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整理研究综述

2023-11-05 18:15:12徐文英毛保中
出土文献 2023年2期
关键词:定县文子成书

徐文英 毛保中

摘要:定县简作为科学发掘的出土文献材料,墓主及年代明确,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简文内容涵盖了多种珍贵文献,具有传世文献无可比拟的原真性,对传世古籍的校勘、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定县简以实物形态将我国隶书的成熟时期由东汉中晚期提前到西汉中期,填补了历史空白。自1973年出土以来近半个世纪,整理与研究时断时续,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文物科技保护、现代化信息提取的技术进步,定县简整理研究必将迎来新的突破。

关键词:定县简整理研究

1973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定县博物馆发掘了定县八角廊40号汉墓。①墓主人为西汉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宣帝五凤三年,前55)。墓中出土了大量炭化竹简,学界通常谓之“定县简”。1976年,李学勤、张政烺、顾铁符、于豪亮、刘来成、信立祥等先生对部分竹简进行了释读,后因唐山大地震而中途停顿。1980年,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成立定县汉墓竹简整理组,继续开展整理研究工作。199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成立定州汉简整理小组,再次开展整理研究工作。2021年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攻关,展开了新一轮定县简保护修复、信息提取和整理研究。

定县简系科学发掘的出土文献材料,具有传世文献无可比拟的原真性,年代相对明确,对相关古书的成书和流传等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经过多位前辈细心严谨的整理、抄录、摹写、释读与校注,《儒家者言》①《文子》②《论语》③《六韬》④四篇释文和部分摹本资料先后在《文物》杂志上发布,另外,《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单独辑印成册,由文物出版社出版。⑤这些材料一经刊发就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文本性质、文献价值、成书年代、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整理校勘、书法艺术、简策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按篇目发表的先后顺序,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 定县简《儒家者言》相关研究

关于文本性质与文献价值。李学勤推断定简本《儒家者言》是《孔子家语》的原型。⑥宁镇疆认为它介于《说苑》和《孔子家语》之间,是尚处形成阶段、并未定形的《家语》,具有一定的过渡性。⑦刘凡超认为它是未经孔安国整理的先秦《孔子家语》的节选本。⑧刘全波、晁芊桦认为定县简《儒家者言》并不算古本《家语》,但承认其引有《家语》内容。⑨邬可晶认为《孔子家语》中与定简本《儒家者言》相同或类似的文句、段落或篇章,有不少由编者加工、改造那些材料而成,而且相关内容要晚出。何直刚整理发现《儒家者言》的绝大部分内容散见于一些先秦和西汉时期的著作中,但它比这些书保存了更多的较为古老的原始资料,可以校正谬误,是研究儒家学说、思想的重要古籍。李海霞认为简本《儒家者言》可为推翻《家语》“伪书说”提供有力证据,对考证其成书过程也有重要价值。苏成爱认为《儒家者言》第24章是带有经说的《孝经》,是现存最早的经传合璧的《孝经》抄本。

关于成书年代。何直刚以简文中所见最晚之人为乐正子春,定该书成书时间的上限,又与相关传世文献相对照,将该书成书年代的下限定为战国后期。①刘凡超赞同何直刚成书在先秦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认为其中部分章节(如第三、八章)作于汉初。②

关于语言文字与整理校勘。牟辉中等对《儒家者言》中个别词语用法作了归纳和整理。③刘凡超、张岩、刘娇对《〈儒家者言〉释文》中部分释文和分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④

2. 定县简《文子》相关研究

关于传世《文子》的辨伪问题。定县简《文子》公布前,一般认为传世《文子》是伪书,或谓之“驳书”。定县简《文子》公布后,胡文辉仍以之为伪书;⑤张丰乾、曾达辉、宁镇疆认为《文子》是驳书;⑥艾力农、李定生则主张《文子》并非伪书。⑦

