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昆玉仲动帝州

2023-11-09 08:27陈春明
安徽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形意拳秀山

陈春明

秋浦河不仅是贵池人的母亲河,更是一条流淌着诗的河。白洋河位于秋浦河东面,同样孕育着秋浦大地,滋养着贵池人,并在城西杏花村与秋浦河交汇,其发源地乃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脚下的梅街镇源溪村,古称缟溪。

缟溪是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曾与欧阳修、黄庭坚等文人交往密切的曹明千祖辈曹清曾挂官弃职,南迁寻至棠溪白箭坡隐居。后曹家人丁兴旺,至曹明千时迁至缟溪。《礼和曹氏宗谱》曾记载,礼和曹氏第十七世孙曹明千在宋末时卜居九华山西凤凰山山麓时,“忽开平洋大坂,周围约数里许,左右有溪,冈峦环绕”,遂定居于此,是为缟溪始祖,曹明千见“溪水缟洁,因名缟溪”。

缟溪可谓世外桃源,风景殊绝,其中的凤凰高岗、猿猴峭壁、钱家古井、沙门旧刹、白云洞、燕儿洞、盘水岩、清溪石等八景更是闻名遐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方风水宝地也孕育出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文武状元曹曰瑛、曹曰玮兄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曰瑛、曰玮两兄弟曾在缟溪田塍且耕且耘,在山谷读书习武。年代更迭,人物作古,但研读淳风依旧在这里赓续绵绵。

锦标曾夺状头还

曹曰玮,字继武,号秀山,康熙十年(1671)生,安徽贵池开元乡缟溪村(今梅街镇源溪村缟溪村民组)人。他的父亲名光国,少有大志,风流倜傥,但功名一度受厄,于是携子漫游京师,后来占籍京卫。为什么能占籍京卫?原来曹家在京城永定门外有祖坟地。按照清代的户籍制度,曹家可以占籍。曹光国有两个儿子:曹曰瑛、曹曰玮。这两个儿子都聪颖异常,父亲让大儿子曰瑛学文,小儿子曰玮学武,兼学经史大义。经过培养和自身努力,曹曰瑛成为翰林院待诏,曹曰玮成为武状元。

曹曰玮从小天资聪颖,六岁时开蒙念书,《百家姓》能倒背如流。他酷爱武术,喜欢运动,爬树、游泳、射箭、打洋弓等无不擅长。他经常吵着让大人带他到县城杏花村中钵顶山演武场看武术表演,看到精彩处,小曰玮激动得手舞足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后武教头收他为徒,从此他上午念书,下午练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武功渐长。16岁那年,在杏花村演武场全县每年立秋这天举办的比武大会上登台比武并打败了壮汉对手,崭露头角。

康熙三十二年(1693),此年23岁的曹曰玮参加顺天癸酉科武乡试,一举拔得头筹。中武会试是朝廷选拔武将的高资格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主考以骑射武功为主,兼考文学。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会试,“冬十月,策试天下武举于太和门前”,天下各路武林高手各怀绝技云集京城,曹曰玮辞别乡亲来到京城报名参加考试,在出场表演完箭术和马术后,拳技更是得心应手。考毕主考官当场宣布:曹曰玮拳技出众,获得第36名,准予录取,获得了最高规格的下一阶段“廷试”资格。“廷试”又称“殿试”,举行时皇帝亲临考场,发策让考生应对。次日,皇上“遂幸瀛台紫光阁,阅试中式武举曹曰玮等骑射技勇,阅天下中式武举马步箭”。“初八日早,上御太和殿,传胪第一甲第一名曹曰玮”。赐武进士第一名,点了头名状元,并授二等侍卫,直入禁中,成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曹家此前出了个“文状元”曹曰瑛,今又出了个武状元,一门双状元,一文一武,何等荣耀。不仅在家乡反响很大,在京城都引起轰动,两兄弟被称为“金昆玉仲”,天下俊才、国之栋梁。

