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泽洪,赵 峰,虞鹤鸣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脑病科·江苏 南京 210000)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性头痛、偏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外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头痛均属中医“头痛”范畴。中医认为外感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六淫外邪上犯清空;内伤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包括情志不畅、劳倦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等因素导致肝阳上扰,痰瘀痹阻脑络以及精气亏虚导致脑脉失养两大方面[1]。
金陵医派是清末民初南京地区医家在从事医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域性中医流派[2]。随着近年来《张简斋医案》《张简斋医学研究》《金陵医派丛书》等金陵医派书籍的整理刊印,关于金陵医派的研究日益增多。金陵医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有成效,论治头痛的学术思想,值得后世学习和借鉴。
现有研究认为数据挖掘技术能有力推动医药研究的规范化进程[3]。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以《张简斋医案》《张简斋医学研究》《金陵医派丛书》为本,挖掘金陵医派奠基人张简斋及其第一代嫡传弟子傅宗翰、谢昌仁及汪六皆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而总结金陵医家治疗头痛的学术思想,为当代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1.1 资料来源 所有处方来自于《张简斋医案》[4]《张简斋医学研究》[5]及《金陵医派丛书》中《中医大家傅宗翰》[6]《中医大家谢昌仁》[7]中关于头痛的初诊处方。
1.2 数据规范化 所选处方中涉及的中药名称及性味归经,参照2020版《中国药典》[8]及《中药大辞典》[9]进行统一处理,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如明天麻统一为天麻,苓神统一为茯神等。若为同煎的丸散,则将涉及药物拆分录入,如二至丸拆为女贞子与旱莲草。
1.3 数据录入与核对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录入金陵医家治疗头痛处方。录入完成后再由一名高级职称中医师进行校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1.4 数据分析 通过平台数据分析系统中“方剂分析”模块(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对录入的处方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及组方规律的数据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
2.1 用药频次 筛选出金陵医家治疗头痛的66 首处方中,总计有159 味药物,其中高频药物(频数≥10)29 味,由高到低分别为白芍、甘草、法半夏、茯神、蒺藜、陈皮、菊花、天麻、当归、防风、茯苓、桑寄生、桑叶、黄芩、橘络、赤芍、桔梗、白薇、石斛、羌活、生地黄、川芎、枳壳、桑枝、怀牛膝、牡蛎、葛根、神曲、熟地黄。
2.2 性味归经 在筛选出的药物中,药性分布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为寒、温、平、凉、热,对应的比重分别为32.25%、30.26%、29.18%、4.77%、0.54%;药味分布由高到低为甘、苦、辛、酸、咸、涩,对应的比重分别为34.4%、31.68%、23.11%、6.12%、3.81%、0.88%;共涉及 12 经,频次居前6 位的由高到低是肝经、脾经、肺经、胃经、肾经、心经,出现频次远高于所涉及的另外六经。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平台中“组方规律”模块,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6(药物组合至少在16 个处方中出现),置信度设为≥0.90(当出现“→”左侧药物时,出现右侧药物的概率≥0.90),以此挖掘高频药物组合。按照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由上至下排序,得到频次至少在16以上的药物组合39 对,涉及11 味中药,分别为白芍-茯神、甘草-白芍、甘草-茯神、法半夏-陈皮、法半夏-甘草、当归-白芍、白芍-天麻、白芍-蒺藜、菊花-天麻、甘草-白芍-茯神、当归-茯神、白芍-桑寄生、菊花-蒺藜、法半夏-蒺藜、甘草-当归、陈皮-甘草、甘草-桑寄生、白芍-菊花、法半夏-白芍、桑寄生-茯神、天麻-蒺藜、甘草-白芍-桑寄生、当归-白芍-茯神、白芍-桑寄生-茯神、甘草-天麻、甘草-蒺藜、菊花-茯神、天麻-茯神、法半夏-茯神、法半夏-茯苓、甘草-桑寄生-茯神、当归-天麻、茯神-蒺藜、法半夏-陈皮-甘草、白芍-菊花-天麻、白芍-菊花-茯神、白芍-天麻-茯神、菊花-天麻-蒺藜、甘草-白芍-桑寄生-茯神。
规定置信度≥0.90进行药物规则分析,得出关联规则8条,分别为“茯神→白芍”、“桑寄生→白芍”、“甘草,茯神→白芍”、“甘草,桑寄生→白芍”、“菊花,茯神→白芍”、“天麻,茯神→白芍”、“桑寄生,茯神→白芍、甘草”,“桑寄生,茯神→白芍”。
同时利用该模块的“网络展示”功能进行可视化展示,以直观展现药物组合间关联规则的关系,见图1。
图1 药物间关联规则网络展示
2.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在数据分析系统的“新方分析”模块中,以改进的互信关系为基础,将相关度设置为6,惩罚度设置为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挖掘出新方药物核心组合8 个。进而运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在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演化出4 个潜在新处方,分别为:①白芍、白薇、石斛、茯苓;②连翘、钩藤、决明子、石决明、瓜蒌;③神曲、赤芍、麦芽、大豆黄卷、泽泻;④菊花、蒺藜、天麻、生姜、桂枝。
通过对金陵医家治疗头痛的66首处方的数据挖掘,归纳出常用药物29 味,常用药对39 对,演化产生8 个核心药物组合,最终得到4 个新处方。