关于文本性质及相关问题。李学勤、张固也、裴健智等认为属于《汉志》九篇本。⑧刘群栋主张非《汉志》九篇本。⑨王三峡提出存在一种含“传语”的《文子》文本(称为“传本”),其与简本汇集成九篇本,而后演变成今本《文子》,而《淮南子》与今本《文子》互见的部分俱源自传本。孟鸥认同此观点。王云度、谭家健、葛刚岩、罗仲祥、王慕湘、黄湛、连劭名、李缙云、张丰乾等均认为简本《文子》确与今本《文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作了改动增删。朱大星讨论《文子》敦煌本与定简本、传世本的关系,认为《文子》一书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敦煌本是简本向今本演变的过渡本。王云度指出简本《文子》是保存下来流行于西汉前期以直承老子自居的道家著作,《淮南子》成書于汉武帝即位初,是在前者基础上广泛吸收各家学说整理发挥而成的。①张丰乾认为现存简本《文子》和《淮南子》虽同为道家书,但风格迥异,似不存在沿袭关系。②胡文辉认为今本《文子》只有《道德》一篇保存了汉简《文子》的一些原始材料,其他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根据《淮南子》剪裁拼凑而成。③陈丽桂认为简本《文子》形成在《淮南子》之前,今本《文子》在《淮南子》之后。④曾达辉认为今本《文子》若干章节虽与竹简本相符,其余大部分是剽窃《淮南子》而成。⑤艾力农根据竹简本《文子》的出土,认为《文子》一书定有后人篡改,《淮南子》抄了《文子》。⑥李定生根据中山王用《文子》作随葬品,说明西汉时已有先秦古籍《文子》在流传,认为《淮南子》抄袭《文子》。⑦张杰、郑建萍认为《淮南子》抄袭古本《文子》,今本《文子》抄袭《淮南子》。⑧张静认为简本《文子》未抄袭《淮南子》,今本《文子》抄袭《淮南子》。⑨

关于成书年代。徐文武认为竹简本《文子》所述的社会政治状况与春秋晚期楚国的情况完全吻合,其成书年代应在春秋晚期,最晚也是在战国初期。丁四新认为简本《文子》制作有个历时过程,其《经》《传》《说》可能分别在春秋末、战国初,战国早期偏晚或中期偏早,以及战国中期或晚期偏早的时候形成。苏芃推测简本《文子》成书于战国初期,战国中后期是其下限。韩文涛、张杰、郑建萍认为简本《文子》成书于战国中期。王三峡认为传本《文子》的撰作年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赵建伟指出古本《文子》的主体部分撰作于齐威宣时。严灵峰认为竹简本《文子》成书于齐宣王之后。王葆玹从竹简“经”“传”对举证实《文子》为战国中期以后的著作。谭家健指出《文子》的主体部分在战国后期已成书,是道家后学托名文子而作。刘群栋推断简本《文子》的最早成书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初。①宁镇疆提出古本撰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33年。②王艳、郑杰文推断简本《文子》的成书年代应该在齐平王和秦朝之前。③商原李刚认为竹简本《文子》应该是战国末年的作品。④李洁、朱颖从“士庶”连言推断古本《文子》成书于战国时期。⑤向井哲夫认为竹简《文子》所抄本的成书时代上限至少在《孟子》之后,下限为战国末期或者是秦代。⑥张静认为简本《文子》形成于战国晚期到竹简下葬之间(前56)。⑦谭宝刚、陈丽桂认为简本《文子》成书于先秦。⑧丁原植认为汉宣帝五凤二年为竹简《文子》成书的下限,但其所抄文本可能为先秦典籍。⑨张岱年指出古本《文子》形成在汉初,为文景之时黄老学派的著作。王博、张丰乾、何志华认为简本《文子》年代不早于汉初。11

关于简本《文子》对文子、平王其人的考证作用。王博、葛刚岩认为简本《文子》中的“天王”应是周平王,与之对话的文子当是周平王时期士大夫。魏启鹏也认为是周平王,文子不是计然,而是晋之公孙,姓辛。李学勤推断文子是楚平王朝中人物,是老子弟子,长孔子十年以上。罗仲祥认为平王应该是楚平王。徐文武也认为平王是楚平王,并进一步论证文子是楚平王时楚人,老子弟子。严灵峰认为文子是齐人,稷下先生。王艳、郑杰文认为平王是战国时的齐平王。李定生认为平王是齐平公,文子当生于鲁定公初年,与卜商子夏同时。张丰乾认为平王非实指,而是依托,文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田文,依托“平王”言明时世。

