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思政教育渗透策略探究

2023-11-07 15:13
高考·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思政教育高中化学

王 玮

摘 要:高中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既有助于实现育人目标,又能够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然而当前高中化学存在思政教育认识不足、思政元素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思政教育渗透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中化学挖掘思政元素、分析思政元素和应用思政元素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现阶段,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已经正确认识到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教学和教研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本身并未深入研究思政教育的特点和形式,更多的是将精力和时间放在高中化学教学上,导致高中化学思政教育的开展效果不明显,未能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1]。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整个教学中,适时、灵活渗透思政教育,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化学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化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思政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思政教育具有丰富性、基础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将其渗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将工匠精神、奋斗精神等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与化学故事结合起来,将文化自信、环保观念等与化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化学教学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元素,对拓展化学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科育人功能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育学生素养,提高思政教育影响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和素养,而道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和先驱,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学科本身的科学思想来感染、启迪和教育学生,使其个性意志、情感、认知和世界观等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航向,这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有效扩大思政教育的范围,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生命力[2]。

二、高中化学思政教育渗透现状

(一)教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一方面,化学知识点的教学侧重于“求真”和“求实”,而思政教育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思政教育要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但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挖掘并应用化学学科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都能够认可思政教育融入化学课堂的重要性,但对思政教育内涵、渗透路径的认识还不足,导致高中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成为两个独立的内容,难以充分融合在一起,导致所开展的课程思政实践流于形式[3]。

(二)课程思政元素应用程度不高

当前,虽然有部分教师能够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但却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高中化学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时缺乏深入性,应用思政元素的程度不高,导致思政元素不但没有丰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反而还会对正常的化学教学活动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将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同时在渗透思政教育时运用了不科学、不规范的方法,未能融合优秀的融入经验和创新融入法,导致高中化学思政教育始终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4]。

三、高中化学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思政内容,奠定化学思政教育基础

1.讲述化学科学故事,渗透责任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诸多思政教育元素,如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历程、爱国化学家的主要事迹等,都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素材。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教师就可以在介绍化学发明、讲解化学概念和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适时讲述化学科学故事,将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正确国家观的育人目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必修二专题8中的《蛋白质与氨基酸》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牵头各科研人员历时七年合成蛋白质的故事,这不但提高了我国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世界研究人类蛋白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在教学必修一专题3中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后,提出“大家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碱和它们有什么关系吗”等问题,在引发学生的讨论之后,讲述“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讲述“侯德榜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成功,实验成功后并没有为了一己私利卖出专利技术,而是将研究成果贡献给了国家”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些蕴含奉献精神、家国情怀、爱国精神的科学家的故事,不但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历程,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献身化工事业的热情,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观念。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新课改指出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要结合自身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这也是落实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化学概念和理论等都是国外研究成果,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虽然我國的历史比其他国家长,但化学研究却不如其他国家”等错误观念,因此,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我国记载化学知识的历史典籍,将此与化学知识点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专题1中的《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分散系”的概念,并适时引用沈括的《梦溪笔谈》,向学生展示其中的“无咸河”的相关内容“原其理,盖巫咸乃浊水,入卤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并说明“这段话的主要是讲‘胶体的聚沉”,引导学生猜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最后进行总结“充分混合盐卤水与巫咸河水后,混合溶液中带‘正电的Na离子与带‘负电的胶质相融合,并逐渐凝聚为胶体,大大减少了卤水中的Na离子含量,因此就很难生成氯化钠结晶”;再如:在教学必修二专题9中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时,适时引用《天工开物》中的“燔石”篇和“五金”篇,带领学生探析古人开发并适应金属材料的史实,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学科素养。

(二)創新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思政教育质量

1.情境式教学,浸润人文情怀

在高中化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操作问题或现实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之间的冲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和探究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使学生形成以事实为依托的实证意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基于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形成敢于质疑、乐于思考、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专题2中的《物质的分离提纯》时,2023年是青蒿素问世的51周年,教师就可以以此“提取青蒿素”为线索来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将萃取、蒸馏和重结晶等知识融入“提取青蒿素”的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思考分离提纯的主要方法和物质特点,然后顺利过渡到萃取、蒸馏、重结晶仪器的选择和基本操作方法上;最后,结合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对选择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总结,并搭建“以物质性质为基础,选择分离提纯方法”的模型。通过将情境线索“提取青蒿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把萃取、蒸馏、重结晶等知识融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使学生从“观看获奖视频—发现问题—思考分析”的过程中,理解青蒿素抗疟“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使其深刻感悟我国在治疗疟疾方面所迈出的一大步,由此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嵌入式教学,培育环保观念

嵌入式教学是指将化学课程内容与单元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针对的思政元素,通过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从而使思政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打造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都为之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整合专题内容,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着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必修二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选修二专题4《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等专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小专题”的形式实施教学活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政教育要求。首先,以视频展示当前国内外的生态环境,加深学生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从而不断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环保意识;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引导,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总结出生活中落实生态保护理念的途径,如在社区和公园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周围人的环保意识,增强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周末和节假日,以自身行动调动身边人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增强大家的环保主动性……最后,借助真实的案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向学生讲述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方法。通过专题嵌入式教学,科学、合理、有规划地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通过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3.实验式教学,培养工匠精神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严谨、科学的态度,这也是渗透思政教育的一个融入点。与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相较来说,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同时体现学生在沟通方面的优势,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专心致志,这正体现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专题3中的《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归纳并落实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以相应的化学实验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点,并在潜移默化中落实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有效落实“弘扬工匠精神,共育科技强国时代新人”的二十大精神。具体来说,可以将学生分为每组3~5人的多个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利用所给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教师说明可行性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实验;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就新制氯水中的成分展开交流和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实验的形式,既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确新制氯水中包含何种成分,又能够使其掌握科学的推理方法,并通过各小组全神贯注开展实验的良好氛围影响每个学生,为其今后抱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开展工作,以及成长为有职业道德素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三)完善评价机制,巩固化学思政教育成效

教学评价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风向标、指挥棒,具有监督、诊断、激励和导向等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教师还要将教学活动与对思政教育的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只看习题正确率、考试成绩等量化指标,还要将教学活动参与度、课堂表现、能力素养提升情况和思想道德发展情况等非量化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帮助学生养成感悟道德情感、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意识和习惯。

仍以前文所述的“物质的分离提纯”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与评价目标确定为:(1)教学目标:①通过了解青蒿素问世等材料,感受化学于人类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②掌握重结晶、萃取、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掌握其适用范围……(2)评价目标:①通过介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等真实事件,分析并判断学生的学科价值认知水平;②通过比较重结晶、萃取、蒸馏的适用范围,分析学生辨别分离提纯方法的能力……而对于教师化学学科思政教学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准确挖掘了化学教材和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是否找到思政元素与化学知识点的契合点;是否提前了解了学生思政学习现状、特点和问题;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体现出思政教育要求;是否采用新理念、新方式切入思政教育元素;能否做到高中化学思政教育“教、学、评”一体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主动地积累思政教育知识,善于发现并挖掘化学教材、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找准化学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将思政教育渗透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开展多元化、高效化的高中化学思政教育,使学生在提高化学学科素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三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进而为之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国.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研究[J].宁夏教育,2023(5):30-32.

[2]黄刚,许燕红.新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思政教育内容的比较[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9):13-20.

[3]温利权.高中化学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22(9):104.

[4]颜燕.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2(5):20-21.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思政教育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