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2023-11-05 06:55罗卫平赵明华杨小燕詹桂玉潘伟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步态帕金森病

钟 原 罗卫平 赵明华 杨小燕 詹桂玉 潘伟东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主要症状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临床观察上,运动症状中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随着病情进展至中后期后,将会极大损害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该疾病具有非常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障碍及缺失则是患者运动症状出现的关键因素[1]。现阶段,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帕金森病,常用药物包含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用药后患者运动症状可有效改善,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蜜月期”的结束,运动症状的并发症出现,远期疗效并不理想[2]。因此,临床中探索出既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运动障碍,又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针刺为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机体脏腑气机,平衡气血阴阳,促进疾病状态改善[3]。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帕金森病患者,针刺治疗具有显著改善运动障碍价值[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收治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按治疗方案分为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药物治疗+针刺治疗(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9岁,平均(58.93±4.45)岁;病程最小值、最大值各为1年、9年,平均(4.18±0.53)年。治疗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7岁,平均(58.81±4.48)岁;病程最小值、最大值各为1年、8年,平均(4.15±0.59)年。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原发性帕金森病。③经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MDS-UPDRS)确定存在运动障碍。④无精神、认知、意识障碍。⑤可耐受针刺治疗。⑥相关治疗近期开展过。⑦Hoehn-Yahr≤3级。⑧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帕金森病综合征或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②合并其他可影响步态的神经系统疾病。③行走困难因骨关节疾病等其他疾病造成。④既往曾接受脑部手术。⑤伴癫痫病史。⑥合并恶性肿瘤。⑦重要脏器伴严重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单纯药物治疗,药物为多巴丝肼片、吡贝地尔缓释片和盐酸普拉克索片。

1.2.2 治疗组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针刺治疗方法如下:取梅花针先在患者四肢、背部叩击,再进行针刺。①叩击。a.上肢:开始部位为肩关节,在伸肌群、曲肌群分别叩击,伸肌群开始位置是肩髎穴,沿着手少阳经轻轻叩击,向着下方进行,直到液门穴,曲肌群开始位置是天泉穴,沿着手厥阴经轻轻叩击,向着下方进行,直到大陵穴;b.下肢:选取足阳明经(于下肢前面走行)、足太阳经(于下肢后面走行)叩击;c.背部:从双侧足太阳经开始,叩击自上而下进行。上述位置叩击的以皮色稍红为度。②针刺。以肢体震颤程度、步态情况为依据,在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处取穴,具体包含阳池穴、曲池穴、肩贞穴、太溪穴、阴陵泉穴、承扶穴、大陵穴、少海穴、解溪穴等,取0.3 mm直径的不锈钢针灸针,长度按照具体穴位选择,针刺时,采用轻手法实施入针、得气后运针、出针操作,得气后,留针0.5 h,期间运针间隔5 min一次,运针过程中,只对针尾轻弹或轻摇每日1次,1个疗程为15 d,完成后下一疗程治疗间隔5~7 d后再进行,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5]于完成治疗后进行,根据MDS-UPDRS评分降幅判定,下降率超过50%判定为基本治愈,下降率处于20%~49%判定为显著进步,下降率处于1%~19%判定为进步,下降率不足1%判定为无效。(基本治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3.2 运动障碍程度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MDS-UPDRS量表中的Ⅲ部分运动症状评估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该部分问题共18个,每个问题0~4分评价,总分0~72分,分数越低表示运动障碍程度越轻。

1.3.3 步态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价,采用转身角速度、步速进行,转身角速度测量时,先让患者进行2次原地转身,记录花费的时间,再用360°/2次转身时间(s),计算结果即是;步速测量时,在平坦地面上取10 m长的距离,让患者行走,记录完成时间,再按照10 m/完成时间(s)计算出步速。

1.3.4 中医症候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价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情况,每项症状0~3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评分Ⅲ部分运动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评分大致相同(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有更低的UPDRS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评分Ⅲ部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DS-UPDRS评分Ⅲ部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转身角速度、步速基本相同(P>0.05);治疗后,治疗组指标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震颤评分基本相同,但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运动迟缓、肌强直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3 讨论

临床普遍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其贯穿于整个病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其主要病因为机体减少多巴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后,使神经炎性反应发生,并造成神经元及神经递质缺失,损伤神经通路,引发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异常等表现[6]。目前,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包含多巴胺合成与释放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虽短期疗效较为显著,但由于需长期用药,患者存在明显的口干、恶心、呕吐、便秘、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病情的改善[7]。

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属于“颤证”“颈痹”等疾病范畴[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存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因脾胃虚,导致减少气血的生化,肝肾在此影响下发生亏虚,造成筋脉失养,使静止性震颤、无法持物等症状出现[9]。因此,治疗该疾病,应主要疏肝健脾、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中医发展历史悠久,有多种的内治法和外治法,针刺即为外治法中的一种,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10]。帕金森病患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为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而肢体及躯干肌群为肌强直的主要部位,本研究行针刺治疗时,在手少阳经、手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阳经及背部两侧足太阳经处利用梅花针轻轻叩击,叩击后全身肌张力得到松弛,使肌强直症状得到缓解[11]。另外,腕关节是最先出现肌强直的关节,随后是肘关节、肩关节,因而本研究选取针刺穴位时,取以功能上运动为主的、不同肢体的关节平面,通过近端取穴结合远端取穴的方法,针刺相应穴位,促进肌强直减轻,进而改善运动障碍情况[12]。现代研究认为,针刺之所以能改善患者运动障碍,与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密切相关,包含调节基底节神经递质、减轻免疫炎性反应、调节蛋白质异常折叠等[13]。

本次研究显示,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则为53.33%,治疗组显著更高(P<0.05),提示针刺治疗应用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这是因为针刺刺激相应穴位后,可对脏腑功能做出调节,进而使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等情况减轻,神经元的丢失与损伤有效减少,最终提高治疗效果。在运动障碍改善效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更为显著的降低了MDS-UPDRS评分Ⅲ部分(P<0.05),说明针刺有助于改善运动障碍,这与针灸能通过调节过氧化损伤、调节神经递质等多个途径对运动症状做出干预,再加上针刺后气血运动速度能够加快,利于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运动功能。在步态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转身角速度、步速评估结果指标均比对照组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反映出针刺具有改善患者步态的作用,分析原因,于腕关节的阳池穴、阳溪穴、养老穴、大陵穴针刺后,可发挥生发阳气、沟通表里、通利关节、舒经活络、平肝潜阳、理气止痛、清心安神的作用;于肩关节的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平泉穴针刺后,能够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化瘀;于踝关节的中封穴、太溪穴、解溪穴针刺后,具有舒经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另外,踝关节、髋关节各穴位的针刺同样具有上述功效;诸穴合用,可对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做出调节,促进患者步态明显改善,提高步行功能[14]。在症状改善效果方面,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证实针刺治疗应用后有助于改善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

综上,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应用针刺治疗后,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能明显改善,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疗效较好。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样本量较小,由于临床工作的复杂性,本次分组较简单,未设置单纯针刺组,缺少对单纯针刺效果的观察,这在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步态帕金森病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帕金森病的治疗
便宜假肢能模仿正常步态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