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3-11-08 01:13陈文娟
教育界·A 2023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陈文娟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应对学生理解能力薄弱、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对“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组织合作实践活动、预设思考性问题、优化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优化教学。基于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科特色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为更好地设计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明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具体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逐步提高教學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目前,部分学生存在内驱力不足、学习兴趣低、过于依赖教师等数学学习问题,难以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采取“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与评价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完成深度学习[1]。

(二)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难以提供有效指引和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热情不高。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学什么、需要达成哪些目标。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可视化的目标合理制订学习计划,由“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评价、建议等,精准地进行查缺补漏,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依赖于常规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识,教研能力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训练中,教师也能通过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助推小学数学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不仅是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广大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使“教、学、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讲授,还要关注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使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以兴趣为抓手,因材施教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具体如下。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指引学生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展的基础[2]。教学目标的制订,能为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导向,助力学生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同时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突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设计特点。

以浙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是倍数与因数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寻找倍数与因数的基本方法。结合本课重点内容以及学生此前所学,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在具体情境下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或者倍数;(2)能在理解倍数、因数概念的同时,理解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树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3)通过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特点。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笔者带领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将任务进行分解并找准每个环节的重点教学内容,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之间的桥梁。为保证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教学目标与评价指标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目的,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案例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以浙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单价、数量以及总价之间的关系,并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锻炼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课程开始前,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上面是超市货架上的不同商品,商品的价格一一标明。笔者让学生观察图片,从中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接着,笔者设计了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比如:“一共有单价10元的墨镜9个,若要全部购买,需要花费多少钱?”由问题引出本课重点知识“单价×数量=总价”。通过计算,学生掌握了计算商品价格的基本方法,理解了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二)学—以素养为核心,教学相长

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3]。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总体表现,将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创新意识和模型意识等。这样既能发挥评价的助学作用,也能助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组织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班级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学习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不同指标,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实践的方式习得知识,提升学科素养。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内容是立体图形章节中的重点环节,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后,为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笔者布置了以下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与设计。

任务:请帮助王老师完成长方体物体的包装设计。

(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包装方法?

(2)把六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包装方法?

任务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并设计包装;②各小组整理、汇总小组讨论出来的包装方法,由组长进行汇报。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各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汇聚团队的智慧,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分析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当各组组长汇报完毕后,笔者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取长补短、获得进步。

2.预设思考性的问题,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问题导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4]。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依托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这样,通过解题,学生就能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以浙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需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了解圆面积、直径以及圆周率之间的关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笔者结合“羊吃草”这一脑筋急转弯设计了问题:“农民将羊拴在木桩上,怎样才能计算出羊能吃到的草的面积?”在笔者的引导下,部分学生尝试以作图的方式解题,发现可以将拴羊的木桩看作原点,而绳子视为圆的半径,将羊围绕木桩吃草转化为“求圆的面积问题”即可。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后,笔者以问题“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继续引导学生,促使学生通过探索、论证和表述深化所学内容,形成理性精神。

如上,采取合作学习、问题导学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严谨、理性的逻辑思维,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评—以多元为保障,面面俱到

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总结,还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完善自我、改进自我的重要根据。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教学与评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环节当中,使学生能够借助评价及时调整自身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

以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为学生设计了“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和“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这两个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学任务结束后,笔者结合以上教学目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指出学生在图形面积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粗心、漏看、单位换算失误等问题,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在完成评价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学后反思,让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

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评价可以保障“教、学、评”三者环环相扣,有效推进整体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张袁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如何落实评价任务[J].教育界,2022(10):41-43.

[2]宋文娜.小学数学教学变革与教学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3):62-64.

[3]陈雪丹.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3):160-161.

[4]陈春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0(19):99,101.

[5]朱丽芳.经历学习过程 发展数学能力:浅谈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目标的一致性[J].试题与研究,2020(15):192.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