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铁塔的价值分析与保护策略研究

2023-11-10 08:06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琉璃铁塔历史

周 晨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河南 开封 475000)

北宋都城开封府有两座始建于宋代初年的砖石塔。它们外形迥异,分别是六角形的国相寺繁塔和八角形的全身釉彩的开宝寺塔——铁塔。目前,国内关于古代砖石塔保护和传承的研究相当丰富,对砖石塔的加固、抗震和纠偏措施使得多数古塔得以存续。王江龙[1]研究发现,在砖石古建筑抗震性能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结构的动力性能,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建筑地震灾害和不均匀沉降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本文通过对开封铁塔进行科学评估,总结其特点,探究在河南地区独有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的保护方法,为研究、保护、利用古建筑提供理论依据,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和开封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开封铁塔的历史沿革

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建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2年),建成于989年,用于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由宋朝最有名气的杭州巧匠喻浩设计。喻浩将毕生对木工的研究成果编成《木经》,该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木工著作,为世人所熟知[2]。木塔虽然利于抗震,但是不耐火。其在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1044年)毁于雷火,仅存于世间50多年。1049年,宋仁宗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不顾大臣反对,下令重建铁塔,“仁宗皇祐元年,诏重建灵感塔藏舍利”。这次修建铁塔,吸取了木质材料易遭雷击火焚的教训,改用砖石砌成,因其外层的琉璃面砖呈褐色,近似铁色,人们误以为是铁铸之塔,铁塔之名由此而来。铁塔外形保留了原塔模样,以此表达对喻浩和毁掉的木塔的追思。

开封铁塔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多次经历大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遭受地震43次、冰雹10次、风灾19次、黄河洪水泛滥6次、雨患17次,经历日军的飞机炮火袭击,虽伤痕累累却屹立不倒,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工匠高超的建筑工艺。铁塔见证了古都开封的历史兴衰,记录了开封的文化底蕴。从1954年开始,相关技术人员和考古人员对铁塔进行全面勘察设计,建成了铁塔公园。后在1956年对铁塔进行全面维修并加以保护。1961年,铁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开封铁塔的建筑特点

开封铁塔位于北宋皇家寺院开宝寺内,故正名“开宝寺塔”。塔身由砖石砌筑,外层全部镶嵌彩色釉面琉璃砖,塔身整体色调近于铁色。铁塔高55.08 m,八角十三层,雄伟挺拔,仿楼阁式木塔而建。虽为砖石塔,但内部结构使用中国传统的墙倒屋不塌的仿木结构设计,在柱、枋、檐、斗拱等咬合处都是特别烧制的榫卯的异型结构,严丝合缝,颇为坚固。外层所有角上的圆倚柱和额枋、墙面、门窗、斗拱、平座、腰檐以及飞天、降龙、麒麟、菩萨、伎乐、花草等各种纹饰都用琉璃面砖砌成[3],精妙绝伦,栩栩如生。其建筑技艺之高、审美水平之高、科学价值之高,被古人称为“天下第一塔”。

2.1 平面特点

铁塔平面为正八边形,底面积为86.81 m2,自下而上收缩,顶面积为25.42 m2。底层平面直径为10.24 m,最高一层直径为5.55 m。塔内楼梯绕塔心(实心)逐层攀登,仅底层东、西、南、北面有4个小室(见图1)。

图1 底层平面结构

2.2 立面特点

铁塔的底层四面各有一门,门头呈圭形,既美观又符合力学原理。上面每层四面各有一窗,不过其中只有一个是明窗,其余三个是假窗,每层明窗方位各有不同。如果把各层明窗连接起来,可以明显看出它是一条绕着塔身向上延伸的螺旋形曲线。

铁塔由下至上收分自然,比例协调。无论从远处还是近处看,近似铁色的琉璃砖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受,体现出佛塔的庄重和神秘(见图2)。每层檐都是重檐,塔顶为八角攒尖顶,其上有一铜质金属宝珠,宝珠下方是仰俯莲花式刹座,通高2.65 m。该塔的建筑构件标准化、定型化堪称一绝,即便现代工匠也为之震撼。