康熙二十六年(1687),漠西厄鲁特蒙古噶尔丹部叛乱,清政府决心予以严厉打击,皇帝御驾亲征。三十六年(1697)春二月,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曹曰玮随驾,除护卫天子生命安全,还鞍前马后,尽职服务,深得皇帝的信任。熟读兵书的曹曰玮提出加强边防守备、稳定喀尔喀上层、设立驿站和火器营,三项建议被康熙帝全部采纳,皇帝多次赐给他内纻、蟒服、果酒之类。

文韬武略谙孙吴

曹曰玮在武学方面是个极为难得的人才,对中华武术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形意拳的第二代传人,作《六合拳论》,并研究武略和军事理论,与人合著《武经七书汇解》。

形意拳也叫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从起源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其过程的说法不尽一致,但最具权威性的史料认为形意拳始祖为岳武穆,即岳飞。岳飞十二岁时跟陈广学习枪法,数年后,技艺精纯,“一县无敌”。后来为帅时,“脱枪为拳用以教将士,遂自成一道”,是谓形意拳之始。其后历金、元、明三代,此技无名。直到明清易代之际,山西蒲东武师姬际可访师终南山,“得岳武穆拳谱,尽擅其技”,以此拳谱为理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心意把,正式创立形意拳。姬际可收曹曰玮为徒,尽形意拳精髓传之。当时人不知道这种拳术的精妙,曹曰玮苦练十二年,“技勇方成”,勇冠天下,名闻四海,并有《六合拳论》留世。年前,在武汉武学研究领域发现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武会试中曹曰玮的亲笔试卷。这个具有指定题目、内容很有局限性的短短的答卷,有多处涉及与形意拳谱有关的文字,譬如“有文事,比有武备”“岳武穆”“存乎一心”“总归于一心” “以一贯之”“武穆运用之说”“随机应变,动合时宜”等字句。可见,曹曰玮对形意拳研究之深。曹曰玮除了武功超群,理论功底也深,殿试时,与众不同,言之有理,自成一家,所以得到高分勇夺武状元。

形意拳流派纷呈,高手辈出。不论是山西派、河南派,还是河北派,都直接或间接师承曹曰玮。今年年初来自蚌埠的形意拳第十一代傳承人刘家成还慕名来到第二代传人曹曰玮的家乡源溪考证追思,并邀请曹氏后人回访切磋交流学习形意六合拳。

曹曰玮不仅搏击技艺高超,并且深谙孙武韬略。中国的军事理论发端早,成熟快,军事天才如群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璀璨,军事理论著作也是名作迭出。为适应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宋神宗下令组织力量从当时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七部兵书,校定、汇编,费时三年,总名为《武经七书》,加以付梓。《武经七书》颁行后,备受世人关注,为了更好地发挥它在战争、国防、建军、教学中的作用,注家蜂起,先后出现了几十种注释本。作为清廷一名优秀的高级军事将领,曹曰玮对这七部书自当是日磋月磨,深谙其中三昧。但对于那些注释者的注释,他提出了许多质疑,认为那些注释“多挂一漏十,言不尽意”,“又用以标题取士,与八股帖括并行”。于是,他反复研读,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重新为这七部书作笺释,“用是不揣谫陋,与白门黎子观五肆力搜讨,因得汇辑前人之说而为此书,分为七卷,抉择必精,贯通务浃,所以推阐隐秘,发挥奇奥者,其用意盖详且密也。惟在世之善读者知别出只眼而开拓心胸,以贮之耳。”这就是曹曰玮、黎子观合著的《武经七书汇解》一书。曹曰玮亲自作序,落款:“赐武状元及第癸酉科解元联捷,钦依二等侍卫,陕西靖远副将官左都督,秋浦曹曰玮题,时岁次乙酉季秋之吉。”此书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三畏堂梓行。

曹曰玮真是一位眼里看川塞、心中有韬略的一代儒将!不仅武艺高强,军事理论还颇有研究,加上戍守边疆实践和历练,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一定是威震四方、功名显赫的一代大将军。

天妒英才钦赐葬

康熙三十九年(1700),曹曰玮被授予山西利民路参将,金庸(查良镛)的先祖、浙江海宁人查嗣庭曾作诗《送曹某选大司参将》相赠:

