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桦
(河南城建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创意设计思维表达”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课程,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该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传统的“创意设计思维表达”课程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技巧训练、实践操作、作品展示、教师点评”等环节。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达设计思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各种创意设计思维的理论和流派,以及相应的实践案例。此种模式下,学生通常会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解、阅读相关文献和观看案例分析来训练设计思维。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环节,学生往往无法真正掌握创意设计思维的精髓,只是简单地对概念和理论进行记忆,无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受限于课堂时间,教师很难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与实际项目的结合,学生往往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难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总之,“创意设计思维表达”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践环节、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知识更新缓慢以及被动学习等问题。
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侯志国[1]将思维导图与图形创意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谢寒[2]利用游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图形创意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霍俊燕等[3]认为知识储备和想象力的发挥是产生优秀创意的起始环节,良好的开端才能为以后的创意指好路。本文引入图形推导方法,形成一种图形推导解读设计思维的模式,并以3个创意设计思维表达课题为例,介绍图形推导与设计思维相结合开展教学的改革过程。
图形推导方法是指利用图形形式进行思维表达和创意发展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法。它通过将图形和符号结合,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艺术、设计、数学、科学等。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4]指出:人类的智能包含视觉空间智能,它是人类在获取视觉空间信息时把感觉到的结果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对该物体的形状进行实际操控或意念操控,也体现出认知思维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图形可以表达创意、情感和观点,提升艺术和设计作品的品质。图形推导是认知思维的起点,通过图形和思维相结合达到对设计思维的培养。这为学生通过设计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本文的图形推导包含两层含义:(1)将图形作为载体与设计思维相结合,提高课程的趣味性;(2)通过图形的推导与演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多角度、多维度、散点式的“系统化思考模式”。
本文利用图形推导方法对“创意设计思维表达”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阶段。
(1)建立概念框架。在教学开始阶段,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意设计思维的概念框架,例如使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地图等工具,将创意设计思维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技巧进行可视化和结构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创意设计思维的相关内容。
(2)问题分析与解构。引导学生将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构,例如使用鱼骨图或树状图等工具,将设计问题拆解成多个子问题和关键因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并为下一步的创意生成提供思路。
(3)创意生成与筛选。学生运用创意思维方法,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引导学生使用筛选矩阵等工具,对多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原型制作与测试。学生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通过手工制作、数字建模等方式制作设计原型。引导学生使用原型测试表等工具,对设计原型进行测试和评估,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设计成果汇报与展示。学生向教师和同学汇报和展示设计成果,并使用PPT、海报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和展示。引导学生使用反馈表等工具,对设计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6)设计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例如使用反思日记等工具,记录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另外,在教学改革中还应特别关注4个关键方面的调整: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参与、评价方式等。
(1)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从课程的整体设计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基于图形推导方法的教学方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和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讨论图形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图形表达来传达想法和创意。也可以示范使用不同的图形和符号组合进行思维表达的案例,并解释案例中所用到的技巧和策略。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图形推导任务,包括手绘、数字化工具等方式进行表达和创作。
(2)教师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推导表达和创意设计,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提供指导和帮助。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通过个案研究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积极参与图形推导活动,在图形推导过程中自主思考,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图形和符号组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表达方式,并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和改进。
(4)评价方式。评价设置为全过程的、动态的,并与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相匹配。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所改进。评价方式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图形表达能力评价;创意质量评价;思维发散度评价;概念和技巧运用评价;口头和书面表达评价等。此外,评价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本文选择了“文字图形化互动表达”“图形情感互动化表达”和“图形与文字互动表达”等3个课题案例对图形推导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进行说明。通过课题设计训练达到锤炼学生思维整合和设计实践两方面的能力,从而打破思维僵化和趋同的现状,将保守的依附性思维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4]。