图2 实景图

2.3 细部特点

2.3.1 琉璃面砖

塔身装饰都是琉璃浮雕艺术品,各种花纹砖有50余种,佛像砖饰以菩萨、五僧、伎乐、飞天,动物图案砖饰以狮子、双龙、麒麟,花卉砖饰以荷花、牡丹、芍药等[4]。表面是宋式彩色釉面,有单色、多色、过渡、混合,做工精细,色彩丰富。塔身立面上下平铺的两皮跑砖和两侧异形的立砌砖共同围合成一个方形空间。塔身内的普通灰砖(尺寸为41 cm×21 cm×7 cm)嵌入空间里,起到塔身内柱与琉璃砖外层叠压、咬合、铰接的作用,然后用外壁琉璃砖(尺寸为35 cm×22 cm×6 cm)封砌方形空间。这样,外墙面就套上一层琉璃釉面砖(见图3),与塔身内的灰砖连接牢固。铁塔通体铁色的琉璃砖浮雕精美生动,细节处理体现了宋代建筑细腻柔美的特性,堪称宋代雕刻建筑的杰作。

图3 琉璃釉面砖

2.3.2 结构构件

开封铁塔是北宋时期的楼阁式佛塔,具有登临等实际使用功能,没有暗层,其中心是由砖严实砌成的实心结构,楼梯盘旋塔心而上,到达的每一层都有一处明窗相迎,其通透采光性一直追随登塔之人[5],使他们可以远看开封城内不同的景象。虽然是砖石塔,但其构件都是仿木质结构相互咬合设计,使之像木构件那样具有良好的抗震作用,又可以摒弃木结构不耐雷火、腐蚀、虫蛀等缺点。通身用28种不同形状的异型结构砖结合,在柱、枋、檐、斗拱(见图4)、平座、滴水等咬合处都是特别烧制的榫卯的子母砖,其底部与相邻的琉璃砖有暗扣相连,衔接之后,严丝合缝,混为一体[5],符合宋式建筑的传统模式。开封铁塔犹如铁铸一般,历经近千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依然屹立不倒,给人以庄重雄伟的感受。

图4 斗拱

2.3.3 转角装饰

铁塔平面为等边八角形,八个转角处为砖砌的柱子。这种砖外圆内尖,嵌入墙壁。半圆形砖面浮雕是5个螺旋的团龙或兽面砖。柱上之普柏枋用双层花砖砌成,美观牢靠。在首层的八个转角处,各镶砌一块特制的琉璃转角狮子浮雕砖,狮子蹲在尖顶壁龛内,姿态各异、骄傲挺拔、栩栩如生。据专家考察,现在的8个琉璃转角狮子,只有西面北角一尊为宋代原物。

每层塔的挑角是亮点,在挑角处都是展开翅膀、人头鸟身的嫔伽领头,后有独角脊兽,下面是蝉肚老角梁,伸出套兽头,套兽口含风铃,勾勒出灵动的线条,特别是风吹铃动,发出美妙的禅音,仿佛步入极乐世界[1](见图5)。

图5 挑角装饰

3 开封铁塔的价值分析

3.1 历史文化价值

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东京作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繁荣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由名著《东京梦华录》、名画《清明上河图》可见当时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6]。

铁塔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且体量最大的琉璃砖塔,是层数最多的楼阁式宋代佛塔建筑,反映了北宋开封的社会、宗教文化发展状况。铁塔设计精巧、结构坚固,虽是砖构,但其仿木质的结构构件和通体表面精彩绝伦的彩色琉璃釉面砖设计,体现了超高的建筑技艺。

铁塔真实地记录了历代皇帝、大臣、僧人修建和重建铁塔的过程,它所反映的开封历史事件及其当时的历史环境,是研究铁塔自身发展的重要历史证据。这不仅体现了北宋建筑工艺的高度价值,也是研究北宋历史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珍贵资料。

3.2 科学技术价值

铁塔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北宋时期的建筑水平,设计、施工、用料等各方面都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建筑技艺。铁塔在建设之初,设计者考虑到地基沉降和地方主导风向的影响,建筑稍向西北方倾斜,随着时间流逝,如今的塔体已向东南方倾斜,当年的倾斜角度已完全矫正。铁塔表面精美的浮雕工艺、彩色琉璃釉面砖高超的烧制水平、工匠砌筑建筑时采用的器具,都体现了北宋时期建筑大师的先进认知能力和建造的科技水平。

铁塔自身重量大,为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自下而上自然收分,外观匀称美观。每层都有明窗设计,不仅可以通风还可以减轻风力对铁塔的冲击,防止塔高和重量所带来的风险。重建的砖石佛塔摒弃了木构建筑遇水导电易引发雷火的缺点。铁塔表面采用的琉璃釉面砖相对绝缘,可以避免雷击。这些先进的建筑思维使铁塔成为了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气势雄伟的建筑瑰宝。