“锦标曾夺状头还,宠血金超第一班。捧诏偶辞丹凤阙,封侯须近雁门关。桑干夜怒连营水,北岳晴开绕幕山。迢递风光双玉节,马头新且似弓弯。”

当时,山西大同镇总兵名叫俞益谟,宁夏青铜峡人,官至湖广总督,是曹曰玮的顶头上司,他非常赏识助手曹曰玮,在多次考核中,他都认为曹“举卓异”。

康熙四十二年(1703),曹曰玮升为浙江金华副将,皇帝认为他对利民路事务很熟悉,便“以新衔留原任”,仍管利民路事务。四十三年(1704),曹曰玮升任陕西靖远卫副将官,官衔为左都督。四十五年(1706),升任陕西兴安、汉羌等处挂印总兵官。是年八月,汉江发大水,“州城被水啮尽圮”。曹曰玮带领兵士昼夜巡防,抗洪抢险,吃住都在第一线,不幸感染“寒疾”,当时医疗水平有限,终不治而卒,年仅三十六岁,令人扼腕叹息。据说当时曹曰玮母亲方氏刚去世,他本可以请假回家守灵尽孝,逃过此劫的,由于刚担任重要职责,边疆不太平,皇帝让他任丁忧,即一边任职一边戴孝。

曹曰玮殁前,有“遗本”奏于皇帝。在奏本中,曹曰玮首先表达了对康熙的知遇之恩,说他本“一介寒士,荷蒙皇上拔置甲戌科武进士第一名,叨居侍卫,日觐天颜”,但没想到深染重病,“医药无效,危在旦暮”。然后,向皇上诉说他不能尽忠尽孝以及不得抚养幼子的苦楚:“臣父今年七十四岁,远在京邸,臣生不能奉养;臣子六龄,尚无知识,唯有臣兄待诏曰瑛久侍内廷。”康熙帝阅后,非常震惊、悲痛、惋惜,“赐祭葬并入乡贤祠”,并令江南布政使参政卢腾龙代表皇帝主祭葬曹曰玮于池州府东南下湖西。其夫人刘氏及六岁的儿子允耀,仍进京城归皇上所赐的府邸居住。原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车,墓旁有石庐,可惜在修筑贵梅公路时遭到毁坏,只剩坟冢。池州碧桂园地产开发时经政府官员及文化名人多方呼吁,武状元墓迁至秀丽的齐山风景区岳飞广场东,墓碑长、高、厚分别达到170cm、89cm、15cm,绝超普通碑石;更为显眼的是:碑面正上方深镌四个大字“钦赐祭葬”,沧桑斑驳,碑上刻的“道光年间”依稀可见。墓碑后有壬辰春曹氏三十八世孙曹贵钟撰写的高八尺、长丈余的大型花岗岩墓志铭,让后人祭祀凭吊。

曹曰玮的英年早逝,也让他的同僚深感痛惜。其中,顶头上司俞益谟更是悲痛难抑、掩泪而泣,撰写了《祭兴汉曹镇台文》:

呜呼!科名而至鼎甲,爵秩而膺元戎,此古今之殊荣,千万不能一遘者也,矧十二年之前犹是诸生,十二年之后渐登方镇,非其蓄积之深何有是发皇之速?此余于秀山年兄之死不能无所恸悼惋惜而甚为不可解者矣。以余所知,秀山有断断不可死者:君恩正渥,臣报未遑,其不可死者一;封翁太先生景逝桑榆,太夫人初经即世,其不可死者二;金昆玉仲,惟秀山举有一子,方在弱龄,其不可死者三;兴州将士方幸节钺之临,有所设施,而竞未逮,其不可死者四;秀山隽品伟才,相知缙绅中蚤已公辅相望,而竟不然,其不可死者五;且也膂力方刚,秀山之年数不可以死;源远流长,秀山之世德不可以死;慧业多情,秀山之才情不可以死;至于挥毫击剑,散帙投壶,又秀山剩技不足为秀山多者,秀山皆不可以死。何为竞死矣?若是,则发皇之速不必由蓄积之深而后可,元戎之拜不必由鼎甲之登而后可。以言不解,余诚不能为秀山解已!

