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 221000)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拥有数学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将生活现象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结合,将抽象的数学逻辑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实例,提升学生对数学理解程度。因此,为了避免一些教师一味采取“单一的”“死板的”教学,不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可采取教学课堂生活化,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方式,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提高。而生活化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主观性、实用性、趣味性。
主观性原则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究数学问题。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计有情境感和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交流和探究。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买东西找零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实用性原则指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实际意义。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与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电费、水费等实际问题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趣味性原则指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情感需求,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利用数学游戏、趣味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生活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策略。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通过主观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三个原则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提高学生思维训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更加愉快地掌握知识。首先,教师应理解学生需求,为其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尤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理解学生需求,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有趣的装饰,让学生觉得课堂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灯光等元素,让学生感受生活气息和舒适氛围,更容易投入学习中,保持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参与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竞赛、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探究问题。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教师通过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发展数学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质”时,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的对称物体并加以分类,如对称轴的种类、对称图形的种类等,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性质,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对称性质的定义和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对称性质有更深刻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学情境生活化是通过设置具有生活情境的问题和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他们的探究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场景化,让学生通过探究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不同大小的纸片,让他们通过实际测量纸片的长和宽来计算纸片的面积和周长。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当纸片的长和宽相等时,它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当纸片的长宽比为3∶2时,它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当纸片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时,它的长和宽可能有哪些组合?”……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风筝的飞行或人行走的方向等,来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还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这节新课,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旗图案吗,除此之外你们还见过哪些图标?”学生就会去联想生活中的图标,诸如禁止停车标志、洗手间标志、红绿灯标志以及各种建筑位置的指示牌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去引导教学,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通过提问学生:两只青蛙呢? 三只青蛙呢? 训练学生探究性数学思维。
首先,课堂练习生活化。学习是为了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每次学完新课后,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例如,在某个节日,教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数学信息提出关于那个节日的问题并解答。此外,在课堂上让学生找出那些学生表现好的行为,以此来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其次,课后作业生活化。建议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后,让学生在家中找出这些图形,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0的意义”后,让学生在家中找到哪里有0这个数字。此外,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相机站在不同的位置给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拍照并上传到线上班级群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些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很多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策划生活类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学习乐趣。那么,如何策划生活类学习活动呢? 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活动。以小学数学为例,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如益智游戏、数学手工制作、户外探究等,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自然地掌握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自主组队,开展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思维。例如,在设计数学益智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共同设计和制作游戏,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检验各组的游戏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趣。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挖掘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学生到市场、超市等地方,观察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计算各种折扣。或者举办简单的绘画竞赛,帮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艺术天赋。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几何知识来构图,确定比例、角度和尺寸等,从而加深他们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例如,让学生绘制自己家的平面图,要求按比例尺绘制。这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几何概念,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或者组织数学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数学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探讨了学生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路径,从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教学情境、作业设计、策划生活类学习活动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同时,教学生活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氛围中快乐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之一,当然,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应该注重教学实践创新,积极寻找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推进教学生活化,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训练水平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