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星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与基层群众紧密联系的区县文化馆充分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既普及了美术、摄影知识,提高了大众的审美能力,让大众的欣赏品味多样化,使草根艺术家了有一定的受益人群;又给普通大众创造了参与创作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使爱好者们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为他们的成功做好铺垫。
关键词:区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专业”门槛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86-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改革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作为议题,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 “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而具有公益性的区县文化馆以其独特的群众文艺创作辅导、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服务领域理所当然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
美术、摄影是人们喜爱的一个项目,下面我就以六合区为例,对区县文化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和美术、摄影大繁荣现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进行详细阐述。
一、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美术、摄影知识、技能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强调“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以往传统的美术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率微乎其微,有不少对绘画感兴趣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根本就没有机会拿起画笔。没有时间、没有条件、不会、不懂……诸多的理由摆在面前,传统的艺术对于大众而言是那么遥不可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六合区第二文化馆逐步改进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采用文化惠民、免费开放等多元化的公益文化服务方式,让美术、摄影作品融众进大众的生活,让普通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参与到美术、摄影活动中,使美术、摄影艺术逐渐普及化。
“送春联下乡”活动是六合区第二文化馆“文化惠民”工作的重要服务方式之一。在每年的农历春节到来之际,六合区第二文化馆都会组织本地区的书法名家深入到各个街道、社区开展送春联活动,一幅幅赏心悦目、脍炙人口、充满喜庆吉祥的春联既装扮老百姓的家门,也普及了行体、隶体、楷体等各种书法体的基础知识,激发了普通群众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这种“送春联”的服务方式能充分利用书法作品的感染力吸引大众的目光,把“书法艺术”融进群众的生活,也让更多的群众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化馆培训中心”和“美术摄影画廊”是六合区第二文化馆美术、摄影“免费开放”工作的两大主阵地。 “文化馆培训中心”按照年龄开设不同系列的培训项目。“少儿艺术基础培训班”是面向全区少年儿童开展的美术、摄影免费开放项目,“老年大学教室”则是针对老年人的艺术免费培训项目,由入门到提高,培训班根据不同人群设置了相对应的课程;“美术、摄影画廊”是文化馆举办各类美术、摄影展览,普及美术、摄影知识的窗口阵地。六合区第二文化馆年均举办开放式美术、摄影展览12次,参观人次达4827人。这种以培训和展览相结合的多样化免费开放服务方式,可以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有机会接触、参与美术、摄影活动。
二、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提高美术摄影爱好者的创作热情
区县文化馆除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心外,还是基层群众文化艺术辅导中心、群众文艺创作辅导中心、社区乡镇基层文化活动的指导中心。随着美术、摄影逐渐普及,人民群众对审美的要求不断提高,六合区第二文化馆业务干部在开展工作时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以创新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带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尤其是开展培训、辅导工作,更加便捷、高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的爱好者们的需求,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走出去”指文化馆业务干部走出办公室下基层辅导,六合区第二文化馆业务干部坚持“哪需要,到哪去”的服务理念,?深入到各个街道社区、企业的美术摄影团体中去,给业余爱好者们提供便利的美术、摄影知识辅导服务,充分发挥文化馆业务干部的引领作用,提升业余爱好者们的专业水平。2012年文化馆业务干部下基层辅导选送参加省市展览,其中获奖的少儿美术、摄影作品就有35件。
“引进来”是指邀请专家来指导。“群文大课堂”是六合区第二文化馆2012年新创立的文化惠民品牌之一。根据群众需求,每年计划举办2到4次美术、摄影专题讲座,邀请省市知名美术家、摄影家主讲。2012年的美术专场由“2012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金奖得主杨玉贵先生主讲; 2012年的摄影专场邀请了南京市摄影协会主席赵浏兰女士主讲。两场讲座都座无虚席,地区所属各个企业的美术团队、摄影协会、各个中学青少年摄影兴趣小组、街道文化站长、大学生村官等近500名美术、摄影爱好者聆听了讲座。这样的专业性讲座以往都是要收取门票的,而现在文化馆把它纳入了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中,定期举办,对于美术、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是提升专业水平的契机,能够有机会接受专业理论指导,找准差距,有方向的进一步提高。
三、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积累美术摄影创作成果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包括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层的各个社会层面的群众,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美术、摄影的创作,也都可以参加美术、摄影专业性的比赛,展览和荣誉已经不再是职业艺术家的专利。
