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逻辑思维建构策略

2023-11-07 01:24:08何明鸿
高考·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逻辑思维高中地理

何明鸿

摘 要:地理作为高中教育基础学科之一,有着比較鲜明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时,有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思维能力上获得快速发展,获得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深层感悟及认知,也能够以更加富有条理、系统的视角达成对知识的判断与建构,催生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文章基于此点,对高中地理学科逻辑思维建构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分析、加工相关材料的方式,深刻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原理,获得对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认知,实现他们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逻辑思维;建构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较为复杂且庞大,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育及训练,要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地理知识基础,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不同的思维模式获得对地理知识的客观认知,深入把握地理知识的本质,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系统建构。以此为基础,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便能够得到大大提升,他们能够多方位、深层次地解读并认知地理知识,由此也能够驱动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一、高中地理学科逻辑思维建构必要性分析

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实现逻辑思维的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引领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逻辑思维的建构是符合高考要求的。地理高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学习能力。高考重点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富有价值且创意的问题,并且能够让学生基于问题运用充分的论证去解决自己发现的地理问题。同时还需要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用科学的语言厘清问题中的逻辑联系,有效地解决问题,还能够用正确的地理理念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1]。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以更加富有科学的思维去达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也更能够满足他们高考的需要,有助于他们以更好的能力及基础去面对高考。

其次,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在答题中是缺乏逻辑思维性的。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大大增加了学科的思维量,大部分学生在答题的时候缺乏逻辑性。有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他们在答题的时候只是单纯地罗列知识,或者找不到答题的角度,存在逻辑性较差的情况[2]。同时,有的学生空间方向感不够清晰,他们不能在题目的分析中找出正确的地理区位空间,以至于他们在答题的时候找不到突破口,或者在原有的分析中存在着不合逻辑之处,最终的答案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便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否则极容易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最后,逻辑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他们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或者引领学生参与知识生成的过程。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也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逻辑训练。逻辑思维可以说是各项能力的核心,不管是对问题的分析、知识的比较,还是知识点的总结及问题的推理都需要以逻辑思维为根基,且这一项能力与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它能够帮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会让他们的地理学习效果得到大大地提升[3]。比如:部分学生在一幅经纬网地图上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他们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以至于在判断经纬度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这就会让学生在问题分析及知识点应用上出现问题或者偏差,这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助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且良好的心态去完成地理学科的学习,落实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地理学科逻辑思维建构的有效策略

(一)加深对地理逻辑思维的认知与理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逻辑思维的建构,就有必要加深自己的认知。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优化教学设计,从学科逻辑出发,分析学生的认知逻辑,随后建构起属于自身的教学逻辑。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课程教学落实到学生主体层面,让学生主动发现并建构学科逻辑,达成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4]。以此为基础,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内容,激发对地理知识的全方位感知与判断,彰显他们高质量的课程学习过程,发展逻辑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就要将逻辑思维的培育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发挥逻辑思维对学生地理学习起到的助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强调地理观念的培育,要能够让学生结合典型案例完成对相关地理规律及知识点的分析。比如: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的认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要了解工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和工业类型;第二是要让学生分析各个因素下工业生产及工业区位选择的情况;第三是要动态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变化。在让学生了解区位因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分析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这一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点,分析集聚对工业的影响。在让学生学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师也依旧可以利用典型案例,引领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与判断。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日本主要钢铁工业分布的案例,让学生完成分析。先说明原料及能源对工业影响程度减弱的原因,随后总结得出它们的减弱将会增强交通、市场的影响程度。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完成对这一案例相关现象的分析。学生在完成了分析之后,教师就需要基于学生的逻辑判断,继续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并概括地理知识点,鼓励他们总结得出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方法和角度,让他们在总结与判断中学会调配自己的思维,由此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课程教学中渗透“同课异构”理念