曩者,余厕雁门,秀山以侍卫授任利民路参将,余觇其器宇端静,意量恢弘,知他日必有非常腾达,奖励再三,渠亦欣欣自异。四十二年春,余奉命楚堤,情极眷恋。明年,渠亦升任靖远副将。虽河山迪姬,而凉焕起居靡有问然。

………

呜呼!以余所知于秀山,其速死之人?其可死之人哉?以非可速死之人而竟速死,以不可死之人而竟可死,余何能解于秀山哉!

………

枫江泪血,怨雁啼霜,遥企银幢丹旐,翩然鹿门而东,余不能抚棺三号,但为含泣濡墨以写哀词,庶几沥此恸悼惋惜之忧于万一。

不腆辅奠,伏惟尚飨!

祭文对曹曰玮的武功、才情、学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惋惜秀山兄其不可死者诸多原因,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深深的恸悼悲伤之情,读之令人神伤。若下级对上级评赞略有拔高之嫌,作为顶头上司发自肺腑发文哀悼一定是逝者才华和德行得到了深深认可。

日侍琴书乐无穷

对于池州人来说,曹曰瑛、曹曰玮是连在一起的:说曰瑛,必及曰瑋;谈曰玮,定及曰瑛。其实,当时朝廷也是如此,称他们为“金昆玉仲”。

曹曰瑛,字渭符,号恒斋,康熙元年(1662)生,因黄疸病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官至翰林院待诏。翰林院待诏官居六品,品位不算高,但他们都是海内饱学之士,当年李白也是在这个位子上。古代的翰林院制度以清代最为完备,资料最为丰富,机构最为庞大,品秩最为突出,规模最为壮观,集历代之大成。能进翰林院,不仅学养要深厚,还需得到皇帝的信任。如果说武状元曹曰玮武艺超群、威震天下,那么文状元曹曰瑛的成就除了编《万寿庆典》外,主要表现在诗词、楹联等文学造诣和隶书、小楷等体书法造诣上。尤其是书法,皇上都知道他字写得好,安排他写皇碑,全国各地前来求字者车马盈门、络绎不绝。

缟溪筑屋抒怀

环合溪山觅径通,诛茆喜在故园中。

忽惊三世百年客,小築千峰半亩宫。

入世繁华元幻梦,传家耕凿有淳风。

奉亲倘获长居此,日侍琴书乐未穷。

渐开三径九华西,子舍书堂取次齐。

过雨芙蓉当户秀,近溪鸥鸟拂云低。

衣冠镇日留虚榻,丘壑随时信短藜。

此境颇宜疏懒性,径辞车马恋幽棲。

孤村静与万峰邻,阅尽烟云变态新。

远近泉鸣猿鸟和,高低树隐鹿麋驯。

自离握堑怀铅侣,敢作求田问舍人。

只恐君恩难便许,缁衣还用染京尘。

这三首诗记载了曹曰瑛曾回乡筑屋,诗中描写了家乡缟溪村的幽静美好,诗风通俗清淡,诗意绵绵,蕴含哲理深义。诗人感叹虽然中了文状元,来到京城,入翰林院,那多像一场梦啊,还是家乡传世的晴耕雨读,平民化的淳朴风气好啊!如果能够长期住在这里侍奉双亲,练练琴、读读诗文、写写书法也其乐无穷啊,甚至萌发了“径辞车马恋幽棲”的念想,无奈君恩难便许,只能回到京城。

曹曰瑛作为翰林院待诏回乡免不了有当地官员和文人雅士接待唱和,曹曰瑛留有比较知名的咏杏花村诗作两首。

雨中过杏花村

冒雨山行渐近城,酒旗依旧树梢横。

杏花未解怜归客,秋日村边不肯生。

题杏花村先生小像

杏村深处卧烟云,把酒含毫兴侏群。

万树年年抒碎锦,一天春色入奇文。

倾慕曹曰瑛的文名及翰林院供职,家乡祠堂修谱时受族人之托曾为乌沙《升平桂氏宗谱》、缟溪《龙潭金氏宗谱》作序文。有一次曹曰瑛从水路回乡,乘船过乌沙江时有感明朝“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的贵池籍状元黄观投江的千秋大节,作诗《罗刹矶挽黄侍中》。

