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滴定法测定氯代碳酸乙烯酯中的总氯

2023-11-04 02:49:26唐晓婵刘友彬
电池 2023年5期
关键词:氢氧化钾硝酸银滴定法

唐晓婵,刘友彬,王 艳,岳 涛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氯代碳酸乙烯酯(CEC)通常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是合成碳酸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关键原料之一[1-2];现有工艺以碳酸乙烯酯为原料,采用磺酰氯或氯气法进行氯化制得,产品中常含有氯化氢、二氯代产物、三氯代产物或其他含氯化合物,较难分离、纯化,导致产品质量不高[3-4]。有机氯的检测常采用气相色谱法[5],因CEC中的氯化氢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上无响应,同时,高沸点多氯代产物在气相色谱仪中不能完全气化,且较难购买到多氯代化合物的标准品,难以建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测定每种含氯化合物的量。合成碳酸亚乙烯酯或氟代碳酸乙烯酯工艺中常使用三乙胺、哌嗪等缚酸剂[6-7],活性更高的氯化物可能优先与缚酸剂反应,生成三乙胺盐酸盐或哌嗪盐酸盐,消耗一部分缚酸剂,需要通过测定CEC原料中总氯化物(总氯)的含量,以保证足够的投料量;此外,总氯含量的波动也能反应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建立准确、快速的总氯含量测定方法,对CEC的产品质量控制和下游产品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考虑将含氯化合物全部转化成氯离子,以氯离子的总量表示总氯的含量。文献报导的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离子色谱法[8]、分光光度法[9]和容量法[10-13]等。CEC中总氯含量较高,适合采用容量法测定。CEC在水中可缓慢分解,生成氯离子。由于CEC水解速率较慢,直接滴定氯离子时,滴定终点易反复,测定结果精密度较差。

本文作者用氢氧化钾将CEC中的有机氯全部碱解成游离氯化物,用硝酸银滴定总氯的含量。CEC碱解后,溶液呈红棕色,采用目视-指示剂法时,终点颜色变化不易观察;而采用电位滴定法,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有望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监控CEC反应进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 实验

1.1 仪器与试剂

实验仪器:PHS-3E酸度计(上海产)、216型银电极(指示电极,上海产)、217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参比电极,上海产)、SQP电子天平(德国产,精度0.000 1 g)、930离子色谱仪(瑞士产)、Metrosep A Supp 4-250/4.0阴离子色谱柱(瑞士产)及Metrosep A Supp 4 Guard/4.0保护柱(瑞士产)。

实验试剂:硝酸银(上海产,GR)、氯化钠(天津产,基准试剂)、甲基红(上海产,AR)、氢氧化钾(上海产,AR)、硝酸(天津产,AR)、淀粉(天津产,AR)、四甲基氢氧化铵(上海产,AR)、氢氧化钠(天津产,AR)、乙醇(上海产,95%)、碳酸钠(上海产,AR)、碳酸氢钠(上海产,AR)及CEC(威海产,工业级,约80%)。

氯离子储备溶液:1 000 mg/ml。

氯离子标准溶液:使用移液管分别移取2 ml、5 ml、8 ml、10 ml、12 ml、15 ml氯离子储备溶液至6个100 ml的容量瓶中,用高纯水稀释并定容,配制成氯离子浓度为20 mg/ml、50 mg/ml、80 mg/ml、100 mg/ml、120 mg/ml和150 mg/ml的标准溶液。

1.2 实验方法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称取17.5 g硝酸银,溶于1 000 ml水中,摇匀,配制0.1 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贮存于密闭棕色瓶中。称取0.22 g于500~600 ℃的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量的氯化钠,溶于70 ml水中,加入10 ml淀粉溶液(10 g/L),以银电极为指示电极,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配制的硝酸银溶液滴定。按GB/T 9725—2007《化学试剂 电位滴定法通则》[14]进行测定,记录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V0,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按式(1)计算。

