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落实

2023-11-10 19:57:23韩云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童谣小熊

韩云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语文园地》有多个固定栏目和轮换安排的栏目,但有一个栏目仅在一年级教材中出现了,那就是“和大人一起读”,很显然这是从幼小衔接的角度专门为一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的。梳理一年级上下册教材,可以看出每个《语文园地》中都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内容多数是采用循环往复构段方式的儿童故事、儿童歌谣,适合一年级学生在与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进入课外阅读状态。那么,教师该如何将“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落到实处呢?

一、在陪伴朗读中培养读起来的情趣

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是以听读为主的,自己对着书本中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声音来,自然是需要学习的,这种学习通常需要经历听读、教读、跟读、带读、一起读、尝试读的过程,需要大人的陪伴朗读;这种陪伴需要教师适时指导和积极鼓励,充分调动学生读起来的情趣。

一是师生共读,在陪伴中指导。教师作为具有专业优势的大人,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情趣和乐趣。师生共读一般在课堂上以“1+X”的模式开展。陪伴学生一起读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这种主体体现在学生朗读《语文园地》中的诗文时,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允许学生猜读,鼓励学生互相请教。教师要善于做倾听者,并乐于见到学生的朗读成果。在开始朗读阶段,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字词,通顺地读句子,教师都要充分肯定与激励,使他们获得读得好的成就感。学生看到诗文时,就想放声读一读,有了主动阅读的意识,就能够产生读起来的情趣和乐趣。学生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获得读正确的方法。可见,教师在共读中的指导,并不是一味地教学生怎样读,而是悉心陪伴,真心鼓励。在师生共读中,教师需要适时转换角色,即以儿童视角引导学生朗读诗文,这样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如朗读《小熊住山洞》一文,故事说四个季节里爸爸要砍伐树木被小熊劝阻了,体现了小熊的善良和爱心;只是故事中只有小熊的劝说,没有出现爸爸的言语。师生共读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熊,教师扮演爸爸,要求学生设计爸爸回答小熊的话语,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读好了小熊说的话,而且想出了爸爸的多种回答。这样的师生共读,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情境创设中,落实在促进学生越读越有情趣上。

二是亲子共读,在陪伴中鼓励。亲子共读指向家长在陪伴中以鼓励为主,家长的身份和自身的阅读能力与教师区别很大,同时学生在家庭中与家长在一起阅读,通常是以“1+1”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家长与学生的共读重在通过放声读带动学生一起读。有调查显示,学生都喜欢家长在家大声朗读,学生也跟着大声读出来。家长在读诗文的时候不像教师有许多讲究,只有大声读出来这一要求,让学生觉得自己可以和家长比一比,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读起来的兴趣。家长在陪伴朗读中,还可以结合文本特点用多样化的阅读游戏来丰富孩子的阅读体验,如互相扮演读、拍手读、比赛读等。如《夏夜多美》是一篇比较长的故事,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比较多,一年级的学生读起来有难度。家长可以和孩子开展“看谁读得准”的比赛,即谁出现读错的情形,就让对方读起来,看谁一次能够读比较多的文字,最后看谁能够一点不错地把故事读出来。

三是三方联读,在互动中增趣。所谓三方联读是指教师在适当的时间邀请家长进入课堂,选取“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开展联读活动。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探讨共读的策略,也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共读的具体方法,还可以营造共读的独特氛围,让“和大人一起读”更有趣。在开展三方联读时,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宜阅读的文本,通常是有比较多的角色,有适度拓展的空间。《春节童谣》就是适合三方联读的文本。在学生初读童谣后,教师让学生就童谣中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请教家长;家长在向孩子介绍后,还可以轮流给全班学生读读童谣,讲讲“腊八粥”“扫房子”“磨豆腐”的春节习俗,补充介绍童谣中没有出现的本地春节习俗;之后再開展互动阅读,可以是拍手合作读、亲子展示读、学生比赛读等,让春节习俗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入脑入心。

二、在多元交流中培养读下去的能力

“和大人一起读”看上去就是让学生读起来,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读中学习交流,在读有所得中形成读的浓厚兴趣。

一是在读中思考生活道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文本能够读正确、读通顺就很不错了,但并不是说在读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根据所读文本的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针对所读文本进行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如在《猴子捞月亮》这一经典故事中,学生读到猴子之间惊慌的重复话语和老猴子恍然大悟的惊叹时,都会觉得趣味十足。对此,教师可以用“月亮明明在天上,猴子为什么会从井里捞月亮呢”设置话题,让学生读读故事,想想话题,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那只发现月亮掉在井里的小猴子,会怎么办?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尽管还不能真正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却能够产生在生活中怎样避免做那只小猴子的意识,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能够促进学生继续去读这样的故事。

二是在读中感受做事的道理。有些阅读材料所说的内容,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环境联系密切,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与体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懂得怎样去做事情。如读《谁和谁好》,这是一年级学生自己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和谁是好朋友就喜欢和谁在一起玩,而且玩得很高兴。以这样的想法来看儿歌中成为好朋友的对象,学生就明白“藤和瓜”“白云和风”“蜜蜂和花”都是经常在一起“玩”得很快乐的朋友。

三是在读中领悟人生哲理。在“和大人一起读”中,还有一些文本具有言浅意深的特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应用自己的理解来贴标签,而应该引导学生自主交流,甚至让学生提出疑问去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如读《阳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阳光给哪些事物带来了变化,思考对这些事物来说,如果没有阳光会怎样;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阳光还给哪些事物带来变化,你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领悟。这样的交流与碰撞,就能够促进学生从阳光中领悟到独特的人生哲理。

总之,“和大人一起读”作为一年级一个具有幼小衔接意义的学习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走进自主阅读活动的有效平台,也是家校共育合作的有效抓手,还是学生练习阅读的最佳训练场。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童谣小熊
童谣里的童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2
快乐童谣
小熊
农村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与思考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可爱的小熊
呱呱童谣
快乐童谣
兴趣英语(2013年12期)2014-02-11 0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