3.3 社会经济价值

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开封市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展示和传播河南开封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保护这座建筑瑰宝,专门修建了铁塔公园,并树立了“天下第一塔”的标识,以此传承八朝古都悠久的历史文化。

铁塔公园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居民生活紧密相连,展现“铁塔行云”千年古韵,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体现了较高的社会价值。同时,开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宋都古城风貌保存至今,城市格局和中轴线始终未变,城内宋代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宋代历史文化名人荟萃,宋韵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7]。千年佛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使他们有机会深入体验北宋的佛教文化。铁塔具有不可估量的建筑遗产价值,推动了周边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效提升宋都古城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对开封市打造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开封铁塔的保护策略

4.1 修旧如旧,强调铁塔本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铁塔是北宋楼阁式琉璃砖塔的代表,真实反映了宋代佛教文化、建筑风格和建造技术的水平,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艺术特征是北宋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8]。因此,铁塔本体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应当贯彻文物建筑“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原则[9],强调铁塔本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当保护和修补建筑时,采用的材料、施工工艺、外观等应模拟北宋时期建筑工匠的设计思维和建造技术,结合历史文献和原有图纸,修旧如旧,尽可能保留和恢复建筑原状。例如在修补铁塔破损位置时,对比国内几十家烧砖窑烧制的琉璃砖,确定河北一家窑厂负责成品,目的就是最真实地反映铁塔原始的外观。对于现铁塔挑角上残缺的套兽和部分缺损的风铃,应当采用相同的材料,模拟相同的色彩和施工工艺,还原外观。

4.2 全面保护,强调铁塔与周边历史环境的协调和融合

强调铁塔本体及其周边相关环境和历史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应保尽保。将铁塔及其环境作为开封的重要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保护,对与铁塔相关的环境进行整治,在对铁塔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基础上制定各项措施。恢复北宋时期铁塔周围的历史要素,如皇家寺院开宝寺、塔基之下神秘莫测的地宫等。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设计的铁塔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在充分考虑铁塔历史环境和周边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心、两轴、十景”的景观结构,其中“一心”即以铁塔本体为精神引领,用文化轴、山水轴等表现文脉传承和自然环境,以福胜苑、灵感院、艮岳遗石、方池等“十景”体现铁塔公园的古今交融和内涵拓展,整合周边资源,加强文物保护,打造大旅游微循环,实现文物与周边历史环境的协调和融合(见图6)。

图6 铁塔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平面图

4.3 保用结合,加强铁塔保护利用和促进古城发展相结合

保护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坚持保用结合原则,发挥开封优秀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宋文化内涵,高标准建设宋都古城,在推动“全域保护、全域规划、全域管理、全域经营、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下,着力打造宋文化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10]。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保护遗产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协调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遗产保护与发扬地方文化相结合,促进社会、文化、经济发展[11]。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做强做实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着力建成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世界文化之都。可以将提升改造后的铁塔公园免费对外开放,依托河南大学、城墙景区和水系夜游项目资源,丰富铁塔周边商业配套、研学交流、创客创意基地等,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学习和研讨,传承历史文脉,促进文旅融合[12]。

4.4 协调发展,做好铁塔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将开封铁塔的保护规划纳入区域保护统筹发展,使文物保护的需求和城市规划协调一致,使之有利于开封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可以在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中调整铁塔周边的用地性质,使周边的公共绿地、广场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与文物古迹用地相协调,着力实现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双赢目标。开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让历史说话,传承和发扬古都文化,做好与城市规划衔接,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延续开封的历史文脉。发展以文化旅游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产品创新,拓展消费场景,繁荣宋都古城文化市场,激发更多消费热点。同时,完善铁塔周边的完整经济业态,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5 结语

砖石结构古建筑是珍贵文物,是人类历史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老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开封铁塔作为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本文以开封铁塔为例,从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的角度切入,探讨分析了铁塔的科学价值和保护方法。通过研究开封铁塔,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古代建筑的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为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者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为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结合开封铁塔的特点和价值,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手段,为研究、保护、利用、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琉璃铁塔历史
东方铁塔:氯化钾产品供应紧张
磁与铁的故事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基于QT的跨平台输电铁塔监控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