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馆史上的红色基因——王辩∗

2023-11-05 05:35郭丽娜尚红梅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苏联山东山东省

郭丽娜 尚红梅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010)

山东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女党员王辩,曾于建国后在山东省图书馆工作过。 她不仅仅在山东的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在山东省图书馆建国之初与前苏联的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山东党史上的革命先驱人物,其在山东省图书馆工作的经历和贡献却鲜为人知。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山东省图书馆,在传承齐鲁文脉的同时,挖掘馆史上红色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于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这也是每个图书馆人的使命担当和责任义务。

1 家庭熏陶 接受新思潮

王辩,又名黄秀珍,字慧琴,相州(今潍坊诸城)人,1906 年出生于当地赫赫有名的贵族家庭——王氏家族。 相州王氏家族重视教育、言传心授,“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家风流传至今。 清朝康熙年间,王氏家族即已家声赫然,历乾、嘉、道、咸长盛不衰。家族史上有清朝末年曾担任京议院代理议长的王凤翕,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王统照,著名作家王希坚、王愿坚等。

王辩的父亲王翔千19 岁考入北京译学馆,学德文。 期间,王翔千接触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文著作,科学民主的新思潮对他影响很大。 1920 年下半年,王翔千与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在济南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 年春,由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学会会员秘密组成了共产党小组,王翔千成为山东最早的党员之一[1]。

王辩作为王翔千的长女,在父亲的熏陶和教育下,从小就接受新文化新思潮。 1913 年冬,七岁的王辩到其父王翔千创办并自任校长兼教员的“相州国民学校”(相州王氏私立小学)读书。 1917 年,王辩11 岁时被父亲带到济南,插班到女师附小读四年级,后又转入县西巷竞进女校。 1920 年,王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预科,一年后转入本科。 同年夏天年仅14 岁的王辩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最年轻的会员。 她经常参加研究会的演讲会、讨论会等活动,同时接受了大量马克思著作等革命进步理论,思想进步很快[2]。 随后,王辩在学校秘密成立“读书会”,组织侯志、牛淑琴等女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浅说》等革命书刊,使她们提高了思想觉悟,为建立革命组织打下了基础[3]。 当时女师奉行封建的奴化教育制度,企图把女学生培养成为 “幽贤贞静” 的淑女,不问国家大事,做封建主义的贤妻良母。 王辩和进步同学带头反对学校的教育制度,要求学到更多更实际的知识,要求废除学监,废除检查女生信件等种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4]。 她经常对同学讲:“中国妇女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只有自立。 而要自立,就必须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为争取妇女自身解放,她发动女生走出校门,上街游行,参加反帝斗争。 有时星期天,王辩还同男生一起到大明湖游泳。 她这种争自由求解放的进步精神,得到了进步师生的赞扬,都称她为“反封建礼教、求自由解放的闯将”[5]。 在她的带领下,很多女学生也开始放脚、剪发,解放思想。

2 积极入党 成为妇女运动先驱

1923 年11 月,17 岁的王辩经其父亲王翔千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齐鲁大地上第一批女共青团员,与侯志、牛淑兰、朱岫容等一批优秀女青年,在党和共青团组织的领导教育下,成为济南女师的骨干力量。 1924 年,王辩经过革命锻炼,思想日益成熟,光荣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与侯志一同成为山东历史上最早入党的女共产党员[6]。 中共“三大”后,王辩响应决议精神,加入国民党成为一名跨党党员,动员很多青年国民党员入了团,为促进山东的国共合作做出积极贡献[7]。

王辩女师毕业后,在济南县西巷竞进女校当了助教员,经常深入鲁丰纱厂开展工人运动,团结广大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和女学生,积极推动开展妇女工作,大力宣传和争取男女同工同酬,保护妇女童工、保护妇女病产的合法权利,受到广大妇女工人的拥护和爱戴。 王辩是山东青年团组织和妇女团体早期领导人之一。 她曾担任过“山东济南妇女协进会”负责人、“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执行委员等职。 她积极参加并领导组织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示威游行,贴标语、喊口号、上街头演讲,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投入激昂慷慨的群众运动。 国民党筹备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派王辩作为山东妇女代表出席大会[8]。

1925 年3 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王辩领导群众参加了济南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大会和示威游行。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她还在济南发起了支援上海在“五卅惨案”中英勇斗争的工人兄弟姐妹们的万人大会,在反帝反军阀的群众运动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后来,根据党的指示,王辩被调往中共上海地下党市委会做妇女工作。 不久,党组织为了培养这位优秀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决定让王辩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当时,莫斯科中山大学在五年时间里共招收了四期学生,王辩与邓小平、左权、傅钟等同是第一期的学生。 1926 年1 月,第一期300 多名学生基本到齐,编为11 个班进行学习[9]。 学习期间,她刻苦认真,不畏条件艰苦,系统地学习马列著作,学习了苏联革命经验,并取得优异成绩。