课题1的设计内容:分析文字与情感的互动对信息传播的积极影响,分组设计文字与情感相结合的作品,思考设计思维在两者互动中的作用,课程设计采用调研、设计、讨论、汇报等方式,以文字与情感的互动表达训练为依托,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 分析这些作品在自身的创作语境和设计理念影响下的异同;(2)研究设计思维在这些作品中起到的积极作用;(3) 研究情感与文字互动中呈现出同质化的原因及根源。通过这些研究,使学生突破定式思维,深入理解情感与文字的互动,同时使学生对造字起源和汉字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以某分组的作品(见图1)为例。该作品中的“凹”“凸”等两个文字从语义角度看是文字符号,从情感构成角度看具备了显著的情感化特征。从设计思维的角度看,学生把自己想要的含义和观点传达给大众,满足了设计的心理和需要,并进一步探索了字和情的区分与互动,思考二者互动过程的转化,探索点、线、面融入文字后的形态构成,以及文字本身与点、线、面之间的置换。
图2是2018年在香港0621-汉字展中日本著名字体设计师浅叶克己的字体设计作品《SEVEN》,体现出设计师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设计思维与设计实现不同组织形式的思考。从整个设计内容看,作品注重虚实、留白、点线、点面、线面融合,注重强调艺术精神层面的情感化表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设计的定义在于不被过度约束与局限,敢于打破对定义束缚,使新创作的文字被重新定义新的内涵。
图2 浅叶克己:SEVEN (2005)
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使学生逐渐脱离对情感与文字关系的固有认知,主动思考情感与文字之间的相互关系,打破学生的思维认知边界,加深学生对文字起源和文化产生演变的兴趣,并以新颖的视角思考设计创意表达的新形态。也体现出随着学科体系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5]。
课题2的设计内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图形与情感化表达的关联点,探索图形的情感化设计理念,领悟图形与情感之间的互动性表达,最后设计出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的作品,体现两者的内涵和外延。
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设计教育与课程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远、更深[6]。在设计过程中,应分析图形与情感化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关注图形与情感化互动所能够传达的潜在意义和价值。该作品(见图3)是以圆形为基本形的情感化设计。通过“圆形—熊猫—猴—△—○—口—人物—情感”反映了将图形融入情感化的设计思维。在图形到情感化处理的互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抛弃对观摩对象的固有认知,积极采用系统性思维,提升自我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力求以新视角产生新的思考。
图3 学生自绘:图形情感化推导训练
唐代著名诗论家司空图曾在其著作《诗品二十四则·雄浑》中提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所以,对物象的认知不应该拘泥于表面设计,而是要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课题3的设计内容:通过反复练习,了解图形与文字表达的关联点,分析图形与文字的互动对信息传播的积极影响,思考设计思维在两者之间互动中的作用。课题采用联想、同构、象征等手法来展现。以文字和图形的互动训练为依托,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品(见图4)将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与汉字结合,以情感化设计探索为思维训练重点,呈现出学生对传统吉祥文化情感化表达,字体的设计训练效果达到了图形和文字互动的情感化表达实训目标。学生尝试将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融入图形,再与文字结合产生图—字—意的互动性表达,体现传统吉祥图案的时代变迁。而作品中圆形的几何形态则演绎着我国中式美学观下的“圆文化”,通过将吉祥文化内涵融入图形之中,传达了多样化图形新语义。图字互动训练作品中,学生分别采用“传统吉祥文化—圆形—才高八斗和传统凳子—欣欣向荣—中式风格椅子”图形推导思维模式,非常鲜活、生动地表达出“吉祥文化—图形—象征—情感”的演变过程。这是对情感化设计的图形语言互动的深刻探究,学生通过课题实践对吉祥文化、图形的设计,塑造图形语义的情感化表达有了新的认知。
图4 学生自绘:图字互动训练
香港“0621-汉字展Hanzi Exhibition”主题汉字展,台湾知名设计师游明龙创作的海报设计作品《Love &Life》(见图5)。作品通过“飞白书”传统字体设计样式,将传统的鸟纹样与文字笔画结合形成富有中国图形与文字互动意味的情感化文字海报,生动体现出“爱&生活”的创意主题。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深刻的驾驭图形与文字关系和情感化互动展开的创作,体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视觉图像,也是图形推导融入现代创意设计思维表达教学的重要探索。
图5 游明龙,Love &Life (2012)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的既是规律,又是方法论,在课程中就是设计思维表达的规律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关系总结。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物,可以触摸到的造物。而设计的本质在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的且具有明确的方法论指导意义的思维方式[7]。
为了验证基于图形推导方法的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选取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图形推导方法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和比较,包括创意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模式的看法和体验,以及该模式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影响。首先,定量地分析了基于图形推导方法的教学改革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作品质量和创新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具体数据(满分均为10分)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作品平均得分统计
其次,通过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定性地了解了学生对基于图形推导方法的教学改革的看法和体验。实验组中95%的学生表示对该模式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90%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对他们的创造力有很大的激发作用,95%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对提高他们的设计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实验组中大部分的学生对该方法持有积极态度和良好体验,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设计表达能力。此外,学生还表示该方法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设计思维和创意表达的本质。学生通过观察练习来完成有意识的设计分析与推理工作,整合已知知识,突破惯性认知限制,扩延思维边界,为今后原创设计的创新性夯实基础[8]。
本文探讨了基于图形推导方法的《创意设计思维表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图形推导方法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对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创意设计思维表达课程的学习核心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设计产生的图形推导过程[9]。重点应放在设计思维的养成,通过课题训练希望学生能够对图形化与情感性的互动融合有新的认知,能够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要更多地考虑支撑作品的视觉表象。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容,是经过一步步的思维推导实现的,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设计思维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伴随时代的巨变和设计教育的不断变革,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在改革中求发展,就必须革新教育模式[10]。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他们的专业学习中[11],促进创意设计思维课程的教学研究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