式(1)中:m1为氯化钠质量;M1为氯化钠的摩尔质量。

样品测定方法:称取约1.3 g CEC样品(约1 ml),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入10 ml乙醇、20 ml氢氧化钾溶液(200 g/L),置于沸水浴中5 min,水浴冷却至室温,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移取30.00 ml上述溶液,置于250 ml烧杯中,加入50 ml水、2滴甲基红指示液(1 g/L),用硝酸溶液(1+1,V/V)调至红色,再加入2 ml硝酸溶液、10 ml淀粉溶液,用0.1 mol/L硝酸银溶液滴定,待电位变化较大时,用0.1 ml等间隔滴定并记录电位值,用二级微商法确定滴定终点。

总氯的质量分数w(以Cl计)按式(2)计算。

式(2)中:V为滴定总氯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2为氯的摩尔质量;m2为样品的质量。

考察不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①碱解试剂: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将CEC样品分别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200 g/L)、氢氧化钠溶液(200 g/L)和氢氧化钾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水浴冷却至室温后,测定总氯含量,考察不同碱解试剂在相同时间下的碱解效果。

②乙醇加入量: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分别加入5 ml、10 ml、15 ml、20 ml、25 ml乙醇,促进样品和水的互溶,考察溶液澄清度,以及碱解后氯化钾是否析出导致溶液变浑浊。

③氢氧化钾浓度: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分别加入20 ml浓度为50 g/L、100 g/L、150 g/L、200 g/L和250 g/L的氢氧化钾溶液,考察不同浓度氢氧化钾的碱解效果。

④氢氧化钾加入量: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分别加入5 ml、10 ml、15 ml、20 ml、25 ml和30 ml氢氧化钾溶液,测定总氯含量,考察氢氧化钾加入量对碱解效果的影响。

⑤加热时间: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加入20 ml氢氧化钾溶液,分别考察沸水浴加热2 min、3 min、5 min、8 min和10 min时,是否碱解完全。

⑥淀粉溶液加入量:按照上述测定方法,分别加入5 ml、10 ml、15 ml和20 ml淀粉溶液,考察对结果的影响。

样品测定:取4批次CEC样品,按照上述测定方法,每个样品测定6次,计算结果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RSD)。

准确度实验(加标回收率实验):称取9份CEC样品(测得含量为30.53%)约0.65 g,分别加入0.15 g、0.33 g与0.50 g氯化钠基准试剂,制成含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试样。按照样品测定方法,每个浓度的试样平行测定3次,计算回收率及RSD。

离子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总氯:称取约1.3 g CEC样品,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入20 ml氢氧化钾溶液,于沸水中加热至样品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00 ml上述溶液移入100 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设置色谱柱温30 ℃,进样体积10 μl,洗脱液流量1.0 ml/min,用1.8 mmol/L碳酸钠溶液和1.7 mmol/L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淋洗液进行洗脱。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品前处理

2.1.1 碱解试剂

CEC在水相中分散较差且会缓慢分解生成氯离子,直接滴定时,可能未达到实际终点即显示滴定完成,因此,实验考察用不同种类的碱将CEC水解成游离氯离子,再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氯离子的方法。用氢氧化钾、四甲基氢氧化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沸水浴中碱解5 min后,测定总氯的质量分数,结果分别为30.66%、29.80%和29.50%。由于氢氧化钾的碱性大于四甲基氢氧化铵和氢氧化钠,在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钾的碱解速率优于四甲基氢氧化铵和氢氧化钠。实验选择使用氢氧化钾作为碱解试剂。

2.1.2 分散剂的加入量

由于CEC与水不互溶且密度比水大,会团聚于瓶底,碱解时逐渐变成白色油滴,需要较长时间加热才能完全消失,可能导致碱解不完全。实验加入乙醇,促进CEC与水的互溶,以加快碱解速度。乙醇加入量小于5 ml时,CEC与水尚未完全互溶,溶液浑浊;乙醇加入量过大,超过溶液总体积50%时,碱解产物氯化钾从溶液中析出,溶液亦呈浑浊状态;乙醇加入量为10~15 ml时,溶液澄清,滴定结果精密度较好。综合考虑,选择10 ml乙醇作为碱解时的分散剂。