2014年5月19日对于六合区龙袍镇的胡恒贤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已经50岁的他在六合区文化广电局和文化馆的帮助下,成功的在六合区万寿宫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画展——“‘向大家致敬农民油画家胡恒贤作品展”。当天,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群众艺术馆、六合区文广局、六合区文联、文化馆等多个文化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胡恒贤办油画展‘是六合区“美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典型事例。原本,像胡恒贤这样一个出生在农村,一直靠种地、养鱼为生的农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凭自己的力量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举办画展,然而在他年过半百的时候遇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样一个的艺术爱好者们的春天。中央提出“贴近群众、深入基层”的要求,让文化馆业务干部有机会接触到像农民胡恒贤这样的爱好者,了解到他们的需求,提供专业辅导,最终帮助他们成功的举办了个展。
像胡恒贤这样借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春风最终成功的业余爱好者的事例很多。据统计,2013年,六合区第二文化馆选送的非职业艺术家的美术、摄影作品参加专业展览,最终获奖的有82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5件,获省级奖项的8件。六合区文化馆业务干部在开展常规美术、摄影工作时,一改传统的工作方式,不再单一的追求获奖率,真正的开始朝着区域内公共美术、摄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努力。无论是自己组织、策划的美术、摄影活动,还是协助街道、企业、社会美术团体组织美术、摄影活动;或者是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省、市专业性的美术、摄影展览、比赛;遴选优秀美术、摄影作品免费在馆办杂志《江之韵》刊登,文化馆都会把地区大众作为服务对象,尽量满足每位美术、摄影爱好者的需求。
四、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提高大众的美术摄影素养
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在保障文化民生的基础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美术、摄影高不可攀的门槛的打破,确保了所有爱好者都能平等地参与美术、摄影活动,从事美术、摄影创作,享受美术、摄影成果。区县文化馆以送艺术作品、免费开放、办展览等各种活动方式为载体,给参与者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让群众自我表现欲和学习欲有机结合,参与活动和提升水平相辅相成,满足了不同阶层群众对美术、摄影的需求。这些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美术、摄影活动,即保障了大众享有美术、摄影公共服务的基本文化权益,也用美术、摄影作品熏陶了群众,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全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社会道德导向健康化,推动了现代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美术、摄影高不可攀的门槛被打破,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美术、摄影活动,博物馆、美术馆门庭若市,艺术家层出不穷,艺术展览标新立异,每年更是有数万艺术考生争着挤进艺术的殿堂,兴起的艺术潮流标志着群众对美术、摄影的需求日渐增长。这就促使更多社会团体自发地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行列中来。先后崛起的798、草场地、环铁、宋庄等艺术区和各地兴建的画家村正是群众自我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建设的新潮流。
五、公共文化服务未来
现阶段,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差距,区县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面要进一步拓宽。文化馆在开展公共美术、摄影服务时要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既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也要考虑到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郊区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员等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服务区域要向农村和偏远郊区辐射,服务对象要力求覆盖所有人群,尤其是要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这些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的弱势群体,结合各个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文化服务,开展有特色、多样、丰富、优质的美术、摄影活动,努力使公共美术、摄影服务贴心、到位。如举办“农民工眼中的城市”手机摄影比赛,组织艺术家志愿者定期到留守儿童学校进行辅导,让这些文化弱势群体也能参与美术、摄影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果。
传统的文化馆都是采用由上向下“送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这些文化服务内容并不一定是百姓所需要的。今后,区县文化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朝着自下而上的‘超市式供应、‘菜单化百姓自己点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发展。 无论是“超市式”供应还是“菜单化”百姓点文化,都要求文化馆所提供的公共美术、摄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化。区县文化馆要根据地区群众的意愿和需要,不断充实和调整公共美术、摄影服务的内容,除了提供常见的美术、摄影服务形式外,还要提供相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术的公共服务。如农民画、剪纸等,这些独特的民间艺术和基层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文化需求的不可忽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R].人民出版社,1996-10-1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R].人民出版社,2006.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十七大整治报告[R].人民出版社,2007-10-21.
[4]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人民出版社, 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