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1-11 07:31呼叶琳唐礼勇
村委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

呼叶琳 唐礼勇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一部分,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要素,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民众文化权益的具体措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调查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服务形式缺乏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管理方式有待完善、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助力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乡村振兴;黄华镇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9-015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党和国家对乡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度逐步提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乡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外,还需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和产品,让农村居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红利”,切切实实从文化惠民成果中收获幸福感、获得感,促进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提升,实现全面发展[3]。基于此,文章针对黄华镇探寻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深入的分析。

1   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情况

1.1   黄华镇概况

黄华镇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向西隔太行山与山西省相望,地理位置优越,红旗渠水穿境而过,拥有“天开图画”的黄华山和“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天平山,风景宜人。依靠太行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古板栗园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止方村旅游精品村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先后获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省级园林镇”“省级卫生镇”等荣誉,是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镇。初步形成红色研学游、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休闲采摘游等多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例如,魏家庄村特色农家乐逐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已成立村集体公司6家;常家庄村和庙荒村高、中、低档民宿错位发展;桑园、郭家园、李家墁等村也进一步拓宽休闲带辐射范围,成为文旅发展“新引擎”。政府继续挖掘资源,制定发展政策,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者、新兴产业引领者、乡村振兴排头兵、民宿发展先行者四个方面,进一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黄华镇,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的文旅特色小镇。

1.2   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黄华镇致力于推进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尽可能使所有村庄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方面,林州市政府制定了《林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黄华镇按照相关的安排部署,逐步完成文化广场、球场、农家书屋、村史馆、党史馆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設。30个村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每村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建成本村农家书屋,市新华书店负责书籍的供给;文化广场上陆续安装健身器材,搭建戏曲舞台;村委会向村民收集村史相关内容,完善村史馆的建设。

在文化活动方面,除了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相关讲座外,黄华镇发挥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作用,除了定期放映公益电影外,还多次在文化广场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篮球友谊赛、广场舞比赛、乡村摄影展、“村晚”等,满足了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同时鼓励村民自发成立村级文化志愿队伍,小部分村民发挥文化活动中的带头作用,组织各类艺术团体,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

2   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通过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可以增强他们对村庄的认同和凝聚力,使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事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4]。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然面临困境。

2.1   服务形式缺乏创新

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村民对文化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形式无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黄华镇的服务形式老旧,公益影片重复播放,戏曲内容无更新,书籍资源更新跟不上时代变化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吸引力。由于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设置没有根据村民意愿进行及时调整,造成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村民的需求逐渐出现偏差,一些服务内容已经不再符合村民们的需求,难以使村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保持新鲜感。

2.2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如政府相关部门承担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的建设工作。建设运营的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划拨为主,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乡村建设的力量仍然不足,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缺少专门的平台和政策激励。

2.3   管理方式有待完善

在文化设施管理方面,黄华镇部分村庄“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各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都已按照要求基本建成,前期全天对村民开放,但因缺少专业人员对设施进行管护,到后期只有外来研学团队参观时才会开放。对于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的管理,既有村级管理又有乡镇管理,管理制度之间存在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不利于工作的展开和执行。而且由于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的工作岗位没有详细的考核要求,造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管理混乱的问题。

2.4   基层文化人才短缺

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缺少合格的管理人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较少,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不够专业,且对新型网络技术掌握不足,不能与时俱进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转型升级,村民的文化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带动。村内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存在团队组织化程度不高、节目缺乏创新、成员艺术素养不高等问题。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待遇与城市相比有差距,对大学毕业生、外派驻村干部、高素质的文化志愿者等优秀文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很大程度上造成文化人才的缺乏,难以保障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性。

3   推动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协同共进的公共文化发展新格局,应不断挖掘和培育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积极促进本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为持续推动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1   充分了解民意,创新服务形式

首先,增加村民的話语权,倾听村民的意见建议,畅通村民的表达渠道。将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方式[5]。部分村民大多忙于农活或在外打工,对本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度不高,建议先对村民普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知识。利用网络渠道,通过“最美黄华”公众号或各村的公众号,设置村民表达需求的入口进行意见收集,还可以利用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渠道了解村民的需求。村委会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聊、定期走访的方式倾听村民心声,定期调查村民需求。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公共文化的供给与村民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

其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发展,并为农村居民提供活动所需要的经费、场地和设施等,鼓励村民创新村庄文化服务形式,相邻村庄之间可以通过联合举办各类比赛与会演;将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现代农业技术、新型文化业态与网络相结合,推进“互联网+文化活动”;将文化服务数字化、智慧化,丰富数字阅读、智慧导览、网络直播等服务样式,提升活动品质与吸引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

3.2   加强多主体合作,提升供给能力

一是政府应该转变原有的行政主导地位,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就要突出供需对接的重要性,促进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以满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在满足必需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内容后,应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和内容,多主体合作才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团体、企业等其它主体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可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文体活动。同时,可组建一支由文艺工作者、返乡大学生组成的黄华镇文体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明确各方社会力量的职责分工,确保将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输送到村民手里,营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发展格局[6]。

3.3   明确人员职责,强化效能考核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文化振兴实施的有效保障[7]。首先由政府成立督导组,负责检查各项发展指标和内容的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给予一定时间整改。在考核指标的制定上,不仅仅局限于各项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检查,还要开展对村镇文化工作者的测评或考核工作,通过对本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率、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到场率、数字公共文化点击率、公共文化服务满意率等指标的考核,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其次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村庄和成就突出的个人,在授予荣誉的同时,可适当加大物质奖励;对于考核结果不太理想的,除规定整改时间外,视严重程度可采取与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挂钩等惩罚手段。最后对村民开展不定期回访,并设立举报热线,接受村民的监督。

3.4   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文化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质量的高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能结合时代背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内容的新型人才来建设。

针对黄华镇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需构建相应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文化人才的创新能力。第一,黄华镇应该注重提升镇村两级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养[8]。需要加大对镇村两级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文化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树立文化发展理念,确保剔除落后的文化观念;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黄华镇的文化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文化方面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网络办公的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组织各村文化工作者外出游学,参观学习其它村镇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第二,鼓励市区在编人员下乡服务。市区在编人员组成志愿队伍下乡服务,为乡村地区提供专业文化知识,指导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为市区人员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可以设置一部分政府见习岗位到乡村服务,吸引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或短期无职业规划者选择此项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黄华镇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短缺的困境。第三,黄华镇各村的留守村民以老年和孩童为主,在大部分家庭中,年轻人外出工作,而老年人则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可以将家庭中的老年人视为志愿者队伍的潜在发展对象,鼓励其作为志愿者参与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能发挥老年人的潜力和价值,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乡村也将变得更加温馨和融洽。第四,通过利用市区和村镇的资源和人力优势来实现黄华镇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4   结束语

通过实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在显著提升。这些工程的推行不仅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便利性,为乡村地区注入了文化的活力和魅力,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找到问题症结,才能有效地解決问题,促进乡村地区公共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2023-02-13].https://

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

[3]孟祥林.高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目标下的保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21, 34(05):11.

[4]袁贵纯,李孝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03):85-89.

[5]张续敏,董少林.安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的困境与路径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1):64-69.

[6]满晶晶.推进江西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10):28-30.

[7]金栋昌,王宇富,徐梦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图书馆论坛,2023,43(05):10-22.

[8]郭志聪,吴江.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J].三晋基层治理,2022(03):31-34.

作者简介:呼叶琳(1997-),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发展。

通信作者:唐礼勇(1978-),男,汉族,浙江台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