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甜,褚作勇,龙天翔
(1.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2.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中南大学坐落于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于2000年4月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整个校园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由于校区内建筑之间的新旧整合,校园整体景观与文化传承遭受损坏或缺失。本文通过2018年参与的中南大学景观优化设计方案,对校园景观的调研进行分析与优化探讨。
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均在特定学科领域内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原中南工业大学在地质、冶金学科方面拥有领先地位,长沙铁道学院在铁路交通安全学科方面表现出色,湖南医科大学在基因遗传学科方面具备显著优势。3个校区的整合需要一段时间[1],组建之后的中南大学需要围绕这些学科专业特色,打造“矿冶”“铁道”“湘雅”文化长廊。
2.2.1 育人功能
学校以景观组团为依托,突显学校精神,展现学科文化特色,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的文化“磁场”,引起师生的共鸣,并以此为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美国的克莱尔·库帕·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中提到,“每个人受教育的场所大多发生在户外,与所选修的课程关系并不大,只有当校园环境能激发足够的好奇心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最广泛的教育内涵”。所以校园环境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2]。
2.2.2 教学功能
高校所形成的校园景观也是老师进行现场教学的第一教案[3],总会有形象的途径表达出某学科的知识、文化或发展历史。如校园景观中的标本园、大师话廊、经典结构图式等,既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又有科普宣传、教学展示功能。
2.2.3 文化传承功能
大学校园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空间,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成长印记、专业特色等内容。学校形成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通过特有的校园空间或者园林景观实体展现出来,形成一种赋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传承空间[4]。
本部校区是原中南工业大学所在地,该校区以采矿、材料、有色等为核心专业学科。目前,校本部中心环境和主轴线明确,以“矿冶园”为核心,构筑“点+块”结合的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格局,主要景观节点上放置以矿冶文化为主题的雕塑。校园整体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无论是建筑形体上的把控,还是景观小品的设计,都具有较大的尺度感[5]。
铁道校区是原湖南铁道学院所在地,该校区以轨道交通、桥梁隧道、 土木建筑等为核心专业学科。目前,铁道校区以“铁路文化园”为核心,以校友捐赠的3个不同时期火车头——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作为景观主体。它反映了我国列车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铁道学科文化的精神内涵,两百多年的火车机车历史浓缩在5.6万m2的土地上,成品字形分布。
湘雅校区是原湖南医科大学所在地,校区内以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为核心专业学科。其标志性建筑为湘雅“红楼”,以“红楼”为中心,百年湘雅的先驱者——胡美、颜福庆、张孝骞等的雕塑布局在校园的重要道路节点上。湘雅新校区落成的湘雅先驱者雕塑墙,集中展示了湘雅医学院栉风沐雨的百年历程以及功留青史的杰出人物代表。
3.2.1 无辨识度
各校区校园空间没有专属的景观特色,导致辨识度不足。特别是在各校区的主景观轴上,植物、设施配置雷同,地面铺装大部分也是单一的大块石材,与其他校园景观相似度较高。景观缺乏多样性、整体性,没有体现本校区重点学科特色,景观环境无视觉传播性[6](见图1)。
图1 校本部荷花池旁景观
3.2.2 无视觉焦点
本部、铁道学院教学楼大多为低层建筑,建造年代不同,维护各异,呈现出灰色模糊的景观背景色。视觉高、中、低3个维度内都充满了各种植被,但大多为常绿植物,导致四季景观雷同,颜色单调。灰色模糊的背景色和单调的景观前景容易使观赏者感到无趣乏味,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难以久留(见图2)。
图2 校本部民主楼后大草坪
3.2.3 景观碎片化
校园各处的小品雕塑由于数量和体量不足,显得格外分散,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空间内涵的效果不突出。且不同时期移栽的植物没有考虑整体环境的造型,位置散乱,视觉效果不佳,最终呈现出碎片化的景观(见图3)。
图3 湘雅校区宿舍前坪景观
3.2.4 公共空间消极化
本部校区和铁路学院校区交通空间拥挤,人行道狭窄,行走空间有限,大量的机动车见停放在人行道上,给师生的通行带来了不便。两校区的教学楼大多为低层建筑,造型典雅朴素,虽然空间尺度宜人、绿茵浓郁,但周边公共桌椅较少,且相隔过远,座椅大多沿路边缘而设,使得整个校园环境缺少积极的社交空间。
湘雅医学院宿舍区中心绿地无座椅,缺少可停留的舒适区域,绿不成荫。学生利用绿地周边栏杆和中间的灌木牵绳晒衣晒被,使其变成了一个晾晒场。
铁道学院西入口广场向内与车道、车道与办公楼之间存在两个高差约5 m的斜坡,坡上以草皮为主,种植少量树木。两处斜坡已成为周边居民游玩纳凉的场所,但仅草地边缘设置了路灯,且大部分草皮损毁严重,已露出土壤,既不美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中南大学校园景观以营造湖湘文化、学科文化、特色文化为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用于开展学习、游戏和体育活动。在设计构图手法、材料使用及标志性图案上,各校区与各自的主题思想保持一致。
本部老校区以升华路为主景观轴,加强各景观节点的营造。尊重校区的地形地貌,服从校区人文和自然景致要求,融会基地内的池塘缓坡,形成“山水学林”。充分运用学科专业打造具有文化功能的景观,切实联系校园专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将学科文化景观应用于实践。