关于思想内容。葛刚岩、徐文武认为竹简本《文子》秉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对黄老道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①罗仲祥认为文子的教化思想来源于老子,其辩贤论,即师宗老子的“无为”理论,又辩证地运用“无为”理论。②刘伟指出竹简《文子》中“天道”理论继承了老子“道生于有”的思想,但否认“有生于无”。③裴健智指出简本《文子》属于帝师类文献,继承并发展了《老子》思想,进一步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④张丰乾发现竹简《文子》与竹简《老子》的思想主题多处呼应,选取“天地”“帝王”“执一”“无为”等核心范畴进行分析,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⑤丁原植认为简本《文子》在道的基础上对德、仁、义、礼的讨论,显示出由《老子》发展而来的新的人文建构。⑥曾春海论述了竹简《文子》的无为观,认为其象征着治人取向的无为之治。⑦刘伟通过对竹简《文子》中“道”与“德”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说明“德”是早期儒道之间相互联系的结合点。⑧韩文涛、曹现娟指出竹简《文子》的“鬼神”,受祖先崇拜思潮的影响,指的是君王历代已逝祖先的灵魂,其福佑庇护对王道、王德的形成,具有正面的辅助力量。⑨赵雅丽研究了《文子》戒慎观点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从慎积道德角度出发探讨了简本与传世本思想上的承继与发展。向井哲夫探讨了竹简《文子》的思想基本特征,即老子学派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并存。11

关于篇章结构。李学勤把简2465标点为“《文子》上经:《圣□》、《明王》……”,认为竹简《文子》原分上经、下经,各包含若干篇,《圣□》《明王》是上经的前两篇。裴健智、邢文等持类似说法。张丰乾认为2465简和0909简所代表的应该是说明《文子》的主旨及其意义的“序”(“叙”)或“要略”之类。张固也等认为2465简为竹简《文子》卷上的标题简,应标点作:“《文子》上:《经》、《圣[知]》、《明王》。”其中“文子”是书名,“上”指卷次,“经、圣知、明王”是三个篇名。这三篇依次对应于今本所抄九章中的前四章。赵建伟、谭宝刚对2465简作为标题提出质疑,认为可能是内容辑要,而非篇名标题。①

关于文本复原。张固也参考今本《文子》对简本《圣知》篇的阙文予以补足复原,②同贾海鹏合著以简本《文子》最前面的三枚简文为基础,以今本对应部分为主要依据,比较完整地复原出简本首章内容,并拟定其章题为“听道”。③后撰文进一步将简本复原为包括三卷九篇三十六章八千多字的完整文本。④赵雅丽未用今本篇章结构来为简本分篇,而将全部竹简重新排序,以“圣知”为《上经》提纲,以“师徒”为《下经》提纲,力图将其复原为一篇首尾完备、逻辑清晰、恳切诚挚的君臣、师友之间的对话问答记录。⑤晁福林结合今本《文子》对简本《文子·道德》篇进行复原,并做了文字梳理。⑥

关于语言文字。韩文涛对简本《文子》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做了研究。⑦徐富昌将简本《文子》与传世本《文子》异文进行了比较研究。⑧

关于整理校勘异议。张固也指出整理小组的统计不太准确,一是漏检对应简十余支,二是没有看出第十一章有对应,三是误以为第八章有对应,四是所谓《道原》等篇内容相似的说法大多不可信。⑨王三峡列举了简本《文子》白话文中标点的诸多不妥之处。张丰乾在王三峡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相关文献对简本《文子》2329、0198、0876、0826、0864、2437等释文句读做了若干订正。11

3. 定县简《论语》相关研究

关于文本性质。整理小组1981年文章提出简本《论语》是“鲁论、齐论、古论三论并行时的一个本子”;韦扬认为简本《论语》是古、齐、鲁三家《论语》形成之前各家融合的一种文本。单承彬、邱居里、赵晶、赵莹莹认为简本《论语》应属于《鲁论》系统。李学勤认为属《齐论》的可能性更大些。①孙钦善认为简本当保留了古文《论语》的一些面貌。②王素、温柔认为简本《论语》是一个比《张侯论》更早、偏《鲁论》又融合了《古论》《齐论》的融合本。③唐明贵、陈东、郑春汛、李庆、李若晖、刘萍萍认为简本《论语》当属“三论”之外的一种文本。④

关于成书问题。梁涛认为《论语》应该在孔子去世一百年之内已基本成书,编纂者主要是其弟子和再传弟子。⑤李庆认为定简本并不能证明《论语》的早期成书說,只能说明现行本《论语》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⑥杨朝明结合郭店简提出《论语》成书时间在公元前428年至公元前400年间。⑦陈东、刘萍萍认为简本《论语》抄写于汉高祖时期。⑧赵莹莹认为简本抄写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间。⑨邱居里提出简本的抄写时间约在公元前154年刘余封鲁王至前55年中山怀王入葬之间。王刚重新讨论汉代的避讳问题,认为简本写定年代在汉景帝时期。11

关于篇章结构。陈东认为简本《论语》的分章并没有超出传世本分章变动的范围,《论语》的篇章结构在汉初应已基本固定。李庆认为简本《论语》比现行本所缺章节的若干部分,并非因受损而残缺,而是原来本子中本来就没有,为后人根据“齐论”或其他资料补入。

