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津
摘 要: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时代和教育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更好落实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发挥高中思政课在一体化建设中的枢纽地位,需要明确思政课一体化包含的相关理论内容,分析高中思政课在一体化建设中的价值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剖析问题的根源,从而探寻出一条适合高中思政课发展的道路,以期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高质、高效发展。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教育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每一个学科的设置都有其不同功用。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承担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具有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发挥其作用呢?我们要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纵观国内外局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命题和新要求,要求思政课在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学共研共训机制,资源整合互通,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开展,保障学生坚守意识阵地,确保意识形态不动摇,是培养人才的思想后盾。
高中思政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前承义务教育,后接高等教育,成为贯通中小学和大学思政课的桥梁,居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中枢地位[1]。基于高中思政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的精准定位,结合青少年阶段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灌浆”工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发挥承上启下的教育实效作用,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
一、思政课一体化的理论蕴含
思政课一体化的提出并非一蹴即至,而是建立在对思政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和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应运而生。阐析思政课一体化包含的理论,刨根究底知根源,才能更好推动高中思政课建设。
(一)时代背景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是基于人才培养连贯性、一致性的诉求。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毋庸置疑,当今我们要培养“多维一体”的人才,集有信念、有品德、有知识、有本领于一身的人才。思政课一体化的提出,在青少年价值形成时期帮助其价值养成。思政课兼具学科和德育的功能,引导青年在人生重要时期选择正确道路方向,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但由于思政课存在割裂的缺陷,各个学段无法有效衔接与融合,影响了思政课对青年育人功效和政治引领功用的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提出,能够有效解决其当前存在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清楚为谁培养人才,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不动摇的内在要求,确保高中生意识形态不偏离航向,有效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关系概括
界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首要任务是明晰“一体化”的共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关系。“一体化”旨在共性,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贯穿大中小学,促进专业知识的内在联动,不同学段知识内容螺旋上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立足整体长远发展,推动思政课系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又有其个性之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学融通不同课程资源,针对不同学段学情设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虽然与“一体化”相向而行,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在共性与个性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内涵界定
结合前文的论述,对思政课一体化内涵进行界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衔接,课程体系呈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渐进性等特点的一体化。横向协同即要求思政知识体系做到循序渐进,契合各学段教学目标,教学与育人同向而行;纵向衔接是指处于相邻学段的思政课做好有机衔接,达到“守好本学段”与“贯彻全过程”的一致,引领思政课发展新方向,助力思政课“质”与“量”的有效结合。
二、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价值意旨
思政课一体化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点工程,高中思政课作为一体化的中枢,研究其价值意旨,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对思政课教学、高中生、思政教师、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一)促进思政课程提质增效
现在使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分为多类模块,全新的教材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同时为了给高考留下充足的复习时间,前期思政课教学纯粹为了教而教,重“量”不重“质”,更无法企及育人作用的实现。思政课一体化的提出,利用高中的关键时期,对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结合新时代高中生的学习情况,整体规划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从整体上布局课堂教学,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双管齐下,在能有效应对高考的同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有才、又有能的新时代高中生。相信在思政课一体化的引领下,高中思政课可以达到提质增效的功效。
(二)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
纵观当前高中思政课“点”式教学,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理应做到“点面”结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高中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性思维的基础,在思政课一体化的指挥棒下,高中思政课提出议题式教学,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更迭,在无形之中对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是为了自己专业的成长,也是为了学生成才的培养,更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剖析,不仅具有学科性质,更是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在高中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刻,高中思政课做好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衔接,融合其他学科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堂,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三、思政课一体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践中面临一些困境,致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果差强人意。只有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开出良方,更好更快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教材体系存在欠缺
思政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关键文本,是高中思政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以致一些高中教师严格遵照教材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的研究局限在本学段,并未迈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守好了“育人田”,但没有打通“育人渠”,缺乏对其他学段教材之间联系的思考,导致教材的使用出现断层。同时,不同学段出现重复内容,虽对不同时期的学生要求不同,高中生难免存在倦怠心理,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割裂了思政教学的完整性。
(二)课程资源较为单一
在现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中,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较为单一。在高考的重压之下,高中思政教师未能有效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使用局限于课本案例或课件中的例子,与其他学段的课程资源存在脱钩现象。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忽略高中生的学情,选取的课程资源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影响其功效的发挥。单一且生涩难懂的课程资源,难以激发学生对高中思政课程的热爱,只会感到无聊乏味。
(三)学生课堂参与意愿低
考量一堂思政课的好与坏,教学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中的高中生在“灌输式”教学方法下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内化的动力;错误使用教学手段,从而导致思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不到存在感,自然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评价方式以片面成绩的“量”衡量学生整体的“质”,容易使学生陷入成绩焦虑中,在课堂上只吸收而不输出,不愿与教师互动,无法达到教育的初衷。
(四)教师交流缺少条件
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教师的作用无可取代。然而,高中思政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主观上缺乏主动交流的意识,只关注本学段的教学,对大中小思政课教材缺少系统、完整的了解,缺乏与其他学段思政教师的交流沟通,不能做到不同学段思政教学与育人的有效衔接。其次,客观上缺少沟通平台。单凭高中思政教师的一己之力,很难建立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联系,需要借助外力,搭建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思政信息资源共享不畅通,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服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多为某一学段专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四、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路径探索
根据上文的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教学在思政课一体化中的中枢作用一目了然,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弊端更应着重关注,多渠道育人拓宽路径。在高中思政教学实践中,需要坚守教育原则,将理论的“虚”与教学的“实”有机融合,探索一个可供借鉴的教育范例。
(一)坚守教育原则,达到虚实结合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教育体制不断革新,思想政治学科地位不断提升,要达到教学和育人双管齐下的作用,需要坚守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制订符合高中学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新时代提出思政課一体化的新要求,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需要遵循创新性学则,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落实以上教育原则,化虚为实,从而达到虚实结合。
(二)整体把握教材,教学有的放矢
思政课一体化的实现,知识整合是基础。为了更好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知识体系一体化,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能够做到承上启下。思政课知识体系存在重复的地方,面对小、初已有涉猎的知识点或者全新的知识点,需要明确高中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重复、不扩充,做好“交接”工作,给思政课留下悬念、留下期待。学生代代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不能“从一而终”,在当今教育机制下,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体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为上好思政课奠定基础。
(三)融通不同资源,释放集体力量
思政课一体化的实现,课程资源是关键。针对高中全新版本的教材,教师的备课和授课难度提升,寻找合适的课程资源尤为重要。针对思政课的学科特性,课程资源的选取要符合“三贴近”,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样的课程资源才能有效贯穿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做到育人于无形之中。课程资源的选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体现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我们抢占传承阵地、育人阵地、希望阵地,确保学生的意识形态不动摇;走进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行合一。在教师备课方面,教师应当有自己独立的准备,同时结合集体的力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释放集体力量,实现多渠道协同教学。
(四)加强校际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思政课一体化的实现,加强教师校际交流是核心,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服务教学。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首先学校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对高中思政课的统筹工作,重视思政课程的工作开展,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理应打破不同学段之间的校际壁垒,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到小学、初中、大学交流学习、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真正打通“育人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政一体化的建设可以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能够为教师答疑解惑,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明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石路.高中思政课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中枢地位与强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85-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开放课题“漳州红色文化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2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