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陀螺》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作为单元内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承载的批注阅读方法,主要是丰富感受式批注,学习联想式批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选择一些语句写写感受式批注、联想式批注,忽略了在批注阅读中对文本深层内容的把握。因此,教师要将批注阅读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体会深刻的地方进行批注,领悟课文的主旨。
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进行适当批注,选择体会深的地方重点批注。学生所作的批注,集中在课文的关键词句上,无论角度还是形式,看上去都比较单一。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回顾《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学习的批注阅读方法,明确在关键词句的批注中,可以采用质疑式批注、感受式批注。然后,教师选择“做陀螺”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这一重点内容,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批注,注意在体会深的地方进行重点批注。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聚焦这一部分课文内容,再度阅读、批注。之后,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学生选择“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了乌云”作批注,对“满”体会出“我”在做陀螺时因为总是做不出能够拿得出手的陀螺而十分难受,心情就开朗不起来,这也充分说明“我”对想拥有一只好的陀螺到了非常痴迷的程度。有的学生同样选择这一语句进行批注,但他不是直接针对心情变化批注的,而是体会句子中比喻方法的运用,用“堆满乌云”来比喻很长一段时间自己的心情,能够让人从中感受到“我”对拥有一只能够与小伙伴们去争斗的“得心应手”的陀螺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却难以如愿,所以心头的乌云都堆“满”了,有压得人难以抬起头的感觉。这实际上还是对人物心情感受进行的批注,而且还形成了不同角度的批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新的批注方法并运用批注开展阅读活动,使二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避免出现孤立学习批注的情形。这样将品读、感悟与批注有机融合的阅读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立体、形象地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文中的“斗陀螺”为例,教师让学生阅读“斗陀螺”的内容,注意在感受深的地方进行批注,同时注意寻找可以开展联想的内容进行自主批注。“斗陀螺”是课文的关键内容,先是体现了“我”获得“鸭蛋”陀螺后复杂的心情:“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漂亮”,又“恨不得”一显身手;然后详细描写了“我”用“鸭蛋”陀螺与一只大陀螺比赛,最后战胜了大陀螺的经历和感受。学生在理解这一关键内容时,可以批注的点有很多,如有的学生选择“我”获得“鸭蛋”时的内心进行批注,有的学生选择“鸭蛋”露面时的情形进行批注,有的学生选择“鸭蛋”与大陀螺争斗的情景进行批注,有的学生选择“鸭蛋”取得勝利进行批注,最后大家认为“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鸭蛋则不动声色地躲闪……”的描写最值得批注。教师集中指导学生对这一描写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可以从精彩的动态描写进行批注,可以从对比手法的运用进行批注,还可以从看上去是两只陀螺在争斗本质上是两个陀螺的主人在争斗进行批注。
在《陀螺》中,作者借自己用看上去不起眼的“鸭蛋”陀螺战胜大陀螺这件事,在课文结束时突出了自己的感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就是斗陀螺的感悟。这样的感悟自然属于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值得批注的重点。对此,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这一关键句的理解上开展联想式批注。
首先是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海水不可斗量”容易理解,斗作为量具用来量海水太小了,“人不可貌相”难理解一些,可以换一种说法即不能“以貌取人”。其次是联系课文中斗陀螺的情景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鸭蛋”陀螺无论从外貌、体积去看,都比不上大陀螺,最终能够战胜大陀螺,说明陀螺有没有本事不仅仅是由大小决定的,还要看它是否具有争斗的本领。
总之,在《陀螺》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编者意图,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针对人物的感受进行批注,体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