关于文献价值。唐明贵认为简本《论语》是目前已知较早的《论语》抄本,它的出土对于校勘今本《论语》,研究《论语》一书自汉代以来的流变状况,以及研究孔子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一媛认为简本《论语》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论语》的流传及校勘传本《论语》提供了至为关键的依据。①温柔、赵晶研究发现简本《论语》在对今本《论语》文字和文意理解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②

关于语言文字。陈斯鹏、马玉萌、韦扬、叶峻荣、罗绮、刘萍萍、何永钦、赵莹莹、周晓丽、“抱小”(蔡伟)对简本异文进行了研究。③张光裕、邱德修、孔德琴对简本《论语》中的通假字进行了分类研究。④张玉金利用简本《论语》中的“弗”与“不”字讨论了古代汉语发展中二字的兼并现象。⑤黄金贵、郭海文、单承彬、周晓露、张松辉、周文、杜正乾、孔漫春讨论了简本“哀公问主于宰我”一句,增进了对此句的理解。⑥罗积勇对定简《论语·先进》中“衍”字进行了考订,认为是抄写错误,应该为“衎”。⑦郑春汛考察了简本《论语》中用古字形的情况。⑧李建平据定县简讨论“子贡”“子赣”的名称问题。⑨魏宜辉对定县简与平壤简《论语》进行了校读。尚学玲将今本《论语》与定简《论语》《为政》篇进行了比较研究。陈东根据 11枚章数简推断当属于今本的篇章,并根据简本用字特点推断简本来源于口诵《论语》。

关于整理校勘异议。孙钦善、李红艳对《定州汉墓竹简〈论语〉》一书在校勘版本的选用和具体校勘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斯鹏指出整理者对简本《论语》字词理解的偏差造成的标点失误和校注时误引文献材料的错误。①刘萍萍指出简本《论语》在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②李庆主张竹简整理应该按现代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尽可能把原始的状况,按其原样记录公布出来。③

4. 定县简《六韬》相关研究

《六韬》作为一部兵书,在银雀山汉简《六韬》和定县汉简《六韬》出土前,一直争议不断,一般被视为伪书。解文超、崔宏艳通过对存世文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的考证,认为《六韬》为秦汉以后伪撰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为先秦时期的兵书作品无疑。④

韩立森通过整理发现,定简本《六韬》有十三个篇题,均单独占一支简,与传世本有出入;内容均是讲政治谋略,不讲兵法,与敦煌唐人写本《六韬》最接近;纠正《六韬》伪书说;推断其成书的年代应该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⑤

傅荣贤认为,定简本《六韬》“保留了13个篇题,从篇题的序数来看,至少在31篇以上”,说明简本《六韬》是留意于篇章次第的,可作为校雠学的重要义例之一。⑥李锐、程鹏万也撰文对定简本《六韬》的篇题设置与结构做了讨论。⑦

5.其他综合研究

王东明、冯景昶、罗扬研究了定县简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简文以实物形态将我国隶书的成熟时期由东汉中晚期提前到西汉中期。⑧韩文涛、曹现娟对定县简简策制度进行了讨论。⑨张静将定县汉简与孙家寨汉简进行了专题比较研究,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并将简本与对应的传世文献进行对读。

综上所述,定县简出土半个世纪以来,整理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是竹简出土时已全部炭化、残损严重,几十年辗转收藏整理又有所损伤,文字识读和编连缀合都極为困难;二是受技术条件限制,一直未能有效提取竹简图像信息,尚不具备全面深入研究之基础;三是由于没有可靠图像作为依据,已有研究成果只能依靠原整理者的摹本和释文,很多重要研究方向和观点缺乏证据,或无从验证。随着新一轮定县简保护修复、信息提取和整理研究工作的开展,研究团队在竹简保护和图像信息提取等方面已取得突破进展,相信在新图像资料的基础上,以上三方面问题应能得到有效改善,定县简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附记:此文写作得到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贾连翔副教授热情指导和田硕同志大力帮助,谨申谢忱。

(责任编辑:徐衍)

猜你喜欢
定县文子成书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乡村建设背景下定县文艺大众化实验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文子
心声歌刊(2018年3期)2018-01-23 21:43:28
简本《文子》与黄老道家思想体系的构建
《尸子》成书年代考
浮生若梦,落眉成书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3:10
新中国初期人口增长原因探析
新中国初期人口增长原因探析
20世纪以来合作社发展的纵向比较——以冀中定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