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玲珑 唐文菲 肖雪雪
红色文化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在不同时期,红色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革命战争年代,它是共产党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伟大抗争精神;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它是中国人民敢于奉献、艰苦奋斗、协作创新、忠于职守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旨在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一代发扬红色传统、培育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聊城市东昌府区英特学校为切实做好红色文化教育,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力求红色文化教育扎实落实,稳步推进。
学校积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以此来保障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不同学段特点,提出与行为养成相联系的具体要求,具体、可感、可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2]学校德育教研室联合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红色基因教育》校本教材。按照“系统规划、分层设计、有效衔接”的思路进行总体设计,对低、中、高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确立各个学段的具体内容。其中,低学段补充并整合小学1—2 年级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我是少先队员”“我爱我的祖国”“党啊,亲爱的妈妈”“红色节日我知道”四个板块,重点对少先队、队旗、红领巾、国旗、国徽、党旗、党徽、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红色文化元素进行初步认知。中学段通过“黎明前的黑暗”“红船精神”“苦难征程”“开辟新纪元”四大板块,引导学生大体了解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发展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心耿耿为革命,铁血英魂照千秋”的革命豪情。高学段通过“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四个板块,使学生深刻感受在新中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一批又一批时代英雄与楷模所展现出的奋斗精神与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使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文化课程在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学段分别为4 个单元。各学段安排4 个学期进行教学,每学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总共不少于8课时,每学段总共不少于32 课时。
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不仅依托于专门的课程及活动,还细化落实到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语文课上,教师把课堂教学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如学习五年级下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单元时,围绕“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这一主题,教师在教学中拓展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故事,带领学生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守信仰、对党忠诚、鞠躬尽瘁、勤政为民的精神境界;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则带领学生了解中国近百年来武器装备、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科技进步的同时更深刻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语言表演训练课的校本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进行加工创作,编写成一个个感染力强、表演性强的课本剧,配上红色经典曲目,组织学生参与表演。
学校在进行红色文化专题学习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采用逐级进阶的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低学段侧重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形式。如在学习《建军节》时,观看中国军队发展视频、辅以相关图片或音乐等教学素材,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建军节的由来及中国军人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这些对学生精神意识的影响都非常积极,具有鲜明的警醒性。中学段则侧重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充分交流,踊跃展示。诸如在学生充分掌握孔繁森纪念馆馆藏资料后,教师设置“孔繁森对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和意义”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分层次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从而深刻体会孔繁森一心为民、忠诚奉献的伟大精神。高学段侧重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形式。如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基础上,配以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诗文创作、诗词朗诵、手抄报制作等。
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除了显而易见的显性课程外,切不可忽视隐性课程的重要育人作用。环境育人已成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抓手,让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的“活动广场”“体育广场”“英特大道”以及教学楼大厅的“红色文化”长廊等无一不在努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在红色长廊上,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惊天动地的建设史、披荆斩棘的改革史画卷徐徐展开。从毛泽东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瞿秋白的誓言“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从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到陈然《我的“自白书”》,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到陕北的“好江南”,再到革命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改革开放涌现的众多时代楷模……每每课间,学生驻足于红色长廊,诵读红色诗词,追忆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楷模的责任担当。
以课程驱动理念创新、教育实践创新,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驱动红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增强红色育人底色。
随着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主任、政教校长任副主任,政教处、少先队、德育教研室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室,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统筹安排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
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红色教育日常管理制度,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人员保障。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室协调各年级组、学科组针对性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每两周上好一次红色文化教育课,班主任落实课程的具体实施;每学期依托“七一”建党、“十一”国庆等重大红色主题节日,学校少先队在节日当周统一组织红色主题升旗仪式;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定期开展红色主题班会,以此丰富全体师生的红色文化积累;德育教研室每月组织一次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加强与学科教学同步的常规教研。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全体班主任共同参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梳理出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的教学流程,即:“红色知识我知道”“红色精神我感受”“红色基因我传承”;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探索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校教研活动不仅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还会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例如举办政治学科教育论坛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依托“学习强国”教育平台,带领教师学党史,提高党性修养,增加学习内涵;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重点加强关于红色文化教育的论述研究学习,贯彻落实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会议精神,多渠道多方式吸纳红色文化知识,提升教师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学校采取学生乐于接受和容易掌握的方法,开展的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做到了学习内容可讲、可唱、可画、可演、可写、可做,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颗“红色”的种子。
学校少先队组织学生参加红色实践活动,走访身边优秀党员、革命前辈,通过交谈了解党的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政教处利用清明节、重阳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采取社会调查、手抄报制作、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室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孔繁森纪馆、范筑先纪念馆、烈士陵园、古运河博物馆等。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文字、图片、器物为载体,辅以多媒体加以展示,有专门的讲解员讲述,给学生以情感教育、心灵洗涤。
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革命战争题材的红色影片。通过红色观影活动,学生备受感染和鼓舞,既感悟到了革命先烈们鞠躬尽瘁、以身报国的精神,又再次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每周一次的自由阅读课,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红色书籍,《闪闪的红星》 《小英雄雨来》 《雷锋的故事》 《智取威虎山》……在红色书籍阅读活动的引领下,学生重温了那段风雨峥嵘岁月,对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中,沉淀在红色故事里。学校要求全体学生每月积累一个红色主题故事。学校采取班级初赛,年级复赛,校级决赛的活动机制,最终选出红色故事百人团成员。学生们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朴实坦诚的立场、真挚质朴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英雄的事迹:金方昌的故事、人民公仆孔繁森的光荣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张郁光的故事、“铁血英雄”范筑先……
每学年一次的红色主题节目展演,教师和学生百花齐放:“英特之声”教师鼓乐团的鼓乐表演《东方红》气势恢宏、感人至深;走过历史烟尘,胶东《乳娘》深藏功与名;在《八女投江》情景剧中,感受革命先驱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当然,学校在红色文化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的嵌入性、特色性有待继续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总体上不够丰富多元,与各学科的教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化内容挖掘有限,缺少特色内涵梳理。基于以上问题,学校要继续引导教师秉承教材融入、学科融入、课堂融入的教学原则,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还要联合地方有关部门和红色资源机构,形成合力,积极梳理具有地方特色内涵的红色文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红色文化教育要引导学生懂历史、知来路,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血脉,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在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实践中,英特学校会继续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实施新途径。