3 英勇无畏忠于党

1927 年6 月,王辩提前毕业回国,先后在广州、上海工作。 1928 年,王辩到芜湖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干事,当时,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反动派到处疯狂残害共产党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王辩不幸被逮捕入狱[10]。 两年的监狱生活,她顶住了敌人的皮鞭、吊打、坐老虎凳等残酷刑罚,对党的工作只字不提。 1930 年被营救出狱时,王辩瘦骨嶙峋。 她保护了地下党同志,保护了党组织,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1931年春,王辩接受组织安排,与中央交通员赵志刚以假夫妻的名义到艰苦的东北地区从事地下工作[11]。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三省,疯狂逮捕共产党人和抗日力量,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她克服重重困难,谨慎细心,周密计划,灵活办事。 在东北辗转沈阳、哈尔滨、丹东、穆棱等地坚持地下工作七年[12]。 在这期间,王辩与赵志刚结为真正夫妻。 在丹东工作时,由于条件艰苦,王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 在穆棱县工作期间,党组织被敌人破坏,在困顿的转移途中,王辩不满周岁的第二个孩子又不幸夭亡[13]。 两个孩子的相继夭折对于王辩的打击是巨大的。 对于这段经历,王辩在她晚年的回忆文章《白山黑水》中这样描述:“伤心的创痕如此之深,直到现在我晚年儿孙满堂了,也没有平复。”①引自王瑞华.诸诚名人传记第四辑 王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144.但即便是在如此痛心彻骨的打击下,王辩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她的各项任务。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 年10 月,王辩夫妇在党的指示下由东北潜回齐鲁大地,秘密组织抗日活动。王辩夫妇以安置家属避难为名,回到了潍坊诸城,住在王翔千家。 在王翔千的帮助支持下,成立了中共诸城临时特别支部,王辩任支部书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组织抗日武装,发展党员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4]。1940 年,王辩又奔赴抗战的前沿阵地——沂蒙根据地参加抗战工作,她投入新闻宣传事业,历任《大众日报》《沂蒙导报》记者、中共沂中县委和沂南县委的宣传干事。 王辩不畏艰苦,工作出色,屡次受到党组织和政府的褒扬和表彰[15]。

4 投身文化事业的鲁图岁月

1949 年,王辩被上级组织安排到山东省图书馆工作。 那时,她用的是化名黄秀珍。 据山东省图书馆原副馆长、离休干部张春田回忆,王辩当时住在大明湖奎虚书藏楼门前北侧的小屋里,跟一名保姆拉扯着孩子,图书馆同事们从未见过她的丈夫。 大家只知道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却并不知道,她的丈夫赵志刚已在邮电部邮政总局任副局长。 当时的党员身份还是半公开状态,图书馆召开党小组会议,大家一般都是在她所住的屋里秘密召开。 一个月大约开两次会议,每次的会议时间不长,大家在一起学习时政资料,相互之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王辩总是能在小组会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眼光比较独到。

建国后,全国发起向苏联学习的运动。 当时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图书馆事业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发展建设的指导原则。 王辩因为留学经历懂俄语,一到山东省图书馆,就被安排在了编译部。 王辩所在的编译部由馆长直接领导,编译组工作人员共4 人,成立了俄文翻译组、俄文学习组,主要负责处理编辑、翻译、研究及资料整理并管理苏联图书陈列室。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重点集中在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扩大图书流通,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服务[16]。 山东省图书馆在建国初期同苏联多家图书馆、杂志社联系密切,与苏联图书馆、莫斯科塔斯社(前苏联国家通讯社)、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总图书馆、莫斯科列宁图书馆等经常发函,相互邮寄赠送图书、杂志、明信片、图片等。 在山东省图书馆档案室保存的编译部1950 年8 月-1951 年4 月的一本工作日志中有着清楚的记载。 如1950 年8 月19 日这页日志记录着:本日大事是翻译苏联图书馆资料“读者会议”,翻译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总图书馆来信。 1950年8 月25 日的日志记录:选定赠苏联科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杂志八种:《经济导报》《新观察》《新华月报》《新中华》《展望》《新建设》《世界知识》《山东教育》。 1950 年8 月30 日的日志记录,翻译莫斯科国立列宁图书馆来函(①以后继续交换新书②索中文和欧洲文字的语言学、文艺作品③以后邮件寄莫斯科19 号加里宁路三号该馆国际看书交换部)[17]。

本文选取王辩记载的部分编译部工作日志如下:

表1 1950 年山东省图书馆编译部工作日志节选[18]

