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官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师应对道德与法治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
在创造教学情境时,必须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以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道法的课堂上,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比如,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创设老人过马路和丢失东西的情境,针对学生们的反应及做法,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法律意识及道德意识。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安全地玩》一课时,结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习如何远离这些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之后,再遇到相关问题时,老师不用一一解释,学生都可以根据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以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情感交流方面出发开展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道法课程,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讲述一些道德和法律相关的故事,以PPT或者是短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结合实例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洞察力,使他们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能真实体验到道法教育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情感共鸣是提升道法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道法课堂上,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授《家人的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几个问题:“早上是谁为你做的早饭?是谁送你上学?晚上放学是谁接你回家?你感觉家人对你好不好?有没有在家庭中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借助这些问题引出“家人的爱”这个主题,从情感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围绕“健康、安全的生活”或“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从法理角度讲述家庭关系,如,在孩子年幼时,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老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道德法律素养得以提升。
三、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留白
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不断积累新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年来,在小学教育方面,课堂留白运用得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道法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课堂留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每一节课老师不能上满,留下10至15分钟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记忆。课堂留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留白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思考;课堂留白不断强调正确的道德思想和习惯,提高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能力。
四、变被动学习为有效学习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更加抽象,理论性更强。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积极参与,在解决常见的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不断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其实,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道法课程的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因此,老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有效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和复习,以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教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手段,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如每周升旗仪式、小组会议、小组讨论等活动,学校每月举办关于法律的讲座、知识竞赛等,这些都对学习道法知识有一定促进作用。组织定期活动,鼓励学生多关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比如,在道法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小红花奖励,或者是笔记本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礎。
小学道法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法治课堂进行结合,在课下,可以开展各种法治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