罗刹矶挽黄侍中

两地同心赴碧流,一门大节足千秋。

援戈力尽难回日,蹈海身轻学泛鸥。

罗刹烟波供俎豆,塞洪风雨泣松楸。

只今怒浪东奔急,犹带兵声撼石头。

曹曰瑛不仅文章诗词好,书法也“玉润珠圆,馆体正宗”,为当时一绝,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

“浅碧细倾家酿酒,小红初试手栽花”,这副楹联最早收录于清代“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的《古今楹联汇刻》。有趣的是,此七言联,仅有14字,在2004年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时,其竞标为人民币9350元。此联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的确“玉润珠圆,馆体正宗”,落款为:曹曰瑛。

此联应该是题赠清康熙年间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汪文柏的。据汪文柏《柯亭余习》卷二载:“范石湖诗簿书遮断寻诗路,陆放翁诗菱角磨成芡实圆,一时拈出,曹待诏善汉隶,书联句见赠……”

其实,此联源于放翁七律《睡起至园中》之颔联:“浅碧细斟家酿酒,小红初试手栽花。”曹曰瑛仅移一字,以“斟”代“倾”,然联之意境几乎不变,也证明了曹曰瑛乃一代楹联高手。由此,可以看出曹曰瑛虽羁留京城,但对放翁晚年退居乡里的隐逸之情很是钦羡;同时,更流溢出曹曰瑛对贵池故里缟溪曹的“家酿”,以及邻家小妹“小红”的绵长怀想……

查阅贵池缟溪曹家秘藏乾隆二十九年(1764)《曹氏宗谱》,既有曹曰瑛的画像,亦有《曰瑛公传略》。其传略文曰:“公讳曰瑛,字渭符,号恒斋。乃余本房叔父也,侧闻叔父自成童时,即以诗文见重当柱,于康熙三十三年得遇翰林侍诏……即如康熙五十七年,欣逢礼部奏请恭迎皇太后神主进太庙,并立皇碑,已经掌院派善书翰林狄讳贻孙、汪讳士纮先书碑文式样进呈御览,奉旨:这碑文乃系垂后大典,此字如何去得,内廷现有翰林曹曰瑛,朕知他写的好,着他在中正殿清净地方书写可也,钦此。若非圣主素所推爱,亦何得有此异数之简任耶?叔父名闻至此愈重,自京师传之各省,前来求字者车马临门,殆无闲刻……”

根据有关专家和研究发现,曹曰瑛、曹曰玮弟兄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关系也非同寻常。曹寅《楝亭诗钞》卷四有诗《渭符侄过慰有作,时颁诏入闽,恩许还家上冢,便道至白下》:“王程秋欲迈,间道子重过。多难怀兰讯,高眠共竹柯。真言温室树,嘉遁碧山阿。草草瞻家庆,还如泪眼何。”此诗所称“渭符”即是曹曰瑛。当时他奉命到福建颁诏,皇上允许他途中回贵池缟溪老家上坟,途经南京时,看望了曹寅,曹寅就写了这首诗。无独有偶,曹曰玮高中武状元,清初著名的汉学家阎若璩曾在赠曹寅的《赠曹子清侍郎四律》第三首中写道:“又得泥金信,风流第一人。沙平新赐马,地近早攀鳞。”在“风流第一人”句下,阎若璩自注:谓阿咸状元。这個“阿咸状元”,就是指曹曰玮。曹寅为什么称曹曰瑛为“侄”,为什么别人把曹曰玮称成曹寅的侄儿,这里面可以猜测他们之间的交往非同寻常,或者的确存在亲缘关系。

责任编辑 夏 群

猜你喜欢
形意拳秀山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形意拳推广机制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
秀山紫砂石壶走进法国卢浮宫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秀山花灯
雪花
王秀山:协会的根本是做好行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