在山东省图书馆1950 年8 月至1951 年4 月的整本日志中可以看到,王辩和同事主要职责是翻译俄文的教材、图书、杂志等。 如翻译苏联教材《逻辑学》、图书《苏联学校课外活动》《苏联图书馆学》、杂志《图书馆员》、选择苏联教育学短篇论文以及科技文《苏联科学新成就》《简易榨油法》等进行翻译。还会翻译与苏联方面的信函,对苏联寄赠的明信片、照片等图画进行说明,如翻译《苏联大地图》说明等。 此外,王辩通过对苏联书目进行编译、撰写墙报稿等方式传播苏联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整个翻译的过程,对于王辩和同事来说,也并不是一件易事。 在山东省图书馆保存的一份《编译部1950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档案中记录着:俄文翻译方面,从查生字,分析句子,原文直译,进而参考有关译文或中文著述连贯全文大意并作详细校正。这样,已有显著的进步。 不过限于基础差,生字多,文法不熟,进度迟缓,工作效率不高。 除了以上翻译工作的记录,在这份档案中还记载了王辩开设俄文教学班的情况:现有学习同志18 人,授完俄语教程6 册,已基本完成名词变格动词变位的方法[19]。 工作日志中也记录着俄文教学班一般上课时间为晚上,由此可以看出,工作人员除了白天图书馆的工作以外,还会利用业余时间教授俄文,十分敬业。

王辩和同事们在对前苏联先进经验、工作方法、科学书籍等的翻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苏联图书馆借鉴来的组建读书小组的工作方法也应用到了山东省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 从1949 年山东省图书馆开放接待读者后,7 月开始组建读书小组,开展各种读书小组活动。 1949 年读书小组达到了478组2669 人,阅览90881 人次。 1950 年上半年读书小组共634 组3085 人,下半年小组数量达到800 组共4676 人,全年阅览数量也达到了247335 人次[20]。之后又建立图书流动站,送书进工厂、进学校等,这些都是借鉴的苏联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对于建国初期山东省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50 年起,为配合重大政治活动、纪念特定节日,山东省图书馆还经常举办大型的图片展览。 王辩和同事们利用各种重要节日,将苏联图书连同纪念材料进行展览。 对展区进行布置、板报宣传,对展出的图书书名、苏联图片进行翻译标注等。 1950年,举办了高尔基逝世14 周年纪念展和十月革命胜利33 周年纪念展。 参观者对苏联建设经验、苏联人民生活实况都极其感兴趣,每日参观人数均达到千人以上。

虽然王辩在省图书馆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传播前苏联先进文化和经验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2 年王辩到北京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后任北京图书馆苏联图书室主任,直至1978 年离休。

5 甘于平淡藏功名

虽然王辩身上有着在山东最早一批的女性入团入党的革命资历,有着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光荣历史,有着艰苦卓绝的七年地下工作的不凡业绩,但是她从未居功自傲,总是深藏功名、低调做人。 王辩在山东省图书馆工作两年多后到了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工作,她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张春田老人回忆起来,深情地说,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她是老党员,却从未听她提起自己的过往。 直到多年以后,有一次参观山东省党史陈列馆,才发现了党史展览中,那面墙上的山东最早的女党员竟然是自己的同事。 在那一刻才知道了她曾在山东党史上的辉煌过往,才了解到她曾有过七年地下工作的艰难岁月。 王辩的侄子王肖辛也告诉两位笔者,自己的大姑是个很朴素很低调的人。 在他年轻时候,曾去过大姑在北京的家。虽然当时的大姑和姑父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那么多贡献,姑父也已经在国家部委担任领导,但是家里仍旧是简朴的陈设,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她的衣服也经常打着补丁,可是她却用节省出来的工资用来超额缴纳党费。

王辩72 岁离休后,她仍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党史工作,她的工作比以前更繁忙了几倍。 因为各地都在整理编辑党史和地方志,而山东建党时期的老人健在者已寥寥无几,所以为党史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成了王辩义不容辞肩负起的责任[21]。 她先后撰写了《济南八年》《白山黑水》《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前前后后》《青年拓荒者——记王尽美同志建党初期活动》等十几篇回忆文章,共计20 余万字的回忆录。 余世诚、刘明义在《中共山东地方组织创建史》一书中这样评述:王辩《从“五四”到山东党组织的成立》一文,既有回忆又有研究,论述了“五四”运动在山东的历史背景,讲述了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展党建活动等。 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山东建党史具有重要价值,影响较大[22]。 此后有关中共党史的诸多出版物和史学工具书,大都以王辩的文章为依据。 直到1987年4 月11 日去世前几天,她还亲自写信回答有关单位提出的党史问题[23]。 在省档案馆存放的她手写的《黄秀珍回忆山东党团组织及有关人的情况》材料上,能看到有些字迹已经歪歪扭扭,她也在旁边写上了“这封信是在医院写的,没有桌子,写得很潦草,请原谅”[24]。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仍然践行着一名中共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令人动容。 王辩去世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王辩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邓小平、杨尚昆送去了花圈。

6 结语

王辩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也是从容低调的。这位有着六十多年党龄的老前辈、老党员,在笔者的不断查证中、在见证人的叙述中、在资料的记载中、在她亲笔撰写的手稿中,那超前的进步思想、顽强的革命意志、无畏的斗争精神,那对党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那不求功名甘于默默奉献图书事业的高贵品质,让我们这些后辈无比景仰和敬佩。 这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鲁图人,为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苏联山东山东省
图说山东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山东省即墨市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