2.1.3 氢氧化钾浓度、加入量和加热时间

CEC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碳酸钾和乙醛醇,乙醛醇在强碱条件下可能发生自聚反应,导致碱解消耗的氢氧化钾的量比理论值多;由于乙醛醇的自聚反应,会加深样品溶液的颜色。

实验考察氢氧化钾浓度、加入量和加热时间对总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氢氧化钾溶液浓度、体积及加热时间对总氯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KOH concentration,volume and heating time on the content of total chloride

从图1(a)可知,碱解程度随着氢氧化钾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氢氧化钾溶液浓度大于150 g/L时,总氯的质量分数维持恒定,碱解完全。综合考虑,选择200 g/L氢氧化钾溶液作为碱解液浓度。

从图1(b)可知,当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小于15 ml时,碱解不完全;体积为15~25 ml时,效果相当。为保证样品能够完全碱解,选择加入20 ml氢氧化钾溶液。

从图1(c)可知,当加热时间短于3 min时,总氯的质量分数偏低;当加热时间长于3 min时,碱解完全。综合考虑,选择加热时间为5 min。

2.1.4 淀粉的加入量

为防止氯化银沉淀包裹银离子电极,降低电极的敏感度,同时促使氯化银的沉降,沉淀滴定时常加入可溶性淀粉。实验分别加入5 ml、10 ml、15 ml和20 ml淀粉溶液,测得总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9%、30.61%、30.59%和30.56%,说明淀粉溶液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加入10 ml淀粉溶液。

2.2 样品测定

称取1.3 g样品(约1 ml),按样品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平行测定6次,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测定结果(n=6)Table 1 Sample test results (n=6)

从表1可知,重复6次测定4批次样品中的总氯,RSD均小于0.5%,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3 准确度实验

加标回收率结果和测定值的RSD见表2。

表2 加标回收实验结果(n=9)Table 2 Results of experiment for recovery (n=9)

从表2可知,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75%~100.32%,9次测定结果的RSD小于0.5%,方法的准确度可满足分析检测的要求。

2.4 测试方法对比

称取1.3 g样品,按照电位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总氯,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次,总氯的质量分数及6次测定结果的RSD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对比结果Table 3 Comparison results of two methods

从表3可知,电位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CEC中总氯的含量结果基本一致。离子色谱法的进样浓度较低、进样量较小,样品需进一步稀释,可能会引入更大的误差,导致精密度低于电位滴定法,因此,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更合适。

3 结论

本文作者通过碱解试剂种类、乙醇加入量、氢氧化钾浓度、氢氧化钾加入量、加热时间和淀粉溶液加入量等前处理条件,建立了电位滴定法测定CEC中总氯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75%~100.32%,RSD小于0.5%,测定结果准确度与离子色谱法基本一致,精密度优于离子色谱法。电位滴定法可减小直接滴定-目视判断终点引入的误差,满足测定要求,适用于CEC生产工艺的中控分析以及产品的质量控制,有助于产品的下游应用。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钾硝酸银滴定法
松香酸值检测过程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不确定度评定
电位滴定法测定聚丙烯酰胺中氯化物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18
电位滴定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硝酸银沉淀法去除高盐工业废水中卤化物对COD测定的干扰
America's Top Young Scientist
浅析采用滴定法解题的策略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储存条件对玉米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硝酸银生产工艺改进研究及效果
船电技术(2016年8期)2016-10-27 07:44:57
EDTA滴定法测定锌精矿中锌的方法改进
河北地质(2016年2期)2016-03-20 13:52:04
高压电致淋洗液发生器的研制与评价
分析化学(2015年10期)2015-11-03 07: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