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时候,应该尝试在课堂中渗透同课异构的理念,要能够基于这一理念,合理设计问题,布置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5]。学生在教师建构的课堂引领下,将能够从多个维度完成课程实践及探索,将能够引领他们逐层递进,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认知,以此也能大大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效率,让他们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植被》这一課时,就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建构课堂,以不同的课例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导向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结合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两个大的学习任务,分别是“探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探究植被对环境的影响”。结合这两个任务,教师可以统筹课前、课中及课后等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实现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课前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校园树种的调查活动。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调查学校树木的编号、名称、生产情况、栽种地点等。结合自身调查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为课堂上的实践探究做好准备。在课中环节,教师可以实现多个要素及单个要素的讲解。从多个要素着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不同的角度设计相对应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随后综合各个要素,分析这些要素对植被形态特征的影响,完善学生的思维。随后教师再从三个要素出发,结合相对应的资料、视频及图片,让学生探究不同温度带植被的特征及其成因,让学生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完善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实现思维闭环。在课后环节,教师则可以借助VR技术给学生展示某些由于植被破坏引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由于环境恶化引发的植被物种变异甚至是灭绝的案例。在这一环节,教师依旧需要让学生结合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他们能够基于已有的知识储备完成对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相关活动及任务的探索,层层深入,逐渐深化思维,使得整个学习活动实现逻辑延伸,以此达成他们的综合性发展。

(三)课程中指引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致力于寻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优化整合“教”与“学”等两个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与探索,实现共同发展。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质疑点或者比较难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逐渐深化他们的逻辑思维,使得他们能够从对知识的理解转向对问题的解决,逐层过渡,让地理学习思维更加富有体系,使得课程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产业转移》时,其核心的知识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获取、理解、分析、运用的方式完成对原因的分析与概述,也能够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结合一些比较经典的人文地理案例引领学生展开分析与探究。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讲解的知识点给学生搭建起有关于产业转移的知识逻辑框架,随后根据知识逻辑框架,给学生展现APPLE公司机器产品的生产环节及产品的全球布局,分析这一公司为其各个生产环节在全球寻找最佳区位的原因。在出示这一案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这一企业的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的案例背景中逐层分析出产业转移的原因。比如:教师给学生出示了APPLE公司生产最成功的产品IPOD全球扩展情况与SONY公司生产出的随身听衰落情况进行对比,以此让学生总结得出迫使产业发生转移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由此学生的原因分析过程便富有逻辑,也能够更好地诠释某一区域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展开实践操作,寻求本地区知名产业选取区位的具体情况,随后完成分析,让学生从实践案例中分析并解决问题,达成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以这种方式便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让他们在内心完成地理思维的有效架构,真正地达成逻辑思维的培育。

(四)结合经典例题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逻辑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通过演绎、归纳和验证等方式完成思考的全过程。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经典例题引领学生演绎、归纳、推理和判断,最后完成验证,逐渐加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认知与判断,强化他们的学科核心思维,让整个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道经典例题,让学生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实现思维的发展,增强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例题如下:

近几年来,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A.技术水平提高

B.政府政策支持

C.资金投入加大

D.国外设备引进

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似乎每一个选项都可以成为答案。那么在让学生解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谈论“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概念,让他们在概念的分析中明确二者的关系,排除错误选项。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得知“中国制造”指的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完成产品制造。而“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则更加强调产业的技术力量。学生从两个概念的区别中便可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近几年来,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逐渐走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主要就是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其中少不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但是这些都不是直接原因,题目中需要我们分析出直接原因,所以最终的选项是A选项。教师通过让学生探究这一经典例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案例的深层分析,会让学生既融合自身的基础知识,也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甚至会引入自身的综合性思维,使得他们能够经历学习到思考逐层过渡的过程,也能够满足自我学习需要,提升思维的自觉性与逻辑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便也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有助于引领学生自主建构基础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与方向。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既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还能够提升学习思维,实现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层探究与思考,达成对知识的有效建构。所以教师要在综合分析了高中地理学科逻辑思维建构必要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地理教学直击核心素养的维度,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在脑海中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思维体系,达成高质量课程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可.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应用[J].高考,2022(4):69-71.

[2]李春娥.高三地理复习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124-125.

[3]王宗武.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5):102-103.

[4]黄代强.高中学生地理逻辑与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0(2):68-69.

[5]李帅,侯刘起.高中地理逻辑思维问题的成因与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8(17):42-43,46.

本文系福州市马尾区“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地理学科逻辑思维建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MW2023-03)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逻辑思维高中地理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1:11:4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33:05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5:32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5:11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7:30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符号建构策略探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8:52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