3.1 用药频次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本次数据挖掘研究发现金陵医家治疗头痛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药物有天麻、菊花、蒺藜、当归、白芍、防风、茯神、法半夏、陈皮、甘草等。天麻是定头痛要药,李东垣言:“足太阴痰厥头痛……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本草汇言》言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眩……一切中风,风痰”[10];在一项天麻治疗原发性头痛的研究中发现,天麻中的活性小分子可通过多通路改善头痛症状[11]。菊花可清肝火、平肝阳,《神农本草经》即对菊花治疗头痛有所记载[12];菊花按产地分为滁菊、亳菊、杭菊等。金陵医家常用滁菊,滁菊平肝之力更优;天麻、滁菊为张简斋临证常用药对,与《审视瑶函》中天麻汤、桑丹杞菊丸方义相似,均有散风清热平肝之意,用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头痛[13]。蒺藜专入肝经,平抑肝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论眩晕或是头痛均与肝风上攻关系密切[14];蒺藜的使用体现了金陵医家善用疏肝润络法治疗头痛;现代研究也表明蒺藜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15]。当归、白芍为补血要药,是常用药对;王飞峰等[16]通过以当归、白芍为君药的当归芍药散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可明显缓解频发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头痛及精神症状。茯神为宁心安神之品,现代中医对于头痛治疗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多由肝风立论;邹孟城先生言“惊虽属肝,然心有主持则不惊矣”,认为见肝之病,需防母病及子,以养心神[17];金陵医家治疗头痛多配伍宁心安神之茯神即合此意。法半夏与陈皮为常用药对,可燥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痰浊头痛的代表方,方中半夏、天麻为君,陈皮为佐,共奏化痰息风之效;原发性头痛是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要适用病种之一[18]。防风则是治疗外感头痛的常用药,《本草经疏》称其为“治风通用”之品[19];无论是荆防败毒散、羌活胜湿汤、防风通圣散抑或是玉屏风散均见其踪影;杨波等[20]进行的一项小鼠实验表明防风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甘草配伍应用广泛,在中药方剂配伍中使用频率最高[21];甘草主要功效包括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要药分剂》言甘草“借其甘味以止痛”,芍药甘草汤即借甘草缓急止痛[22];甘草配伍芍药以缓急止痛的用法为临床常用,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甘草可有效促进机体对芍药苷的吸收[23];甘草所谓调和,一方面指其平和中焦脾胃之功,金陵医家处方用药处处顾及脾胃[24],甘草调和之功正当所用;另一方面指其对药性的调和,《本草汇言》[25]言“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以和其性”;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在不同配伍应用中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相应功效[21],如在芍药甘草汤治疗头痛的临床应用中,甘草与芍药合用可显著增强其松弛平滑肌、抗炎、解热、镇痛及镇静的作用[22]。以上常用药的使用反映出金陵医家治疗头痛用药整体平和,尤擅血虚头痛及肝阳头痛的治疗,善用补血柔肝之法的同时,重视顾护脾胃。
3.2 性味归经分析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处方中药物药性寒、温两性占比过半,寒、温两性各自所占比重差距不大。在药性上未出现显著优势类别的原因和头痛分外感和内伤两型有关,且外感和内伤两型中又会涉及到风寒、风热、风湿、肝阳、痰浊、血虚、肾虚、瘀血等不同病因病机,故而药性以寒温为主的同时,寒温之间却差距不大。热性药的比重最小,若是肝阳头痛,肝阳日久本会耗伤肾阴,证候转归为肾虚头痛,再偏用热性药,适得其反。热性药仅在风寒头痛的治疗中有所涉及。
所纳入药物的药味以甘、苦、辛三味为主。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典型甘味药如甘草,正是金陵医家治疗头痛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之一。苦味药能泄,泄的含义广泛,可指通泄、降泄或清泄;《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岁宜咸以耎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结合少阴司天的运气特点,此处所谓“泄”有清泄、泄火之意[26];苦又能燥湿,早在《素问·藏气法时论》即载:“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苦味药在痰浊头痛、肝阳头痛及外感头痛中多有应用。孙坤坤等[27]统计发现辛味药入肝经为多;辛味药入肝经,条达肝气,清肝热,平肝阳。本次研究所纳入的药物归经恰以入肝经者为著。所纳药物归经居次者为脾经,与金陵医家在外感内伤疾病治疗中注意顾护脾胃,善用和中健脾之法相呼应。
本次研究从性味归经的角度,揭示了金陵医派医家诊治头痛辨证细腻,善用和中健脾之法,注重建中为先。
3.3 药物的聚类分析
本研究得到的治疗头痛的4 个新处方中,处方1中所含白芍与白薇、石斛的配伍能够敛阴平肝,辅以茯苓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虚之头痛;处方2以平肝清热为主,适用于肝火炽盛所致头目胀痛;处方3中赤芍长于散瘀、清泄肝火,神曲、麦芽体现处方中兼顾脾胃的金陵医家特色治疗思路,大豆黄卷及泽泻于处方中发挥利湿之功,瘀血头痛兼脾湿者,可以此处方为主要组成;处方4中菊花、蒺藜、天麻3味共奏平肝潜阳息风之功,后两味姜桂同用,适用于肝阳头痛伴呕吐、吐涎沫者。本次研究中得出的新方中,有一些药物,虽本非金陵医家治疗头痛所使用的高频药物,但仍被提取出来;体现了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在提取高频次高相关药对组合的同时,还能提取低频次高相关的药物组合[28]。
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金陵医派医家治疗头痛处方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了金陵医派医家治疗头痛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揭示了金陵医派医家诊治头痛辨证细腻,善用补血柔肝法、疏肝润络法,注重建中为先的学术特色。本次研究在丰富金陵医派内涵的同时,也为治疗不同分型头痛的新药开发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