得新知识,并根据不同平台的需要产出差异化内容。未来,媒体行业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新闻生产方式,优化新闻产业结构,提高智能化水平。
在传统新闻产业中,多以单向内容输出为主。AI虚拟主播出现后,群体互动形态发生变化,虚拟与现实交互,新闻生产者与新闻接收者实现了双向情感交流,新闻内容更加贴近读者需求,互动方式更加多样。
AI虚拟主播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形态兼具真实性与虚拟性,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交互的产物。随着哔哩哔哩、抖音、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应用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通过在这些直播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移动直播顺应了视觉变化趋势,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可视化等特点,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拉近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更多普通人发掘自身价值,提升幸福感与满意度。当前,最常见的直播种类有游戏直播、美食带货直播、日常生活用品直播、旅行科普类直播等。虚拟主播借助技术手段,打造专属虚拟人物形象,与观众进行互动。在传统直播中,或是真人出镜,或是提前录制好视频,不仅成本高昂、费时费力,而且主播还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完消息并及时回复,用户体验感较差。虚拟主播出现后,它借助数据分析技术,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快速捕捉并回复信息,互动性更强、成本更低,也更受用户欢迎。在某公司两周年庆直播活动中,由虚拟女主播“皮小妹”和虚拟男主播“王富贵”共同主持,他们形象鲜明立体,智能化程度高,直播氛围浓厚,营造了一场科技感十足、趣味性极强的庆祝盛典。
AI虚拟主播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互动性质是虚拟互动行为,与传统互动行为相比,更有利于实现双向情感交流。虚拟主播与真人主播不同,虚拟主播更容易成为受众情感寄托的对象。在面对真人主播时,用户会受到真人主播气质、风格、语言、服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全面准确认知真人主播,用户防备心理较强,不敢轻易吐露心声。在面对虚拟主播时,用户有着极大的包容性。虚拟主播的形象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它们不是单纯的播报机器,其语言风格、音色、语速等都是经过反复测试形成的,对声音艺术处理非常到位,可以将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也不会发生失误。除此之外,由于用户明白主播本质上是虚拟的,他们更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同时,用户在与虚拟主播互动时,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满足自身精神发展需求。例如新华社推出虚拟数字主播“小诤”专门报道航天航空知识,全方位讲述航天趣闻,用户可以随时提问,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回复,这极大地激发了观众对航空航天的兴趣,阅读、浏览、访问量呈爆发式增长,丰富了用户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内容的选择是新闻采编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互动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虚拟主播是一种拟态人形象,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性格等,都是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调整的。虚拟主播多围绕新闻内容与受众互动,互动内容贴近用户需求[4]。在全国两会期间,多家媒体采用虚拟主播进行现场报道,报道内容以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点议案、提案为主,用户参与积极性高,并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形式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意见,互动氛围良好。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AI虚拟主播与受众的互动方式也更加多元。如发表弹幕,屏幕前交互。多数媒体均开通了弹幕功能,用户将自己的问题、感受、想法等以弹幕的方式发表出来,虚拟主播看到问题后会智能回复,主播与用户平等交流,实时交互。其次,AR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可以通过穿戴设备置身于虚拟空间中,与虚拟主播交流互动,视觉效果良好,有助于深化情感体验。在近年春节期间,有卫视将虚拟主播引入春节特别节目,用户可通过穿戴AR设备,置身于热闹的春节氛围中参与话题讨论,观看新春节目,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AI虚拟主播将应用到访谈节目、综艺晚会、在线教育等更多领域中,实现全面发展、不断转型。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AI虚拟主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AI虚拟主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拓展了新闻传播渠道,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AI虚拟主播还存在缺乏情感认知、不够灵活等弊端。因此,我们应从它的呈现方式与群体互动形态出发,不断开拓创新,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