以“小山头+荷花塘+矿冶园”打造“山+水+矿冶文化”为主题的人文、自然景观。如:矿冶园可利用不同石料人工打磨成坡地台阶,不但象征着矿业生产活动场地,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户外阅读、休憩、交流的积极社交空间。一级级不规则造型的曲线台阶符合学生活泼、热情的性格。在石条台阶表面刻画建校历史中具有学科代表性的知识、人物、事件等简图,图旁附设二维码连通到官方APP,让师生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解学校矿冶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富有中南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7](见图4)。
图4 本部老校区规划建设
基于湖湘文化视角进行校园景观建设,挖掘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既能丰富校园文化,也能增强校园文化的活力。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要对湖湘文化内涵的挖掘、湖湘名人的解读、文化形成的思考等进行具体展现,既生动活泼,又让湖湘文化重焕生机和光彩。中南大学在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校训,挖掘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并运用于校园景观建设的实践中[7]。
以湖湘文化为主线,共建14个地州市湖湘文化景观园。如:“心忧天下”的“岳阳园”,屈原的爱国精神对湖湘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核心景点为“心忧天下”的黄蜡石,通过植物组团造景表达爱国情怀,体现湖湘儿女坚韧不拔、风骨长存的精神[8]。
校区西大门景观坡地是体现铁道校区形象的重要景观走廊,是学院展现学科文化、人文、环境品位和改善校区环境的重要坡地开放空间,是热闹的城市主干道景观向宁静校区渗透的一道风景线,是校园内师生居民游玩休憩的港湾。设计赋予西大门景观坡地的主题是铁道文化游园,以场所自然特征为基础、以富有时代感的形式予以表现,创造地区特色的唯一性。设计从东坡最低处沿坡蜿蜒向上的步行道,道路两旁增加以交通运输为主题的小型雕塑,以纪念铁道校区在我国铁路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强化了大众心目中的学科专业印象。每上升1 m高度就设置一个休憩平台,并配置座椅,周边设计景观组团,将其打造成坡地游园。东北角临近办公楼的陡坡可利用微地形增加环境的趣味性(见图5)。
图5 铁道校区规划建设
场地原为开阔的休憩绿地空间,现设计为三块主题景观绿地,分别为励志园、百草园和学习园。弯曲的流线型道路给人以流动、悠闲之感。三地划分的平面将原本环绕绿地的人行流线调整为途经场地中心。曲折形的地面铺装和几何形的雕塑之间形成并置、冲突和融合之感,挑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了一个公共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励志园位于绿地空间东南角,主要起到对外展示百年湘雅文化、激励师生的作用。以微观景观为中心,人和植物相互映衬。在地形中以湘雅先驱者胡美、颜福庆、张孝骞等人为主题的场景雕塑,让师生在学习之余,散心漫步其间时,通过雕塑上的二维码,可快速了解更全面的湘雅历史,品味蕴涵深刻寓意的雕塑小品,使心灵与精神得以净化。
百草园,通过园林景观营造的艺术手法,将具有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布置于场地内。园内采用现代简洁的手法,以药用植物造景,形成休闲与观赏为一体的积极社交空间。大部分植物配有标识牌,具有知识普及的作用。药用植物散发的驱虫气味,也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游玩场所。
学习园增设曲线长椅等设施,供行人驻足休憩,局部硬质地面铺装使场地保持整洁并美化环境。增设晒衣服、被子的设施,整治因没有专门的晒衣场地而随意乱放的面貌。晒衣等设施还能结合座椅等,共同营造一个舒适的社交空间(见图6)。
图6 湘雅校区规划建设
植被在高度上进行分层设计,主楼周围的绿色环境强调其平静的特点,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景观设计与建筑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舒适的环境。保留视线范围内高层的树木和底层的灌木和花卉,移除中层杂乱无修剪的树木,凸显建筑外立面年代特点,在视线范围内展示樟树树冠、建筑外立面和灌木等不同层次的景观元素[9]。
(1)可低头观看、触摸的历史。历史文化长廊的传统做法多以景墙、宣传栏等方式呈现,其空间高度多高于观测者,视觉感多庄严肃穆。另一方面,文化长廊多设置于广场开阔的休闲景观带,使人产生距离感,很难驻足细看。建议将展现历史文化的雕刻、图画高度限定在视线以下,设置在触手可摸、低头可视的范围内。
(2)情景化的纪念雕塑。将学校历史中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制为雕塑,真实尺度还原其在校工作、生活、休憩的场景,留一定空白供学生参与其中,或围坐一处与大家讨论课题,或观摩试验现场。亲切有趣的场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方便拍照留影。扫描雕塑附带的二维码快速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增加其传播性。
小尺度社交空间作为承载校园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之一,为师生提供各种交往距离相对较小、交往强度相对较大的户外活动场所。芦原义信在他的《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到:“使空间更充实和更具人情味,就是将大空间划分为小空间,尽可能将消极空间积极化”。小尺度空间给人们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对于建构校园归属感、场所认同感、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以及改善物质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在校园景观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0]。
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具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能够使校园内师生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景观优化时,要以人为本,注重功能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弘扬和传承校园特色文化,对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熏陶作用,营造一个舒适的校园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