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东(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 266400)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甚至会产生抗拒心理,完全是为了通过中考而不得不完成体育学习任务,而这种学习态度的普遍存在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难有提升。
定向运动作为一种结合锻炼与娱乐的运动形式,将其引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如何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定向运动的优势,是目前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定向运动是一项由参与人员借助指南针依次到达地图标记的各个地点,以最短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获胜的运动项目,一般在森林、公园、郊区以及较大校园内进行。定向运动最早是瑞典的军事体育运动,后面逐步演变为一项体育运动比赛项目,受到许多人的追捧,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运动。
定向运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覆盖人群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均可参加。第二,对智力和体力要求高。参与者需具备良好身心素质,在运动中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要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完成。第三,锻炼突破自我的能力。参与者在定向运动中能体验到刺激,并且会不断实现突破自我。
在定向运动训练中,学生只依靠地图、指南针等简单工具来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不仅锻炼学生身体素质,而且也考验学生的耐力、毅力、智力以及心理素质等。作为起源于国外的军事训练运动,定向运动的目标起初设定为行军作战、侦查、搜救等,将其引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掌握地图相关知识,并且由于在完成任务时需要不断坚持,因此,也有助于身心同步发展,增强多方面能力。
定向运动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所以将其引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能让学生之间建立更友好的关系,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感知集体力量。定向运动往往会在较大范围、复杂地形中开展,每个小组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个人,这样的团队配合非常讲究默契,是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人际交往奠定坚实基础。
将定向运动引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能够打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方式,能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而且在定向运动训练中能够融入丰富多样的游戏元素,如寻宝游戏、追击游戏、接力游戏等,并且定向运动的环境、竞赛方式等均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在提高对学生吸引力的同时,有效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喜好设计定向运动项目中的游戏,使教学更具灵活性。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引入定向运动应当重视对校本资源的利用,这不仅带给学生熟悉感,而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定向运动对训练场地有一定要求,最主要的是范围广、地形有明显起伏、有视线阻碍物等。因此,在对校本资源进行开发时,要看校园环境能否满足基本要求,然后视具体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具体来讲,体育教师需要对操场、校园内部道路、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合所得数据绘制定向运动地图,标记好各个目标点名称与距离。在定向运动训练过程中,学生要借助地图、指南针帮助自己规划好最节省体力以及最快到达目标地点的路线。
除了借助校园内部现有条件设计定向运动训练以外,还可适当增设一定障碍物,提高定向运动的挑战性,助力学生智力发挥。比如,可在校园内部设置需要攀爬、跳跃、翻越等类型的障碍物,促使学生在奔跑时同步锻炼肢体力量和渗透协调能力;还可设置洞状、管状的障碍物,缩短学生的行进距离。当然,教师要告诉学生考虑周全,衡量自身穿越障碍需要耗费的时间和体力,要保证自己在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的情况下快速到达目的地。同时,教师在设置障碍物时,一定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必要的保障措施不能少,要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开展定向运动训练。
校园资源毕竟有限,所以还应关注周边的自然环境,要借助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使其演变成定向运动的训练场地,不仅体现出定向运动的自然性,而且也能拓宽学生的定向运动空间,让学生在自然生态空间中锻炼身体素质。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借助自然环境制订定向运动教学计划。通常来讲,教师在设计野外生存环境时可借助山地、河流、湖泊、森林、植物等各类自然环境资源,在地图上进行标识,体现各个目标地的所在地点,引导学生查看图标、计划路线、推算距离,结合自身体力和时间做出最优决策,找到最佳行进路线。
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定向运动训练之前,教师要先组织学生观看野外生存相关的影像资料,宣传野外定向运动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地图等高线、地貌的识别,如何优化行进路线和保持正确方向等。场地可选在郊外、公园等拥有宽阔视野的地方,辅助开展短距离、中长距离的定向运动比赛活动。此外,还可结合自然环境的特色对训练内容进行针对化设计,比如,在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场地开展定向运动训练,教师将各个景观设计为目标地点,要求学生探索景观到景观的旅游路线。为了设计出最佳路线,学生要先了解各个景观所在地的环境特征,考虑各方面因素,突破环境中的障碍,用最快、最省体力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借助自然环境开展定向运动训练,能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让身处大自然的学生在训练中得到身心健康发展,主动积极地完成定向运动中的各类要求。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善用自然环境资源,为学生设计定向运动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将定向运动引入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结合学生实情制订相应的训练方案,实现学生整体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发展等情况,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参与适宜的定向运动训练。
有的学生方向感较差,教师可重点培养他们对地图的观察和使用技能,同时,设计针对性的定向运动训练计划,助力学生不断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可利用校园周边醒目的建筑物作为目标地点,为学生绘制详细地图,标记出建筑物、街道以及相应的距离和方向,让学生借助地图开展定向运动训练。鉴于学生对校园周边环境比较熟悉,在熟悉环境中开展定向运动能在消除学生紧张感之余,使其逐渐掌握定向运动技能。这一做法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契合。借助生活这所大学校,可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有的学生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要探明原因且采取针对性策略,促使学生坚持参加体育运动。比如,部分学生片面地觉得定向运动过程非常枯燥,教师便可在各个阶段设置小目标,引导学生努力完成,激活其参与的动力。详细来讲,在第一阶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行进过程中收集某样事物,收集数量达到要求之后,便可在目标地获得重要线索,如地图信息等;在第二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标地,最快到达的小组能获得最好的补给物资,如矿泉水、指南针等。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继续进行下去,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耐力与毅力。
有的学生肢体力量较差,教师便可在他们的定向运动训练计划中额外设置条件。例如,要求学生提着书包前往目标地,锻炼其上肢力量。也可让学生腰部、小腿部绑缚一定重量的物体前往目标地,提升学生各个肢体部位的力量。有的学生速度、耐力等素质较低,教师可额外设置间歇冲刺、上下坡奔跑等项目,改变学生行进速度和节奏,从而锻炼其身体机能。
趣味性的定向运动训练内容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可渗透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将“追击游戏”融入定向运动训练当中,其中带有追击任务的“猎人”要极力追赶“猎物”,而“猎物”则要在躲避追击的同时赶往地图上标记的目标地。如果在“猎物”到达目标地之前被“猎人”成功追击到,则“猎人”获胜;如果未能追击成功,相反,“猎物”通过不断地躲藏,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标地,则“猎物”获胜。在这一游戏式的定向运动训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该项运动的趣味性。
当然,不同学生的兴趣喜好各有差异,教师要多设计不同的游戏,与定向运动巧妙结合。比如,在定向运动训练中加入“接力游戏”,各小组在各个目标地派出专人把守,当接过队友的接力旗之后立马跑向下一个目标地。各个小组的传递线路自主决定,以用时最短作为获胜条件。同时,教师还可赋予各小组两次为敌方设置障碍的机会,为了取得胜利,学生要预测对方的行进路线,分析对方实力进行障碍设置,这一过程是对学生观察能力、预测能力、分析能力的有效锻炼,有助于学生体能与智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