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 成像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23-11-10 01:26张益民郑一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6期
关键词:能谱斜率淋巴结

张益民,郑一兵

(扬州友好医院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肺癌是呼吸道上皮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肺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理分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纵隔淋巴转移是指肿瘤细胞沿着淋巴系统迁移到纵隔淋巴结,并分化成类似的肿瘤细胞。如果在纵隔发现淋巴转移灶,患者已处于中晚期。在肺癌患者中,其确定分期、治疗和预后主要通过确定纵隔转移灶的存在而决定的[1-2]。目前,纤维肺支气管镜检查、纵隔镜检查和超声引导下活检是临床上检测纵隔淋巴结转移最常用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并发症风险,因此在医院的应用有限,而CT 扫描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无创的优点[3-5]。能谱CT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影像技术,该检查技术的多参数分析对于癌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术前的分期都具有重要意义[6]。与此同时,在术前对肺癌病人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判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比常规CT 扫描提供更多的信息。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扬州友好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62 例纳入研究,分析能谱CT 成像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扬州友好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62 例纳入研究,其中男34 例,女28 例,年龄27~74 岁,平均年龄(42.53±3.94)岁。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51 例发生转移,11 例未转移;淋巴结共172 枚,转移淋巴结共132 枚,未转移淋巴结40 枚。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和能谱CT 检查。

纳入标准:①为肺癌初次患病;②经检查均存在淋巴结肿大症状;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④未接受过其他放化疗治疗。排除标准:①有其他恶性肿瘤;②接受过化学治疗;③淋巴结出现钙化或坏死。

1.2 方法

常规CT 检查:使用本院西门子双源CT(Definition Flash)以5 mm 的间隔、5 mm 的层厚以及螺距1.375:1,120 kV 的扫描参数进行扫描检查。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常规平扫患者的肺部,顺序为肺尖到肺底。

能谱CT 检查:扫描结束后开启双能量扫描双期增强模式,以检查患者的肺部,并使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碘克沙醇注入外周静脉,剂量为1.2 mL/kg,注射速率3.0 mL/s。在对比剂注入后45 s 内启动扫描,以40 mm的准直器宽度,0.5 s 的X 线球管旋转时间,5 mm 的间隔,5 mm 的层厚,自动毫安,FOV 36 cm 为参数。

图像后处理:采用单能算法,重构出各层的层厚和层间距各1.25 mm,生成各种影像,并将其分割后送至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得到层厚0.625 mm 层厚、0.625 mm层间距的断层影像。将其分割后的影像送至两名中级或中级职称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后处理,对其进行处理,并将原发灶、>5 mm 的淋巴结作为感兴趣区。

1.3 观察指标

①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 扫描诊断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观察和统计数据。②观察能谱CT 成像中,根据淋巴结与原发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关系诊断淋巴结转移。③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满意度。在患者检查结束后,由医院制定、医生要求填写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将考虑患者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满意度,包括检查结果、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费用等,总分值区间为0~100,并划分为非常满意(90~100 分)、满意(60~<90 分)、不满意(<60 分)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能谱CT 及常规CT 诊断效能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51 例淋巴结病变发生转移,11例未转移,能谱CT 检查49 例发生转移,13 例未转移;常规CT 检查40 例发生转移,22 例未转移;能谱CT 检查的准确率93.55%、灵敏度94.12%、特异度90.91%均明显高于常规CT 的62.90%、66.67%、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能谱CT 及常规CT 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能谱CT 及常规CT 诊断效能比较[%(n/m)]

2.2 能谱CT 及常规CT 能谱曲线斜率情况

转移原发灶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移原发灶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表4。

表3 转移原发病灶以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

表3 转移原发病灶以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

表4 未转移原发病灶以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

表4 未转移原发病灶以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

2.3 能谱CT 及常规CT 满意度

能谱CT 的患者满意度为96.77%(60/62),高于常规CT 的85.48%(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满意度[n(%)]

3 讨论

肺癌是胸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7]。吸烟、工作环境和慢性肺部感染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8]。肺癌的临床表现是比较复杂的,主要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发病时间及有无转移有关,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胸痛,严重贫血,贫血,恶病质等,肺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9]。在CT 出现之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是通过淋巴结形状的变化来确定淋巴结是否已经扩散。这种评估方法并不准确,因为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之间存在大量重叠,导致大量误诊[10]。随着CT 技术的发展,CT 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然而,传统的CT 扫描主要依靠淋巴结形态和CT 检查结果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病灶可能形态相同,但疾病不同,尤其是个别病灶局部不典型,这就大大降低了CT 诊断的准确性[11]。能谱CT 作为诊断纵隔淋巴结肺癌转移的一种新型成像模式,前景非常广阔。这种成像检查技术可在单次扫描中进行高分辨率、低剂量的解剖成像,结合能谱成像,具有扫描噪声低、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清晰、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能谱CT 检查49 例发生转移,13 例未转移;常规CT 检查40 例发生转移,22 例未转移;能谱CT 检查的准确率93.55%、灵敏度94.12%、特异度90.91%均明显高于常规CT 的62.90%、66.67%、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较于常规CT,能谱CT 更能够精准地诊断出原发性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是否发生病变转移。究其原因,能量CT 是一种基于材料分离的能量CT 扫描,对碘含量高度敏感,使用水和碘类材料进行分离[13]。碘也是计算机断层扫描中最常见的造影剂,因为大多数人体组织中都含有水和碘,而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可通过能谱成像对淋巴结进行形态分析[14]。由于这些是连续的能量图像,专业人员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单个能量图像,从而让疾病与背景的反差得到最好的结果,从而可以清楚地展现病变状态,因此准确度较高[15]。

从用能量CT 法得到的能谱曲线的斜率不同,其中每个能量点对应的是该物质的CT 值和标准偏差,但由于它们的分子化学结构不同,它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标准偏差,因此能谱曲线斜率的不同说明这两种物质的来源结构不同[16]。本研究显示,转移原发灶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移原发灶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两者能谱的曲线方向完全不同,说明两种分子结构的起源完全不同,通过比较两种肿瘤的能谱斜率,可以确定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似起源,这也是临床上早期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基础。当能谱CT曲线的斜率有较大差别,则说明淋巴结增大并非肿瘤转移所致;而当这条曲线大致一致时,就表明淋巴结的增大是因为癌细胞的转移[17]。

本研究结果中,能谱CT 的患者满意度为96.77%(60/62),高于常规CT 的85.48%(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能谱CT 更易被患者所接受。究其原因,能谱CT 操作更为简便,其剂量也更低,并且能谱CT 的诊断准确度较高,能够有效帮助医师为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误诊的发生率[18]。因此能谱CT 的临床满意度较常规CT 更高。

综上所述,能谱CT 扫描可检测出原发性肺癌的纵隔淋巴结病变,并且其检测准确度与常规CT 相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能谱斜率淋巴结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M87的多波段辐射过程及其能谱拟合
MMC-MTDC输电系统新型直流电压斜率控制策略
电子材料分析中的能谱干扰峰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