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学习方法

2023-11-07 01:16:08常玉霞
关键词:文言文文本教材

常玉霞

文言文是指由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它的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多次的语文课程改革不仅没有降低文言文的数量反而提高了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重,旨在让学生从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语言的独特魅力,强化对母语的热爱。

由于文言文语言凝练、情感委婉含蓄、句式较白话文略有不同,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文意有困惑、感悟文言文哲理有难度。其实,学好文言文并不难。勤于学习、掌握正确方法、注重搜集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一、依托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12册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篇目数量较多、种类丰富。有选自中国传统启蒙教材的《三字经》、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山海经》、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更有语言犀利、耐人寻味的《韩非子》中的篇目……文言文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开始出现,之后的每册教材中都引入了一定量的文言文本,可见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统编版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底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品行,为培养“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的青少年”这一目标指明方向。品读古人对文章独具匠心的炼字妙处时,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干瘪的,而是富有立体感的;文言文中的景色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丰富且有灵魂的。学习文言文能涵养学生心灵、提升个人气质,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二、有效阅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学好文言文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在课下应该主动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整本书出发感知词语、句子、文段的意蕴,宏观上培养自己对文字的感知力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知识面打开了,理解力自然随之提高,学习文言文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广泛阅读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基础,读准文言文的字音、读出正确的节奏则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重要方法。由于文言文语言与当时年代特点紧密联系,在字的读音上存在很多不同,这就出现了很多异读字(通假字、古音异读字),学生在学习文本前可以结合注释、借助古汉语词典进行文段朗读的预习,这对理解文本内容、读准文本节奏有很大帮助。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中“惠”就是通假字,同“慧”,聪明的意思;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中“知”同“智”,智慧的意思。教材中的这两处知识就可以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本。对于较难读、难理解的句子,文本的注释中会出现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学生大可结合注释、充分利用好古汉语词典以及自己平常的阅读经验读通顺句子。

三、立足课本,夯实文言文基础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在整体诵读文本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理解、品读就是学习的第二个过程。如何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呢?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五年级上册的《古人谈读书》中,第一篇节选了《论语》中的关于读书态度、方法的句子,《论语》写于春秋战国的时期,知识分子大都对社会现状不满,纷纷思考治世救民的方法,涌现了众多的学说流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编撰成了语录体散文《论语》,高度体现孔子的政治、道德、文学、教育思想。在学习文章内容前,如果能准确把握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就能为准确理解文本蕴含的道理奠定坚实基础。理解文言文意要求“信、达、雅”,在理解句意上务必准确,保证“字不离句”原则。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不必翻译,如《精卫填海》中“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其中“女娃”是名字;《铁杵成针》中,“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其中“象耳山”是地点名词,翻译时不必翻译。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往往是双音节词,可采取扩词法准确学习句意。由于古人说话的语序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所以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正是这些特殊句式的存在造成学生理解文言文意有一定的难度。《精卫填海》中“女娃游于东海”的正确语序应当是“女娃于东海游”,将正确语序弄明白之后,学生理解文意会更加容易。

文言文的翻译不仅要通顺流畅,更要文辞优美,尽可能与文章描绘的景色特点在意境上相符;与叙述事件的顺序、内容高度一致;描写的人物特点准确生动。只有文字的准确、情感的共鸣才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经久不衰与承载的民族精神。

四、反复诵读,感悟文化价值

通晓文本意思之后,经过大声朗读、默读、听录音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体验之后,再次回归到文本之中感悟文本背后的道理就是文言文的精神价值。一年级下册《三字经》的节选部分就是对儿童入学的思想启蒙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雕琢自己;日积月累中引入大量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的思想,如诸葛亮在《诫外生书》中告诫自己的外甥要“志当存高远”,引入教材中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要立长志,有高远的志向,指引学生为了心中的抱负不断学习、总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个人面对国家安危的高尚选择;《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都能对观察到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学生学习文本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中感受到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对学习的积极影响,也能从孔子的“不能决也”中学习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对于文本中的关键句要重点、反复、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学习文言文时自然能联系生活实际并以文本中的道理指導、评价自身生活,这就是文言文在现代生活中的教育意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继承的表现。

五、善于积累,迁移运用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养成好积累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学习中,可让学生将有积极意义的名言警句、优美句子、自己有感触的句子摘抄下来背诵,积累更多的文言知识。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已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日常阅读中就可以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达到触类旁通、迁移知识的效果。遇到陌生的文言文时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积累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学生学校图书馆中借来的书中有一篇文言文《关尹子教射》,其中“弗知矣”“弗”就是“不”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运用积累的知识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为“不知道”。“弗”分别出自《自相矛盾》中“其人弗能应也”,《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善于积累,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学习方法阅读浅易文言文时就更加轻松。

知识是完整的体系,是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意蕴时,文言文的简约、优美、典雅也影响着现代汉语。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就是利用文言文学到的知识学习六个成语。“走马观花”中“走”在文言文中是“跑”,但是“走马”理解为“跑马”有些不恰当,要结合具体语境确定成语意思,即“骑在奔跑的马上”。日常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练笔,将自己身边发生的有深刻意义的事情以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记录下来,进而感受汉字的美。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触摸具有中国温度的文化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与古人跨越千年时间流转的近距离接触,更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以文言文的学习,来陶冶中国人的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未来接班人。

猜你喜欢
文言文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